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学生的自卑心理多表现为对自己素质能力评价过低,性情孤僻、多疑等.自卑心理的形成多来自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正视自卑心理;以活动为中心,创设体验成功的舞台;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健康的心理暗示;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赶走自卑的方法;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相似文献   

2.
岑溪市一中李源自卑是个体对自身素质和能力偏低评价的消极的心理状态,也称自我否定。在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追踪了解中,我们惊讶地发现:(1)自卑心理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学困生、中等生,甚至距尖子生只有一步之遥的优秀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2)诱发自卑心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都会引发自卑心理。例如:颁奖会的掌声响起,就有一部分学生产生失落感,这就是自卑心理的开始。(3)自卑生最担心的问题是:竞争失败,被人看不起。(4)自卑生最突出的表现是: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及人。我…  相似文献   

3.
自卑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 ,与人的生理、能力、家庭、性别和未来职业等密切相关 ,其心理成因是自我意识的分化、自我评价不当、自尊心畸形变态。自卑心理具有敏感性、闭锁性、虚荣性、掩饰性、攻击性和嫉妒性。克服自卑要采用分析自卑利弊、积极暗示、正确评价自我和心理补偿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卑是个体对自身素质和能力偏低评价的消极的心理状态,也称自我否定.克服自卑,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在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追踪了解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自卑心理存在是相当普遍的;(2)诱发自卑心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例如在学习中屡屡遭受失败都会引发自卑心理;(3)自卑生最担心的问题是竞争失败被人看不起;(4)自卑生最突出的表现是:厌学、嫉妒、逆反、说谎、虚荣、依赖,最终把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及人.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是期望过高,几经努力,却又未能实现理想自我.近四年来,笔者一直努力思考克服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并进行反复实验,发现以下一些做法对克服自卑心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卑是个体对自身素质和能力偏低评价的消极的心理状态,也称自我否定。克服自卑,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在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追踪了解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自卑心理存在是相当普遍的;(2)诱发自卑心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例如在学习中屡屡遭受失败都会引发自卑心理;(3)自卑生最担心的问题是竞争失败被人看不起;(4)自卑生最突出的表现是:厌学、嫉妒、逆反、说谎、虚荣、依赖,最终把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及人。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贫困生作为师范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其各种负性心理问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贫困学生。而在诸多的心理问题中,自卑心理最为突出,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本文试从家庭经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入手,分析师范院校贫困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并根据个体自卑程度和反应不同,将他们分为自卑奋进型、自卑迷惘型、自卑自弃型,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孙军 《成才之路》2009,(4):I0005-I0006
自卑心理是指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同时常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怕人、局促不安、少言寡语、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等。自卑感严重的人,感到自己适应性差、无能、软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处处不如别人,结果难免失败,渐渐形成自卑性格。自卑心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那么怎样教育学生战胜自卑心理呢?本文从教育和调节措施方面探究一下克服与消除自卑心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贫困生作为师范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其各种负性心理问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贫困学生。而在诸多的心理问题中,自卑心理最为突出,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本文试从家庭经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入手,分析师范院校贫困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并根据个体自卑程度和反应不同,将他们分为自卑奋进型、自卑迷惘型、自卑自弃型,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自卑心理概述自卑,就是轻视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感觉,它藏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每个人都有对自身评价,但结论不同。有的人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坦然承认自身的优势和缺点,这是自信;有的人自己夸大自己,对自己持过高评价,这是自大;有的人则贬低自己,对自身持过低的评价,这就是自卑。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其表现在:1.挫折性自卑心理有些人原先无明显自卑心理,由于生活道路上遭受挫折失败,怀疑自己的能力,萌发自卑心理。如某一…  相似文献   

10.
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自卑心理的产生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往往造成他们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消极表现,是学生思想品行滑坡,退化的重要诱因,职校生中自卑现象普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学校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有近70%的在校中学生曾经有过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而个别学生自卑心理表现得比较严重.由此看来,自卑这一心理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所谓自卑,是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能力及其他方面怀疑产生的心理感受,是一种自我否定意识和消极的自我评价,它会使青少年失去学习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勇气,乃至于对他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走出自卑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因为身材、相貌、生理上的不如己意或受性格、学习成绩、待人接物、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班主任,利用自己在班级中特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其产生原因是复杂的。要克服自卑心理,青年学生就必须端正对待自卑的态度,客观评价自我,锻炼坚强的意志,从而培养起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大多身陷经济窘境,自我评价偏低,忍受着以不同程度的自卑为主的心理压力。文章根据贫困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将其分为隐性自卑、显性自卑、弱性自卑三类。围绕三类贫困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即不同程度的自卑,剖析其心理根源。论述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以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助贫困生自卑心理脱贫,使其幸福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心理是高职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他们通常表现为自我态度消极、情绪状态不佳、行为方式异常等。自卑心理容易导致学生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甚至自毁前程。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结合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探讨了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提出了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战胜自卑     
自卑心理是自我评价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负性情绪。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卑心理,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积累少,易受挫折而产生自卑:老年人壮志未酬也会产生自卑:身体或容貌有缺陷的会自卑:学习不如人的也会自卑。中学生发展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7.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感体验。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有自卑心理的人不一定完全是由于其本身存在某些缺陷和短处,主要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  相似文献   

18.
自卑是高职院校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问题,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和社会交往。导致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有社会、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个体因素。帮助高职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需要学校和教师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他们各方面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高职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贾探春存在由庶出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她的情感和人性因此受到了扭曲。她试图利用宗法人伦的等级秩序来获得心理补偿,以摆脱自卑的困境。发挥自身创造力。张扬自我价值,则使探春最终超越了自卑、探春潜层心理的上述三个层面杂糅一体,构成了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20.
杨怀甫 《广西教育》2014,(42):61-62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中职贫困学生自卑心理是指中职贫困学生在一定诱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否定自我的心理意识,并在意志和言行举止方面给他人产生消沉和消极的印象。具有藏于脑(大脑)、显于情(神态、情绪)、闻于言(言语)、见于行(行为)的特点,是意识自卑与行为自卑的综合体现。在贫困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中,最严重、最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就是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