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给胡乔木同志的信》中指出:“诗难,不易学,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为什么呢?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基于此种原因,毛泽东同志甚至自谦为“还未入门”。毛泽东非常钟爱旧体诗词,用旧体诗词进行创作,他的诗作无一首白话诗。他甚至认为“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同上)本文拟对毛泽东律诗、律绝的格律作统计、分析,以体味其中的“冷暖”。毛泽东无五律公之于世,本文分析平仄律限于七律。  相似文献   

2.
运用典故,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在诗词创作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遣词造句、传情达意表现现实生活,大大增强了作品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探讨毛泽东用典特色,化用诗句、神话入诗和民谚民谣的使用。毛泽东的诗词用词风格与曹操、辛弃疾进行纵向比较,彰显出毛泽东使用典故的豪迈气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疏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七月版)一书“附录”部分,载有《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一词,并言:这是毛泽东同志闻艾地被杀后,“创作此词,以兹悼念”。“这首词最早发表在香港昆仑制作公司一九九○年七月版《毛泽东诗词全集详注》(刘济昆编纂)”,但据笔者反复研读,仅就词的格律看,似觉该词问题颇多,不大可能出自词坛名家毛泽东的手笔,应属伪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点化艺术随处可见,熔铸改造,为我所用,机动灵活。缩写,扩写,改写,或引用成句与短语,巧借意境与手法,活用成语典故等应有尽有。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学遗产的理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用点化艺术使自己的诗词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而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产生出十分巧妙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丁芝 《教师》2008,(5):35-35
典故一般包括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和成语两方面。《丈心雕龙·事类》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援古以证今也。”又说:“举人事,以证义”,“引成辞,以明理”。所谓“事类”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典故”,所谓“人事”和“成辞”,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故事和成语。写诗作文要不要引述典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证明,典故不只可以运用,更重要的是启示我们,  相似文献   

6.
赵爱仙 《考试周刊》2011,(37):23-24
毛泽东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产。为了能让英语读者阅读、鉴赏这朵中国文化的奇葩,中国的译者将毛泽东诗词翻译成了英文,而且有好几个版本,毛泽东诗词中有大量的典故和数词。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因为对这些典故理解的差别、译者翻译风格的不同等造成了各个版本在许多方面各有特色。毛泽东诗词用典颇丰。典故的翻译也最繁琐,且费力不讨好。相比其它几个版本,许渊冲译本中的典故翻译得略胜一筹。许渊冲译本中的数词翻译得非常巧妙,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表达了诗的原意。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描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重要阶段的历史画卷,反映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由于毛泽东诗词是用古代格律体诗词形式写成的,再加上诗词言简意赅,含蕴深刻,要正确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感谢陈一琴、韦勇、陈文发三先生,为毛泽东诗词做了非常好的笺析,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毛泽东诗词笺析》是学习中国革命史诗的金钥匙。 《毛泽东诗词笺析》收录毛泽东50首诗词,分甲、乙编。甲编收录毛泽东同志生前最后校订、正式发表的39首诗词;乙编收录毛泽东同志逝世后正式发表的11首诗词。是毛泽东诗词收录最完整的一种注本。 《毛泽东诗词笺析》极富独创性的笺析体例给读者学习毛泽东诗词这一中国革命史诗提供了极好的金钥匙。本书甲编、乙编各首笺析,均包含笺注和赏析两部分文字。笺注除原作意译、文字释义、典故疏解外,还摘引了大量有关诗词本事的第一手史料,便于读者在揣摩诗人构思过程和索解诗篇艺术境界及其内在意蕴时参考,也减却了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时的翻检之劳。赏析文字主要以串讲篇章构思及艺术特点为主,对于学习原作博大精深的思想极有帮助。这种独创的体例需要笺析者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独特的美学鉴赏眼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中,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以往的典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相似文献   

9.
典故是人们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和时代的气息,让人容易接受和掌握。我国古代诗词的写作,往往根据内容的需要引用一些典故,能以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然而,由于有些诗词用典奇僻,在用法上也有意做各种尝试,这就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鉴赏诗词的时候,了解典故运用的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一、用其本意所谓用其本意,指在运用典故时直接使用(引用原句)典故的本意,作者表达的思想和典故本意一样。如:①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小令》)②千岩老人以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又是天才的诗人.迄今为止,公开发表了他50多首诗词,这些诗词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在艺术上继往开来,为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传统,为诗词美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中华传统诗词,是特别讲究意象的,诗人表现主题、抒发情感、传达观点等,都必须借助于“象”.这种“象”,不是客观形象的原样临摹,而是融注了作者主观感受并经过再创造的美学形象.这样,“情”与“景”、“意”与“象”的交融,就产生了融主客观一体的“意象”.中国古代衡量诗词作品艺术上的高下优劣,“意象”是重要的标准.对此,毛泽东同志是深知个中三昧的.他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这里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用“意象”这一词语,但“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的“形象”,其实就是融注了作者主观感受的“意象”.综观已发表的全部毛泽东诗词,其意象美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诗篇中,创造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意象,每一类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都有一批优秀经典之作,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具体分析,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典故——诗歌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故的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学以及史学诸领域。本文试图以唐宋诗词为材料,对典故的若干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典故的形成典故,一般释为典例故实,常指文学作品中引用的历史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先秦作品中已用典故,多为民间传闻,如“牛郎织女”一典,已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楚辞》中亦多用典,比如《天问》中运用了不少民间神话、传闻。清代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作过考释,仍有一些不得其解。往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中,所用典故,多有出处依据。这些典故的出处大体分为下列各类:  相似文献   

