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试论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教育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的战略重点是以研究学校体育教育学与全民健身体育为目标,使教师,学生转变传统观念,增强现代体育意识,加快教材建设,增强体育保健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作出学校体育应的 贡献。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教育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应是以研究学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体育为目标,使教师、学生转变传统观念,增强现代体育意识,加快教材建设,增强体育保健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作出学校体育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陈晓春 《教育探索》2003,(12):74-75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增强民族体质、提高民族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重大举措。学校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具有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对社会成员的健身意识和行为有驱动作用,确保全民健身计划的远期效应,补充全民健身的物质条件,指导全民健身活动。解决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措施是: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加强学校体育教师的全民健身教育业务培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浩 《成才之路》2010,(5):13-1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体育把“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体育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必须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技术水平服务。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要把它真正变成有效的学校体育实践。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与健康目标的有效保证。培养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5.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目的是通过广泛地开展全民性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实施对象是全国人民,重点是青少年和儿童。而学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正是青少年儿童这个群体,肩负着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其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学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在体育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全民健身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并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文贤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4):73-73,80
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终身体育对体育改革有深刻的影响。在全民健身计划出台的形势下,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锻炼能力,增强体育,是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钟荣泉 《广西教育》2014,(41):121-121
正《全民健身计划》提出: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传统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竞技教育训练,侧重引导学生跑步、跳远训练等,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没能够很好地兼顾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造成学生对体育训练没兴趣。依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初中体育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训练热情的最好方式,能够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体育活动,感知体  相似文献   

8.
作为承前启后的高校体育,应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切实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中职生的体育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明翠 《考试周刊》2009,(47):164-165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群众性体育工作进入历史新纪元,大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面对我国目前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局面,全体国民终身体育意识的增强,对学生加强体育能力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中职体育教学应如何与学生的终身体育相结合,中职体育教学应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中职生具有怎样的体育能力,本文从此角度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了完成这一教育任务,笔者认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