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舍,以其幽默诙谐却又不乏庄重谨严的文笔,感染并影响着他的读者。多种文化在他身上的碰撞与融合,又形成了老舍独特的文化气质。也正是这独特的文化气质,使他将对文化的思考贯穿其一生,构成了其文学世界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内蕴。同样,在老舍构建的胡同世界里,他也从文化层去展现狭隘、敷衍的人物,和谐的街坊关系以及旗人世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作者治学的得失(包括对已故台湾学者王崧兴教授之"周边文化关系"论点的理解)出发,谈论台湾文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边缘文体与文学史料的收集,外部制度与文学史实的论述,圈外事件与文学历史的分期,以及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与台湾文学史研究.本文认为,文学边缘的文体、文学外部的制度、文学圈外的事件等因素同文学发生关联而构成的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不是文学的身外之物,也不是文学史研究可以忽略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通俗文学大师,他的共计一百余部三千万言的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一抹绚丽的风景。检视张恨水的作品,就会发现皖江文化对其人品、文品所产生的熏陶与影响,构建了他的人生观和文学观,这不仅体现在其作品描写故土潜山的自然景观、乡风民俗中,更体现在作品厚重的文化内蕴之中。带有独特的皖江文化色彩的"山",既是客观写实,也是其精神诉求的对应物。本文通过对张恨水小说中皖江"山"文化的探讨,试图更深入地剖析其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东北抗战14年(1931—1945),是东北多民族戮力同心、共同参与的全民抗战。东北14年的抗战文学也是由东北汉族作家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共同构建、齐力熔铸的历史人文景观。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民族危亡关头,作为不同民族文化养成者的东北汉族作家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做出了既非雷同而又相向而行的文化选择,这决定了抗战14年东北汉族作家文学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可比性的客观存在。从此出发所做出的同中见异、异中存同的比较文学观照,将有助于认识中国东北抗战文学的多元文化景象与民族文学素养,更有助于打破一元化的、“大汉族中心主义”的传统抗战文学研究视角,树立“中华多民族抗战文学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与其它同层级的文化要素,如宗教、道德等等,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学又有区别于其它文化要素的独特性和自身的功能,显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舍以其幽默诙谐却又不乏庄重谨严的文笔,感染并影响着他的读者。多种文化的碰撞,形成了老舍独特的文化气质。也正是这独特的文化气质,使他将对文化的思考贯穿其一生,构成了其文学世界的重要思想支点,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内蕴。所以,在老舍构建的文学世界里,他擅长从文化层面去观察描写人物、探讨民族命运,即便是一些小人物。老舍透过这些小人物,呈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侠气”;同时也折射出根深蒂固而又令人震慑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五溪文化源远流长.依托独特的地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五溪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五溪文化.历经时代的洗礼,五溪文化已从一种封闭、落后、争斗、人治型的文化转向了开放、先进、和合、法治型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五溪之地”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90年代的成长,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呈现下滑趋势,而在第二个十年蓬勃发展,并在第三个十年开端接续发展。“五溪之地”研究发端期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考证“五溪”的地望与支流,成长期转为对五溪地区文化类型的研究,下滑期主要集中于对五溪文化的形成路径的研究,蓬勃发展期深化了“五溪之地”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接续期的关注点落在五溪地区与中央王朝互动和五溪文化研究上。通过对四十年来五溪之地研究成果的梳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望考、支流考、央地互动、文化的多元结构、经济发展等五个方面,今后的研究或可从五溪之地的交通发展、经济发展脉络、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等角度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9.
