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是矿压研究的重要手段,传感器的标定是经常的工作.本文采用不同的标定介质和标定容器对传感器的实验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滑石粉介质和中型箱标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电测法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应变测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不同标距和不同贴片时间的应变片测量预应力混凝土梁表面应变,与标距500 mm的机械表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变片的标距越大,测量准确度越高,通常100 mm标距的应变片测量不确定度达9%,当标距增加到300 mm时,测量不确定度下降到5%。建议在应用电测法测量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变之前,应进行同工艺条件下的应变进行标定;采用环氧黏结贴剂应变片时,黏贴应对黏贴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并能保证环氧黏结贴剂的充分固化条件。在无法采用规范做法对黏贴后的应变片进行固化和稳定化处理的条件下,建议尽量在短时间内使用上述条件下的应变片测量方法。该研究特别适合一般条件下,混凝土表面应变测量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非饱和土的弹性剪切模量是预测土体变形和土工建筑物正常使用服役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描述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的简化模型,减少标定模型参数所需要的耗时非饱和土试验,并考虑吸力、应力、干湿循环及孔隙比对弹性剪切模量特性的影响。创新点:1.提出考虑滞回效应的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简化模型;2.减少标定模型参数所需要的试验。方法:1.基于前人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试验结果,考虑非饱和土中土颗粒间的平均骨架应力及毛细水提供的法向应力作用,通过理论推导建立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的半经验简化模型;2.通过文献中不同非饱和粉土及砂土的弹性剪切模量试验结果验证简化模型的适用性。结论:1.得到一个描述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的简化模型,该模型仅需两个模型参数,减少了标定模型参数所需要的耗时非饱和土试验;2.通过四组不同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试验数据验证了简化模型的适用性,表明该模型能考虑吸力、应力、干湿循环以及孔隙比对弹性剪切模量特性的影响;3.由于进行了简化,该模型可能存在少量预测误差,在宽应力和吸力范围内运用该模型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4.
该文针对疲劳传感器标定需要载荷小、特殊装夹等要求,研制了一种小型的专用标定试验机.该装置能够直接对疲劳传感器进行静载荷试验;其次,配有高精度标定仪,标定仪可以完成加载、卸载与采集数据等工作.标定仪可通过计算机控制,并开发有用户应用软件,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标定工作.该设备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有标复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由于汉语的复句较之单句复杂了许多,即使是高中生在使用有标复句时仍经常出错.主要对广州地区高中生书面语言中有标复句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类,并从语言学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滴定分析实验一般包括标定和测定两大部分,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按教材要求学生需要自己配制待标定的标准溶液(以下简称待标液).所谓"一点改革"是指不是由学生自己配制待标液,而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前统一配制待标液.这样的改革具有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箭标显示法能在题设条件和求解目标之间,按思维途径架设桥梁,是进行物理学科科学推理的有效方法.通常分顺标法和逆标法两类.  相似文献   

8.
以模型实验的方法,根据孔隙水压力计的工作原理,将微型土压力传感器改装成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用于模型实验中的实际监测,以验证改装后的孔压计的有效性,为实验提供可靠数据。将土压力传感器和由其改装的孔压计埋置于同一深度的砂土中,测得的土压力值略高于孔隙水压力值,这完全符合有效应力原理,定性地说明了改装后的孔压计有一定的工作效果;实验测得的孔压值与由Putnam得出的理论值基本吻合,其平均误差约为5%,最大误差不超过10%。由此定量地表明,改装后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是有效的,可以用于实际监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弹载加速度传感器量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应用卡尔曼滤波对弹丸轴向加速度传感器输出模型中的参数C进行估计。采用改进的质点弹道模型,建立卡尔曼滤波系统状态模型和以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作为滤波过称中的量测值,推导并分析了相应的滤波公式,对轴向加速度实行了弹上动态标定。仿真结果表明,标定误差很小,其标定的比例系数C为一常数,和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0.
郭衎  曹一鸣 《中国电化教育》2012,(7):108-113,142
本文使用MAXQDA软件对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芬兰、荷兰、美国、加拿大、南非和澳大利亚小学初中数学课标文本中关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编码,在信息技术使用的比重、学段、种类和内容领域四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各国课标中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其中,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和中国课标综合表现突出,且各具特点。希望通过此国际比较对我国今后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及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膨胀土的水分特征曲线通常是在实验室测得的, 在现场测量膨胀土的吸力不仅费时而且也非常困难. 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用现场测得的含水量来预测土的吸力. 网络训练首先采用水分特征曲线相应的试验数据进行监督训练, 然后利用监督训练得到的网络单元的连接权值对现场测得含水量数据进行吸力预测, 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近, 同时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透明土模型试验非介入式、可视化的优点,结合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坡顶分级荷载下黏土边坡土体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黏土边坡在滑移过程中,土体位移量加速积累,土体变形主要分为稳定、加速和破坏3个阶段;黏土边坡在失稳过程中土体沿坡顶至坡脚半径最大圆弧面滑动,随荷载不断增加,会在边坡内部形成半扇形区域滑裂带。  相似文献   

