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设项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是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相融摄的产物,竞技武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际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将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发展,以及丰富奥林匹克运动,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希望国际奥委会能吸纳竞技武术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前,武术界因竞技武术"入奥"失利而有了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不能相融的观点。客观地讲,东西方文化只是侧重点不同,并非完全不同,两者有对立的一面,同时也有统一的一面。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统一之处将在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在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武术的一个新分支,无论从表层的技术角度,还是从深层的文化角度,竞技武术从很多方面都折射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光芒。未来的东西方文化将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对抗中求和谐,文化融合将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但这不能否认其统一的一面,竞技武术将架起东西方体育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体育理论     
G80中国武术与奥运=Chinese Wushu and Olympic Games[刊,中,A]/赵秋菊.曲润杰(沈阳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119-121 参4(SJ)武术//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体育文化//中国 随着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竞技武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武术运动进一步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轨道发展.我们坚信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可以丰富奥林匹克运动,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武术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分析了武术文化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出发,对21世纪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发展、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指出武术文化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和谐”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竞技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体育社会学、体育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创新学、市场营销学、运动训练学、武术理论基础及奥林匹克运动等有关原理,对竞技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剖析。竞技武术的改革与创新发展必须树立全球意识;在发展观念、武术科学理论、竞技技术、武术教学训练方法及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超越竞技武术的新型发展体系,促进竞技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为使武术套路运动项目顺利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以及访问法,从文化、生存方式和比赛的评判标准三个方面寻找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差异。以促进竞技武术的改革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武术的奥运梦。  相似文献   

7.
论中华武术与奥林匹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影响最大的文化形式。接纳武术进奥运会,是促进东西体育文化交流及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西方强势体育文化以奥林匹克运动为竞技最高点和核心理念,国际体育文化发展问题逐渐突出,这种强势文化侵蚀弱势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武术传承和发展的一定阻碍。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增强民族认同感,发展和壮大民族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9.
竞技武术套路创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适应奥林匹克运动,现代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加大、比赛竞技性增强、艺术价值的要求更高,但量化精确化的结果必然也会影响到武术作为表演类项目原有的丰富和多样性。而武术从起源、发展及其技术结构来看,创编武术套路才是武术发展的固有规律,也是指导竞技武术套路向前发展的方向。现代竞技武术对创编提出更高要求。笔者通过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创编竞技武术套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广大武术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术发展的奥运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矛盾,结合武术发展需要,提出改进之道,为武术发展找出一条"化西强本"的奥运战略。研究发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理论与实践冲突的原因,主要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应改以"全民体育为主轴,竞技体育为辅助"。在武术的奥运战略方面,应按照"化西强本"的思路,配合武术的发展,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奥林匹克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武术在奥运之路的进程中面临了“保持传统”与“继续西化”的两难境地,在选择“文化之路”还是“体育之路”中,中国武术依然选择了“全盘西化”的“奥林匹克”之路。但武术是一个体系庞大的文化体系,在力争进入奥林匹克之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尊严,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渐进而行。鉴于武术的多元性,武术的发展也需要多条道路,既要重视“体育之路”,更要重视“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有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外来武技的影响,使武术面临严峻的危机;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引起的武术文化的争夺、流失、自信和自觉,需要武术界引起注意;武术进入奥运有利亦有弊,利在于文化的融合、对话以及东方文化给奥运会的贡献,弊则在于武术本色的淡化失却;武术教育是当今武术界面临的重点课题,应在广大青少年中通过武术教育来培养品格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现代武术竞赛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武术竞赛是推动武术运动发展的重要方面。竞技武术因得益于完备的竞赛体制,在国内外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传统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为传统武术拓展了应有的空间。套路与散手竞赛的分离是武术适应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的必然结果;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武术的奥运发展战略是正确的选择;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要改变对峙,协调发展,走向共赢。展望未来,套路与散手竞赛的分轨有望得到解决,竞技武术融入奥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统武术将成为武术后奥运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武术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文章以旧中国第五届运动会、1990年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武术表演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武术运用于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的社会背景和需求,综合了解武术在大型表演中的发展进程和需求演变。  相似文献   

15.
武术文化做为中华文明内涵因子之一,孕育着丰富完整的民族文化特质。随着武术申奥工作的逐步深入,就武术入奥后的文化缺失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与阐述。并就武术发展、传播过程中的多门派、多拳种、多技法等历史事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力求探索一条适合武术整体文化自我伸张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为武术入奥削足适履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思考怎样把中国的武术文化渗透、溶入到奥林匹克文化中去。文章以首届北京武博会为契机,理性分析武术入奥的新思路,探讨太极推手入奥的条件,以促进竞技武术项目的改革与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武术的奥运梦。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意志为引领,对新时代中国武术传承发展的时代境遇、面临困境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学理上分析与设计。认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意志,助推民族历史发展彰显的独特文化效益和深度国际传播多元势力透显的使命担当,为中国武术当代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和新空间。而新时期文化的现代话语体系挤压着中国武术传统的话语空间,文化全球化横向传播方式削减着中国武术纵向代际传承效益,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消解着中国武术异质化传承栖息地等现实困境,迫切需要有序开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尤应注重中国武术价值观传承,以内承外传实现代际传承与同辈横向交流效益,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多样性推进其传承发展时代认同三位一体推进路径,进行精准施策与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哲学思辨的方法,探索新时期武术审美教育的当代使命与实践方略。研究认为:新时期武术审美教育肩负着弘扬中华审美文化、提升民族素质和民族体育价值品级的文化使命。武术审美教育应立足于武术审美文化理论,涵盖武术技艺、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内涵。通过武术教学、影视、竞技等路径渗透武术审美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培育高尚的艺术素养以及对武术之美的鉴赏力、创造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北京奥运与武术国际化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化形态学理论,分析认为西方文化正在由工业文化向后工业文化转型,表现为人们在价值上重新重视情感和整体的价值,追求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武术是和谐思想的典范,北京奥运会将促进西方国家由工业文化向后工业文化的转型,这一文化转型将加速武术国际化的进程,同时武术也要充分利用北京奥运这一契机,早日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