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坚 《武当》2005,(5):23-23
踩、扑、裹、缩、决五劲,在心意六合拳中又称为"五毒"。拳经曰:三节明后,五劲相佐,踩扑裹束,惟决勿错,一决无不决,非决而不灵,此乃心意六合拳之真劲也。五劲练法如下: 踩劲:如踩毒物,踩而非踏。在练功时,下踩要似鸡行走,要有踏劲、搓劲和向(地)下的钻劲。无论是在前进或是后退时, 步法均要轻灵而稳健,行走似狸猫、猿猴般,既轻灵无声,又要沉稳。若无踏劲,则无"如踩毒物" 之狠;若无钻劲,则无"入地三分"之稳。因此,踩劲在运用时,  相似文献   

2.
李彦 《精武》2008,(10)
龙吊膀龙吊膀三尖要照。何为三尖?脚尖、膝尖、肩尖是也。要做到三尖成一线,其腰必扭。消息全凭后脚蹬,龙吊膀练的是"踩、扑、裹、束、决"中的踩劲。用力要领,先为后脚脚尖的蹬劲,再是前脚的踩劲,所以前腿出脚千万不能用力蹬踏地面。龙吊膀涵盖遇敌而背影,故习练心意六合拳技击必领会其奥妙,因此尚派孙门所练的龙吊膀步法比较轻灵。  相似文献   

3.
医患信箱     
《健身科学》2008,(8):18-18
鸡屁股到底致不致癌?张大夫:我以前非常爱吃鸡屁股,因为鸡的尾部运动量大,所以臀尖的肌肉比较肥美爽滑,鲜嫩可口,而且鸡尾部的骨头也好剔。可是我每次吃鸡尖的时候,总有旁边人说,吃鸡尖会生癌,问其为什么,他们又说不清楚。您能告诉我,鸡尖到底能不能吃吗?魏广言  相似文献   

4.
高树山 《武当》2024,(1):31-33
<正>二十四柔身法又称二十四柔身功,是混元无极修身法中的基础功夫。既有开发身体机能的作用,同时也为后面的二十四鹤鹿同春法、三十六金蟾功等的修习打下基础。法虽简而效宏,不可不重视,是本人在多年的修习中形成的初级柔软功法。当然,我42岁开始修习软功,不同于少年开始练的童子功,有许多动作是做不到太高水平的,但相比于42岁之前,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一则说明“成功永远在路上”,二来也符合“无人能达其极”的混元无极之理。现在把它整理成图文,供有缘人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博览》2008,(11):88-89
生鸡蛋是非常脆弱的物体。在任何坚硬面轻轻磕碰都有可能导致它的损坏。而有的人却能将百十斤重的身体稳稳站在鸡蛋上,并确保鸡蛋完整无损。有人声称这是一项绝技,更有人说这是神秘的"轻功"在起作用。成功表演过踩鸡蛋的人中最有挑战性的大概要数已故著名笑星沈殿霞了,她生前曾在一次台庆节目中当众表演过稳踩鸡蛋的神奇功夫。沈殿霞是否也练习过轻功或其他什么外门功夫呢?如果没有.她又是用什么方法令鸡蛋突然变成钢筋铁骨的呢?  相似文献   

6.
马雷石 《精武》2006,(5):22-23
雷声五音之“喝”声一、十字手同鸡腿,此处略(图1,见上期)。1.盘法:承上式,侧身而立,右膝屈,体重在右腿,左膝发裹劲,左脚尖内扣,双手十字交叉在胸口。接着移动身体向前,左脚向前上一小步,以头领劲,以身带右脚,向前上右脚过左脚摩胫前踩,随之追蹬右脚半步成牮柱步、弯套弯步或并步。双手在胸前十字交叉向内翻转摩胸至腹,或左  相似文献   

7.
8.软步:软裆萎膝,叠步“过劲”,足膝偏撇,掀脚拔跟之谓也。裆部即会阴部,站行拳裆要圆而虚,要裹裆、吊裆,不可夹裆(尖裆)、平裆。它的原理与拱型桥洞建筑是相似的,这是因为拱型的抗压承重能力大于尖形及水平形。两胯根撑开,两膝呈微向里扣之意,裆自然能圆。会阴处虚虚上提,不使其有下荡之意,档自然能虚。裆的虚圆,使胯骨的骨节撑开;胯骨节周围的韧带极紧,必须撑开撑圆至足,以增加其伸缩旋转的灵活性和扩大其活动的幅度,使下盘轻灵而旋转无滞,并加强腿部的弹性和弓劲。而软裆,即表现在仆步、弓步、马步等步法时,裆部…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5)
正鸡作为十二生肖动物,早已被先民在画像砖、扇面、陶瓷器等古代艺术品中反复表现。它不仅对大自然先知先觉,能鼓舞士气、催人奋进,且还是象征吉祥如意、敢于拼搏的智慧动物。故此历代画家都从画鸡里感悟到许多人生哲理、道德品性、生活理念及艺术情趣。画鸡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属于花鸟画科的分支翎毛类,其历史久远。早在周代,人们为了驱邪,就把鸡画贴在门上;六朝时,画鸡便是重要题材的文人画;五代  相似文献   

