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以《人民日报》5月13日~31日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探究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的传播效应以及在灾难事件中发挥的舆论导向作用。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灾难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灾难发生时,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是人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因而媒体在灾难性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尚 《东南传播》2012,(10):77-78
专门化、机构化、只拍视频的拍客媒体在当今社会已渐渐崭露头角,本文认为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拍客媒体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本文以一则重大交通事故的拍客媒体报道为例,分析了在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发生时拍客媒体的特点、优势和作为,并认为它可以和专业化的媒体形成共生关系,共同满足受众日益快速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普通市民由“看客”而变成“拍客”,利用网络、微博等技术随时随地将图像或视频传输到一个又一个传播终端.新形势下,公民的新闻、维权意识觉醒,不但通过眼睛发现生活、通过影像记录生活、分享情感观点的意识越来越浓厚,而且利用媒体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在拍客队伍不断壮大和对传统媒体冲击越来越强的背景下,传统的电视媒体如何发挥拍客作用,如何更好地整合拍客资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近年来淄博电视台《手机拍起来》栏目的发展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灾难性新闻报道,是指针对那些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报道,它是突发性新闻的一种.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两类.其中,自然灾难是指地震、台风、水灾等来自自然界的那些人类不可抗或者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社会灾难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如倒塌、爆炸、空难等重大事故.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透明化,面对灾难事件,如何做好报道是新闻媒体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近年来,《解放军报》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笔者认为,针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媒体在及时报道灾难情况、科学分析灾难原因的基础上,还应该突出人文关怀,把报道重点放在受众的内心体验上,让受众看到灾难面前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苏茜茜 《新闻世界》2013,(10):231-232
短短几年间,微博用它强大的吸引力,席卷着每一个乐于参与分享传播的人,而微信用户也不断壮大。本文从拍客角度入手,分析拍客利用微博和微信举报地铁乞讨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探讨拍客在两个不同平台上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7.
在灾难发生后,除了现场救援人员和当事人外,媒体对灾难了解情况相对较多,因此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对受众获取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综观近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进步之处在于形成了多级联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内容趋于理性等。不足之处在于过度的悲情传播,有时会把负面事件变成正面宣传,以及面对负面情况的失语。做好灾难新闻报道应该坚持专业性,及时沟通协调,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一、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突发的重大灾难事件中,广播媒介以其快捷、便携的优势在救灾抗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专家学者因此说广播事业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其中其实还存在很大的矛盾性。因为广播不可能指望每天都发生重大灾难事故。一般情况下,新闻媒体针对的只是一些生活中的正常报道。因此,不  相似文献   

10.
韩东梅 《新闻世界》2014,(5):148-149
在人人手持摄像机或手机的自媒体时代,影像从神坛走向人间,派生出除了记者之外的又一团体——拍客,他们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充当了现场记者的角色,弥补了新闻或信息转瞬即逝的弊端,有些图片或影像甚至作为一种史料被记录下来。伴随着拍客队伍的不断壮大,这种力量逐渐变成一种文化现象,并在提升文明、服务社会等方面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拍客群体也有很多弊端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孔灵 《传媒观察》2013,(9):14-15
2013年5月31日,延安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与商户发生肢体冲突,城管采取暴力手段,跳脚踩商户头部。当事人多次采取不同途径,通过拍客传播行为维权抗争:当晚便上传受害照片并寻求帮助,无果;四天后上传视频并制作动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关注。同一个事件,同样以拍客传播作为抗争手段,通过网络进行雏权抗争,为何有如此大相径庭的传播效果?维权式拍客的传播效果到底有哪些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其传播效果的?这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拍客”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猛 《新闻实践》2008,(11):58-59
"拍客"作为公民传播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将自己所拍的图片与视频整合为信息上传到网络平台达到与他人共享,在传播图片、视频信息同时扮演着受众角色。本文力图从拍客的角色定位分析其对新闻媒介的作用并对拍客与公民隐私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的重大灾难,往往衍变为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作为公共传播机构,电视媒体凭借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在灾情陈述、社会动员、舆论引导、人心抚慰等方面发挥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重大作用,成为重大灾难事件报道中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新媒体因其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与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成为灾难报道的中坚力量。其中,微博在繁琐的新媒体平台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专注于自身的业务,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与议程设置的能力,因此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介入,使得微博平台成为灾难事件的率先报道地与网民讨论的聚集地。微博的广泛应用性使其在发生突发灾难事件中形成由网民组成的强大舆论阵地,它除了对灾难事件的信息进行传播外,还会对微博的使用用户与社会舆论起到重要的引导与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灾难事件由于其特殊的负面性、冲突性和震撼性,对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灾难报道中找准新闻视角是媒体协调各方关系,优化传播效果,增强报道吸引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找准灾难报道的最佳新闻视角、报道策划在灾难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杜敏 《新闻世界》2010,(7):163-164
灾难事件由于其特殊的负面性、冲突性和震撼性,对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应更加重视审美价值的表现,以使灾难事件报道正效应的最大化。本文从灾难事件的概念及特征着手,提出灾难事件报道因其固有的悲剧特征,在报道过程中应体现真善美的价值,以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网络拍客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之时,一网名为danta 1990的网友用手机记录下了位于学校宿舍六层的地震现场,并于当日14点55分46秒在土豆网发布视频《成都地震》,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是发生在网络媒体时代典型的“拍客事件”。所谓“拍客”,指的是以数码相机、手机、DV等设备为主要工具记录影像并乐于在互联网分享的群体。Web2.0时代,作为原受众方的拍客正积极利用网络双向传播的特点,实现着“受者”到“传者”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媒体的日益成熟,对突发灾难事件的关注越来越多,报道也越来越专业。从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再到今年年初的日本地震及福岛核电站事故,各大媒体争相发挥各自的优势,将这些重大突发灾难事件  相似文献   

19.
拍客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对现存的"景观社会"有构建和消解的作用。拍客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大众文化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例,对突发灾难事件中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应急广播发展现状、规划进行了阐述。应急广播具有灾害发生前提前预警、灾害发生中指导救援、灾害发生后抚慰心灵等重要作用,是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