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大洪 《视听界》2001,(6):47-48
纪录片《丁娟的心事》获得省优秀电视文艺“金凤凰”奖一等奖和全国第三届“彩桥奖”二等奖,这是对南通电视台纪录片创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和我的同事们莫大的鼓舞与鞭策。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祁有富和“特殊党费”》分别获2008度绍兴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回顾该片的创作感触彼深。  相似文献   

3.
王培 《传媒观察》2006,(6):47-48
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荣获2005年度中国纪录片学术奖“十佳”长片奖,今年五月又送评中国“金鹰奖”。南京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获得2006年度江苏省“金凤凰奖”一等奖。这两部反映同一题材的纪录  相似文献   

4.
电视表现形式中,集浩浩长卷与方寸天地于一身的,当属纪录片。 纪录片从个人的良知出发,来理解社会现象,来看人世的真善美。它原汁原味的表现形态,从不人为地划定一个标准,但其中的情感性和多义性,又给了观众阔大的想象空间,令看纪录片的观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997年,一部由河南电视台创作的名为《起诉在东京》的纪录片,辗转于各类电视奖项的评比场地,以它那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征服了所有的评委,被专家誉为“长中国人志气”的力作,连获中国电视社教类一等奖、中国纪录片一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一等奖。不仅奠定了此片在纪录片创作中的特殊地位,也代表了河南卫视纪录片创作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在电视屏幕上日益繁荣起来,全国很多省级电视台都设有纪录片创作室.近几年一大批优秀电视纪录片不断出现在观众面前,《西藏的诱惑》、《藏北人家》、《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起程——将远行》(此片是1995年11月份被广播电影电影部评为“金童奖”一等奖).这些众多得奖纪录片中都显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实力,同时这些纪录片从题材领域、表现手法、形式结构都在不断开拓创新,给中国电视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些纪录片不论从艺术上,还是真实性把握上都有独到之处.近几年也有一些电视纪录片在表现形式上毫无目的地将纪录片的纪实手段理解为一种目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如何在电视纪录片中有机地结合和体现,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创作本身的规律特点等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纪实性作为电视纪录片的一种手段、手法,它应该以客观地纪录新闻事实与社会现象见长,它不过多地依赖情绪渲染、气氛烘托等手段去造成很浓的抒情色彩和审美意境,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实手法在抒情表意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它也仍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它的特点是,较多地依赖客观纪实、白描等手法,抒发事实本身所深深蕴含的丰富情感,观众从中感受到的是淡淡而出的幽幽情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浙江广电集团的广播剧创作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以《嫁给中国》、《平湖秋月》、《大兴安岭的女儿》、《相见恨晚》、《我从山中来》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剧目先后三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五次荣获中国广播剧奖一等奖,三次荣获浙江省鲁迅文艺奖。在去年年底揭晓的年度中国广播剧奖评选中,《孤独的向日葵》荣获广播剧单本剧一等奖,又一次显示了浙江广电集团在广播剧创作领域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7.
王均 《记者摇篮》2005,(9):29-30
广播剧《寻找》、《呼唤》先后获省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广播剧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研究会一等奖.这是全局、全台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我创作两部广播剧剧本的实践谈一下有关精品创作的体会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吾乡吾土》是瑞安广播电视台2002年初创办的一个对农电视栏目,它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有着稳定的收视群,而且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得到了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先后获得了全省首届县(市)级台电视对农节目二等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全省新闻界“服务三农、报道三农”优秀栏目奖和全省广播电视对农栏目抽评优秀栏目奖的荣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和香港·说话的故事》是安吉县广播电视台在2007年创作的一部电视短片,该片在当年的全省广播电视政府奖的评选中获得唯一一个短纪录片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在前不久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评比中,南京电视台“科技纵横”专栏拍摄的《探索现代生命多样性起源之谜——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澄江化石群研究记》(下简称《探》)一片荣获“中国电视奖1995年度科普类二等奖”,该片同时荣获“’95全国优秀电视科普节目一等奖”。作为本片编导之一,我想就《探》片创作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孙玉平这人有点说头。自打山东台一开始拍纪录片他就干这差事,如今还是有山东台“精品作坊”之称的纪录片组的带头人,老人儿了。拍过的作品有山东台最早用摄影机拍的《庄户中学》、《陶瓷新秀》等,也有近年来夺得中国电视奖一等奖的《海市蜃楼》、《走进荒原》……。但最让他满意也最让我们难以忘记的当推十几年前拍的《泰山》和眼下拍的《中华泰山》。拍《中华泰山》,他起初实实在在没敢一口答应。他1983年拍的那部《泰山》,人们称已近登峰之作,至今无出其右者。那部《泰山》,不仅获得了山东省第一个全国优秀电视专栏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许哲军 《视听纵横》2006,(2):112-113
在第十五届省电视“牡丹奖”评选中,富阳广播电视台创摄制的《日子一天天地过》获得了短纪录片一等奖和最佳编导奖、最佳摄像奖,作为该片的编导和摄像,本人想以《日子一天天地过》(以下简称《日子》)为例,谈谈纪录片的一些拍摄技巧。一、让采访更生活化纪录片往往需要采访人物,  相似文献   