9.
太极五行步是练习太极阴阳手纯熟之后,需要进一步修习的自然功法。这是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秘传“清虚自然太极拳”所要求的练功步骤。 太极五行步与“七星玄璇步”、“九宫流星步”,共称“玄门修真斗罡法”,是由玄门禹步演化而来的修真秘术。五行步内合五腑,外应五方,是玄门中乘道法,若能与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之五行阴阳功同修,内功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上刀“山”     
人们常用刀山火海来比喻艰险和困难的地方,可怕程度自不可言。可有人就敢上刀“山”,把脚一步一步踩在锋利的刀刃上。你看,这是湖南苗族青年在赶秋节上表演上刀“山”。  相似文献   

11.
初学八卦掌应以定势八掌为基础,左右走转。待功夫上身,动作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其他套路的训练。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沿着八卦图线循环往复,不停走转。里脚(靠圆心的脚)直迈似圆的切线,外脚迈扣合圆弧,重心在后如坐椅,前腿虚探需自如。迈步过程中,两腿不离胫(胫骨),两脚不离踝(踝骨),形成剪刀股形。脚迈出时脚面绷直,脚底与地面平行,前踊似趟水,落地似踩泥,平稳而有力,俗称“趟泥步”。身随掌转,步随身行,拧肩调臂,拧裹钻翻,腰为主宰,发力在根(脚)。走转时,心气沉静,灵活应变,气沉丹田,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2.
刘向春 《健与美》2020,(4):72-73
近年来,每天步行1万步已成为用来促进人们从事有规律的体育活动的流行建议。然而,你可能会想,运动生理学家为什么会推荐走1万步,以及这个锻炼量是否能帮助你达成健身目标?为什么每天步行1万步很重要?对于大多数来说,步行1万步相当于8公里的路程。15步这个具数字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家日本的步行俱乐部所采用的口号。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体育理论教科书中,只讲运动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不讲身体锻炼的道理,这是相沿多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的一种惯例。然而认真追究一下,教学论是否就是身体锻炼的理论?在炼身问题上有没有它自己的理论?教学论和身体锻炼问题是什么关系,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是否就是增强体质的规律?深入一步,跟着还有这样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原则是否就是身体锻炼的原则,教学方法是否就是身体锻炼的方法?在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2007,这是个大屏元年。从19宽屏到22宽屏,再到当前不到三千元的24英寸广视角宽屏液晶显示器,玩家们正一步步地体会到宽广屏幕带来的震撼游戏感受。然而,正当你打算购买22或者24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时,是否已将显卡升级了呢?没错,也许你的显卡现在还能够勉强运行在1280×800或1280×1024这样的游戏分辨率下,但当面对24英寸的1920×1200,它还能担负起重任吗?  相似文献   

15.
潘多拉魔盒到底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还是魔咒?恐怕没人可以说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这样一个盒子在你的面前,终究有一天你会忍不住打开它。那么。问题来了。在你打开盒子之前,是否想好了怎样关上它?NBA的球星原本是分布在各个球队的,在把他们聚集到一起时,是否有人想好了这样的球队不能够夺得冠军,再怎样把他们安全地送回到他们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正>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进行运动练习时必然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而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其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常常作为我们评判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究竟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它应如何定义?对这一基本前提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则直接影响我们对体育课运动负荷本质的把握,也制约着我们将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教学评价参照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曹广超  刘汉军 《精武》2007,(6):54-56
梅花拳的根基是五势,五势是人体最基本的姿势,它为静止的拳势可当桩练,又可缓可急的串连起来演练,它是初级的技法,也是高级的内功功法。不仅锻炼了手眼身法步,还修习了内功以温养身心,练气练神。在此只介绍一侧的练法,另一侧相同。  相似文献   

18.
比赛中谁都希望发挥出自己拿手的技术,抑制住对方使其发挥不出特长,而不断得分。 但是,找到得分的最好办法的第一步是什么呢?首先是知己。必须了解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明白自己是否有时状况好些,有时又不在状态。如果不能充分了解自己,是没办法制定比赛战略的。制定作战策略前把握住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张宗球  马琳璋 《武当》2011,(4):23-24
踩步腰闪把是心意六合拳艺的核心功夫,心意拳的其它势子和手法,均由此演变而来。心意拳要求以简御繁,拳艺妙道存于此。此势也是锻炼而以致用的捷径。学拳者如果能够在此把上多下功夫,就可以奠定心意六合拳的功夫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比赛时,闪击中常会出现几种情况:1、踩好自球后想把他球向预定方向闪出时,由于击打自球方向有障碍(如其他球或门柱)而无法击打;2、要向预定方向闪送他球,遇到门柱或其他球的障碍而无法踩自球;3、各方向都有障碍无法踩球也难于击打自球。无论发生了哪种情况,如果对《规则》理解透了,采取特定的方法,就能完成预定战术任务。《规则》规定:拾起他球指示方向,“将被撞击的他球放置与自球贴靠,通过击打自球产生的冲击力使他球产生移动……”这里既未规定要用哪只脚踩自球和怎样击打自球,又未规定他球必须踩在脚下和踩球脚必须接触大地,而仅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