12.
春风和煦,旭日临窗,在我拜读毛代胜教授近著《毛泽东诗词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此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已列入由王国钦先生主编,霍松林、林从龙先生为名誉主编的《新纪元中华诗词艺术书库》本第二辑)的进程中,深为著者识见之超拔,阐释之精切、议论之警辟与行文之雅洁所吸引;而此书《后记》中的如下一段话:我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诗词,是1958年,……一接触就深深爱上了它,犹如进入一座艺术殿堂,被它蕴含的博大思想和精湛艺术所陶醉!”更引起了我的共鸣。按毛泽东同志的“旧体”(当时的用语)诗词18首,是1957年元月首刊于…  相似文献   

13.
“典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运用极为普遍,古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常不直言其事而用和这一事有关或相似的某一典故来影射,含蓄委婉而意义深远。另一方面,典故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故事性强,寥寥几字就能丰富诗词的形象,深化诗词的主题,增强人们的联想力,故引经据典的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十首编者按: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首次公开了毛泽东同志10首未发表过的诗词,本刊在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日特予转载,以示纪念。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4月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  相似文献   

15.
孟浩然诗歌具有很深的《诗歌》情结,诗人对《诗经》精神的接受主要体现在“词汇多用”、“典故活用”、“比兴巧用”等三个方面,故而形成了其诗歌清淡中蕴古朴、自然中涵雅致的审美风格与艺术境界。孟浩然钟情于《诗经》精神,一则由于其家庭素有“重儒风”、崇《诗》《礼》的优良传统;一则由于其时代重视《诗经》教育的因素。诗人如此钟情《诗经》,古为今用,故而造就出自己山水田园诗别具精神与风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就毛泽东诗词的宏阔意境;毛泽东诗词中的妙用典故,点铁成金和他的严密推敲之功及善于吸收不同意见的谦逊的态度;毛泽东诗词的浪漫情怀;毛泽东诗词中的表现出的举重若轻,大小对比,庄谐映衬的手法以及他诗词风格多样,形式兼备这几个方面略述自己的一点见解。其中还涉及到毛泽东诗词修改的美学标准和他抒写浪漫情怀的创作心态等。  相似文献   

17.
中文系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于1983年12月20日在文科教室举行“学习毛主席诗词,继承毛泽东思想”报告会。政治系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于1983年12月24日下午在校礼堂举行报告会。由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李万军和八○级学生徐兴家分别作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反对本本主义》”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陈安吉同志是一位学者型的官员。在南京的文化建设中 ,他不仅是领导者、组织者 ,同时又是参与者、实践者。他主编的多达 16种的《可爱的南京丛书》和多达 10种的《六朝文化丛书》以及合作主编的《南京百年风云》等在其省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与此同时 ,十多年来 ,安吉同志一直潜心毛泽东诗词版本的研究 ,并于 1991年发表了这方面的第一篇文章。自此 ,用他自己的话说“似有一发而不可收的势头 ,广泛搜求有关的版本资料 ,并抓紧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 ,涉笔成趣 ,勤耕不辍。不经意间 ,竟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 2 0余篇。”(《毛泽东诗词版…  相似文献   

19.
学习毛泽东同志诗词的好向导──毛代胜教授著《毛泽东诗词导论》评价张国光(湖北大学中文系,430062)春风和煦,旭日临窗;在我拜读毛代胜教授近著《毛泽东诗词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此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已列入由王国钦先生主编,霍松林、林从龙先...  相似文献   

20.
“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郭沫若同志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创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创作只不过是毛泽东同志革命生平之“余事”。然而这却是他和他的战友以及亿万人民群众伟大革命实践的形象写照,是他阔大胸襟、壮丽情怀的艺术再现。吟诵毛泽东诗词,就象我们面对雄奇峻拔的泰山,面对浩渺深邃的北斗,一种崇高的审美感受油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