“词”是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独特的文学形式。如何发挥教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萌发呢?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将词的学习置于文学的背景中,引入传统文化因素,使得课堂凝练而厚重。词的学习结束后,两种不同的拓展设计,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体学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问题,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传统文体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文体概念不仅突出文学存在的形式性相,更具有文学本体的深层意蕴。同时,古代文体学与传统文化关联紧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以"散步"的漫谈方式诉说了中华古典艺术的美学内蕴与厚重的文化精神,同时比较、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在宗白华的笔下,艺术源于不同时代下人们对自由生命活动的体验和感悟,艺术的创造是基于这种体悟而展开的自由自觉的美之创化,充盈着个体生命的真切情感体验,又升华为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形成为主观与客观融合、以致天人合一的美的世界;不同时代、民族境遇下人对世界人生的情感体验的差异性,又展开为不同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审美差异性。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显示出他对于艺术本体及审美理念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词"是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独特的文学形式.如何发挥教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增强?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时,将词的学习置于文学的背景中,引入传统文化,演绎凝练而厚重的课堂.词的学习结束后,两种不同的拓展设计,引来听课老师的热烈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言子是常熟的文化地标,是孔道南传的唯一弟子,是江南儒学的先祖.欲弄清言子文学的内涵,须建立言子文学研究体系.言子文学的体系内蕴丰富、贯通古今.概而言之,可以从言学本体研究、言学思想研究、言学文化学研究、当代言学研究、言学研究与言学实践五个方面建构研究体系.言子研究的全面展开,对于拓展孔子研究视野,推动江南儒学与江南文化的关联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外国文学史编写与观念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应当从五大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一、摆脱经济决定文学的直线式思维模式,重视经济与文学之间的中间环节;二、借用文化学的方法,寻找文学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性意蕴;三、不搞现实主义独尊,发掘不同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的独特艺术品格;四、站在人类总体文学的高度观照东西方文学;五、吸取文学批评新方法,形成作品评析的多角度变换与选择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五溪文化内涵丰富又独具特色,是汉文化、楚文化、越文化、洞庭湖区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历代五溪人共同创造的一种多元、包容的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的理想里,教育与儿童童年的关系应是这样的:教育催生出多彩而又创意无限的童年;童年因有了教育的滋养而更厚重、多彩与茁壮。可不知从何时起,教育似乎成了羁绊禁锢孩子心灵的牢笼与枷锁。童年本应是无忧无虑的结合,是天真美好的见证,是如诗如歌的岁月。可现实是,因为教育,许多时候,孩子失去了本应有的无忧与自由。大大小小的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日日穿行于学校与家庭这两点一线之间,过早体验着繁重的压力与竞争的残酷。在家长的呵护下,在学校的安排下,渐渐迷失了自我。宝贵的珍珠一样的童年变了味,失却了应有的芬芳与色彩。  相似文献   

17.
从五四以来山东就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深邃厚重的齐鲁文化滋润了一代叉一代的山东作家,使山东乡土文学呈现出独特美学与文化风貌。其实,正如山东多样的地理风貌,齐鲁文化内部也是多彩纷呈。一直居住在蓬莱,拥抱着乡土的凌可新,他的有关大海、山林、丘陵的乡土之作,将水汽蒸腾、云雾缭绕的蓬莱——登州地形图带进中国新时期文坛;他的有关孤独的守海人、倔强的护林员、倜傥的看园人的故事,将充满着灵气与想象的东夷文化带进了中国当代文学。凌可新传承着嗜新好异、疏阔豁达的开放外倾形的东夷——齐文化的胶东小说,不是背对喧嚣多变充满物质主义的都市和正在吞噬中国本土文化的全球化,以拒斥的姿态来抒写乡土挽歌悲调,而是面对这双重经济和文化语境去挖掘中国乡土文化中现代性和开放性内蕴,因而,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与革命并非简单二元对立,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了革命文化的精髓。革命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又促进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的生机活力,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在互动中不断发展。深入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的革命文化基因,更能凸显其独特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多年来的澳洲新移民文学以其独特的主题开掘凸显出丰富的文学与文化内蕴,总括起来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特征,即身份焦虑的全面表达、“死亡情结”的深度开掘和“原乡”与“异乡”的交错探寻.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深层的文化内蕴。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的多元关系涉及到全面梳理与总结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其中 ,包括中外文学关系的回顾、展望及其文化观照、外国作家眼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误读的历史语境、东方各国间的文学文化交流 ,以及溶入周边文化的中国文化 ,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