13.
沙壤土入渗性能和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容重、土壤饱和含水率和土壤饱和导水率,以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与土壤水分入渗、蒸发、土壤侵蚀及污染物运移有关的重要的土壤水分参数。文章采用烘干称重方法测定土壤饱和含水率,用现场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用双环入渗试验与人工加水方法相结合(替代马里奥特容器)的“稳定水头法”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采用张力计法测定土壤水分脱湿过程特征曲线和吸湿过程特征曲线,并用S=Ae^-Bθv或S=Aln(θv)-B模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这些测定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对宿州市近郊农田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Cu、Pb、Zn和As的含量、空间分布及来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宿州市近郊农田土壤中Cu、Pb、Zn的平均含量低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As高于背景值;Pb和Zn的含量空间分布受交通污染源的影响,Cu与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的排放有关,As则来源于农药产品的使用;近郊农田土壤重金属为轻污染水平,以As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5.
土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力学与岩石力学和工程地质一起并称为岩土工程的三门专业基础课。土力学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背景,在课堂上向本科生引入实践教学环节非常必要。文章介绍了清华大学土力学课程的内容,重点介绍土力学教学实践环节中富有特色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土壤污染不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通过食物链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可利用不同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与治理,植物修复技术以低成本、易操作、无二次污染而倍受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可以通过环境因子的调节促进修复植物的生长,也可通过农艺措施、环保育种、利用超富集植物与非超富集植物组建复合生态系统等途径强化植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坡、残积土层中边坡土钉墙支护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北方寒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季节性冻融能够改变农田土壤环境,影响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迁移过程.综述了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阐述了农田冻融土壤水、热、盐耦合运移机制,分析了农田冻融土壤环境演变机理,并对生物炭对农田土壤的调控效果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未来农田土壤冻融过程水土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A 21-day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esticides (insecticide, herbicide, fungicide) on paddy field soil health under controlled moisture (flooded soil) and temperature (25°C) environment. The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ETS)/Dehydrogenase activity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pesticides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pesticide concentration. The higher doses (5 to 10 times field rates) of pesticide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ETS activity, while lower rates failed to produce any significant reducing effect on the control. The toxicity of pesticides in decreasing the ETS activity was in the order: insecticide > fungicide > herbicide, irrespective of their rates of application. The pesticides increased the soil phenol content, whic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agrochemicals. The pesticide application did not produce any significant change in soil protein content. The response of biomass phospholipid content was nearly similar to that of ETS activity. The phospholipid content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pesticides in the order insecticide > fungicide > herbicide and the toxicity was in the order: 10 FR (field rate) > 5 FR > 1.0 FR > 0.5 FR > control. Project (No. G1999011809)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973) of China Ph. D. student at Zhejiang University, from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unjab), Government of Pakistan  相似文献   

20.
土壤入渗测定教学实验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渗是水文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定量确定土壤入渗性能对认识水循环及水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文建立了用于水利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土壤入渗测定装置,该装置包括人工降雨装置与土壤人渗装置,可进行降雨的人工控制、入渗量测量和土壤水分测量.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入渗过程,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