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985工程IY%6i211工程”院校固然是莘莘学子的理想所在。但毕竞机会有限,并非每名考生都能如愿进入这些高校求学。相比之下,招收规模巨大(招生规模是一本院校的两倍以上)的二本院校绝对是本科录取中的“主力军”。其既可作为在一本冲击更高层次高校后的保底志愿。又堪为众多二本分段考生的理想归宿。本期介绍的2014年二本在辽宁招生的18所院校,总共招生29492人,约占二本批次招生计划48469人的60%。意味着二本批次中平均每10名考生就有接近6名就读于这18所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2.
金玉 《云南教育》2008,(2):36-37
近年来,部分考生在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前利用省际间录取分数线差异,通过办理非正常户口迁移手续,在分数线较低的省份获取报考资格和较多的录取机会,这些考生绝大多数未在户口迁入地实际居住和接受高中教育。这种现象(以下简称“高考移民”)已引起户口迁入地群众和广大考生的不满,个别地区甚至还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涂皓 《教育》2013,(8):38-39
5月15日,国务院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此次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5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按照高考程序和确定的标准,新增的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的中西部省份。同时要求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多措并举,使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  相似文献   

4.
大类招生:高校和考生共赢互惠的不二选择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标志着从此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一批高水平大学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的共识之一就是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为人才选拔的入口,按大类招生也就随之进入人们视野.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本科招生计划中,有34所“985工程”高校和近80所“211工程”院校有专业按大类招生.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海南)》2010,(4):23-24
【问】考生如何选择心仪的大学呢?(1)了解大学的真实情况全面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有哪些,是否有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6.
《招生考试通讯》2006,(1):I0001-I0001
对于众多具有实力的考生来说.明确认识“211工程”院校与“985工程”院校.对填报志愿具有重要的意义。“211工程”院校与“985工程”院校是我国高校办学的两个标志,掌握这两类院校的划分.能够帮助考生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已跨过"温饱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平均每年1.39%的速度提升,普通本专科招生保持平均每年44万人的增长规模,研究生招生按平均每年3.95万人的速度递增;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已达到"合格水平",优质高等学校数所占比例上升到11.8%,高水平大学覆盖全国范围内所有省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公平迈向"中满意度",专科生就业率逐渐超过研究生,"211工程"院校与非"211工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正在拉平。我国26.9%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不能与发达国家媲美,每10万人口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仅为8.93%,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只覆盖4.65%的考生,学历、户籍、性别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需要通过落实经费投入、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平权运动"、重视立法建设提高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呈现的两个趋势趋势一:随着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逐渐放宽了高等院校自主招生的权力。但由于省情不同,各省在遵循国家招生政策的框架内,其招生政策、录取规则多少会有不同。而高等院校在发布信息时,多考虑自己生源省份的情况,特别是省属高等院校,情况更是如此,所以,很多家长和考生在了解相关信息时,一般注重院校发布的信息,相对忽略考生所在省份招生机构规定的招生政策和录取流程,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考生在报志愿时就会出现误报现象。  相似文献   

9.
省级招办为在本省招生的院校编制的代码.由4位数字组成,仅在考生填报志愿和录取时使用.一所院校在同一省份的不同批次、不同录取类别有不同的院校编号,考生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10.
单独招生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缓解了我国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单独招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实施过程中存在考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的认同度和接受程度较低;考试内容难以全面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生源质量、数量逐年降现象。为改进符高等职业教育的单独考试招生制度,提出高职单独招生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普通高校招生“不报到”现象非常突出,考生“不报到”的院校中有重点院校、普通本科院校,更多的是专科和高职院校,不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均呈现递增趋势。据统计,普通高校招生正式录取结束后,某省省内院校2000年“不报到”考生为7000余名,2001年将近1万名。  相似文献   