13.
秦扬 《视听界》2013,(4):101-102
2012年,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创作的纪录片《东关的声音》获得了2011年度江苏省彩虹奖一等奖和第28届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一等奖。该片通过记录居住在扬州东关街上的一对盲人夫妻杨大根和朱元凤的日常生活,传达出真挚的人生情感,见证了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古城保护方面的价值。本片的创作过程引发了我们对纪录片本体以及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徐州电视台的纪录片《翟师傅和他的东北虎》(下简称《虎》)曾获江苏省电视外宣节目“彩虹奖”一等奖,其成功即在于找准了追求真实与传达思想的契合点。人们常说真实性是纪录片创作的原则,尤其是现在,原汁原味的现场直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中,人们对真实的标准可以说接近于苛求。而创作者  相似文献   

15.
亚 妮是浙江电视台培养起来的主持人。在亚妮从事主持人工作的十几年里 ,她刻苦勤奋 ,努力进取。1993年 ,亚妮从综艺节目主持人转型为文化专题节目主持人 ,担任了《文化时空》节目主持人兼制片人 ,2000年开始担任《亚妮专访》节目主持人及制片人。亚妮曾经6次获浙江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 ,两次蝉联浙江省电视艺术特殊贡献奖及浙江“十佳”广播电视主持人 ,以及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和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等荣誉。她的电视专访是颇有特色的。一、亚妮专访是新闻性专访近年来 ,浙江电视台力求体现一个省级台的大…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对于山西电视台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丰收年。这一年,山西电视台摄制播放的新闻、专题及电视剧等节目共获28项国家级政府奖。其中述评性新闻《农民要减轻自身负担》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老井”不再是那个老井》获中国电视奖一等奖;经济新闻栏目《经济十分钟》获全国电视经济节目评选栏目一等奖;对外专题片《歌魂》获全国海外电视节目评比一等奖;电视剧《一个医生的故事》获“飞天”(单本剧)一等奖及“94五个一工程”一等奖。此外,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对于山西电视台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丰收年。这一年,山西电视台摄制播放的新闻、专题及电视剧等节目共获28项国家级政府奖。其中述评性新闻《农民要减轻自身负担》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老井”不再是那个老井》获中国电视奖一等奖;经济新闻栏目《经济十分钟》获全国电视经济节目评选栏目一等奖;对外专题片《歌魂》获全国海外电视节目评比一等奖;电视剧《一个医生的故事》获“飞天”(单本剧)一等奖及“’94五个一工程”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艺术创作研究”栏目刊载了三篇关于电视纪录片地文章。谢勤亮的文章《纪录片的重新定位》认为,中国纪录片只要以市场准星重新进行定位,就有望成为电视业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西部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富矿,有内容和形式上,西部纪录片正进行着多样化的创作实践。高力的文章《从西部文化资源看西部纪录片的未来空间》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评论。蔡凯如的文章《兽的“人化”与人的“兽化”──试析电视纪录片〈英与白〉的伦理价值观》则是对荣获2001年四川国际艺术节“金熊猫奖”长纪录片、导演、创意和音效四项大奖的纪录片《英与白》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的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科技教育节目评奖会上,电视专题片《栗瘿揭秘》获得科普类一等奖和优秀摄像奖两个奖项,并且作为大会观摩片在评奖会上播放,受到了与会专家及同行们的好评。回想这个节目的创作过程,我们认为,一部好的科教片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0月26日晚,由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第六届四川国际电视节纪录片“金熊猫”奖评选揭晓,湖北电视台的纪录片《英和白》获得“最佳长纪录片”、“最佳创意”、“最佳导演”和“最佳音效”等4项大将,成为本届电视节上获奖最多的纪录片,也是中国在历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奖项最多的一部纪录片。本届“金熊猫”奖的评选分为人文及社会类和自然及环境类,每类分别设有7项大奖。来自世界各地的342部(423集)优秀纪录片参与两大类共14个奖项的角逐。最终,湖北电视台选送的《英和白》,从人文及社会类的247部参赛作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