12.
填报好高考志愿,争取最佳录取机会,提高志愿“命中率”,升入理想的大学,是众多考生和家长共同的愿望.据统计,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80%左右,而且多数高校的招生章程规定,第一志愿考生如果满足招生计划,就不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了.由此可见,第一志愿的填报十分关键.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第一志愿呢?我们认为,需要科学地运用相关资料,做到知己知彼,争取选准选好,尽量避免“眼高手低”和“高分低就”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星露 《求学》2023,(6):32-33
<正>2023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但仍有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强基计划不够了解,对是否应该报考强基计划存在疑虑。以下就考生和家长比较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解答。问题1和普通类型招生相比,强基计划有什么优势?1.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全部是“985工程”院校,  相似文献   

14.
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541个研究生招生专业进行分析,发现学位类型、学习方式和学科门类三个维度下的不平等现象以不同形态影响着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机会平等的实现进程。总体而言,入学机会不平等主要源于学术学位、全日制和自然科学招生专业,其中,轻度不平等高校倾向招收推免生,而不平等度较高院校则较为歧视同等学力考生,其原因可归结为基于考生出身的制度性偏倚或歧视。故此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首先对学术学位、全日制和自然科学中的不平等招生专业进行“定点清除”,然后排查其他维度下的不平等专业并对其不合规、不合理条件予以修正,最后秉承机会平等的人才观和制度观设计“不偏不倚式”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省城乡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与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相比其他类型高校,农村学生进入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相对容易;在六类院校中,城镇学生皆拥有高于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显著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211工程"院校、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城乡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和招生考试制度的潜在影响是影响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具有累积性与隐蔽性并存的特点,导致城乡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相似文献   

16.
考生自述安然,女生,就读于陕西省西安车辆厂中学,理科考生,高考预估分数在580—620分之间。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希望在本省或是附近省份求学,成绩允许的条件下,报考的院校最好是"211工程"或"985工程"院校。比较倾向于经济类、管理类、英语专业。  相似文献   

17.
涂皓 《教育》2013,(22):38-39
5月15日,国务院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此次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5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按照高考程序和确定的标准,新增的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的中西部省份。同时要求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  相似文献   

18.
1我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发展的基本态势(以2007年为例)1.1参加试点的大学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我国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自2001年由地处江苏南京的--东南大学等3所部属院校,首开试点先河之后,截至2007年11月,全国试点院校累计有59所,占全国107所“211重点工程”大学中的55.14%;其中有33所属国家“985工程”大学,占全国38所“985工程”大学中的86.84%。1.2自主选拔的“入选考生”人数大幅增加。本研究按各大学公示的“入选考生”人数(非实际录取人数)统计,2005年全国入选考生人数为5285人,2006年为11043人,2007年为17195人,2006年和2007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08.95%和55.71%。1.3招生范围已达30个省市区。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重点大学公示的自主招生“入选考生”的范围已遍及除西藏外的全国30个省市区,其中,“入选考生”人数最多的前5个省市是:湖北3339人,山东1762人,江苏1341人,河南1134人,上海1022人。在59所大学中,北京大学面向的省市最多,“入选考生”已涵盖全国30个省市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入选考生”则已...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13届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经济背景和家庭城乡背景等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家庭背景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我国高校学生群体中来自较高社会阶层家庭的学生比例更高,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相对机会并不均等;显示比较优势分析的结果发现,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进入“211”院校的优势更明显;进一步的计量回归分析发现,控制地区、民族、性别等因素之后,父亲从事“管理技术类职业”、受教育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多的学生进入“211”院校的概率显著更高.  相似文献   

20.
考试信息     
教育部开通“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为了贯彻落实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建立畅通有效的招生政策宣传和咨询的渠道,教育部已于2005年5月10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正式开通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网址http://gaokao.chsi.com.cn),并通过这一平台向社会公布了全国各高校分省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招生政策、具有招生资格院校名单及各类考生资格名单。据了解,全国已有900多所高校报名参加了在这一平台进行的招生宣传活动,其中211工程院校7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68所,本科以上院校347所,此外还有香港8所在内地招生的院校。据了解“阳光高考”是目前参与高校数量多、层次高,发布信息权威、丰富的信息平台。广大考生和家长通过这一平台,不仅可以了解教育部和各高校公布的各类招生信息,还可以了解各高校院系设置、录取规则、往年录取情况、学费、奖贷学金、食宿条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