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电视场域中的身体奇观化修辞表现在情欲化、另类化、狂欢化等诸多方面。身体奇观化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拉动了收视率,其背后埋伏着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但要警惕身体霸权。  相似文献   

2.
王欣 《教育评论》2022,(3):60-67
我国社会的“泛娱乐化”是由历史时空、资本技术和个体心理之间相互角力,催生出娱乐的自我异化、场域异化和功能异化,并反噬主流意识形态等崇高思想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泛娱乐化”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欢笑声中”迷失的事实、“流量潮里”拒斥的权威、“愚乐圈内”淡化的意义,对主流意识形态“去合法化”“去中心化”“去价值化”。应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推进对“泛娱乐化”的善治、促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应对“泛娱乐化”,进一步提升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当代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文化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文化化是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诉求选择,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其核心是达成对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的广泛接受和普遍认同。意识形态在当代发展的文化路径为:意识形态要契合文化媒介的特质加以传播;意识形态通过制度文化的构建加以强化;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环境的营建加以熏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产品的消费加以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策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让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国家的意识形态、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等.为此,任何执政党都会通过一定的策略进行意识形态运作.然而,策略定位、选择正确,就能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相反,策略定位、选择失当、错误,则不能真正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应该在汲取神圣化、绝对化、极端政治化、乌托邦化、强制化等非理性化策略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实施适度性、世俗性、主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的策略定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与传播的最前沿。然而在网络平台中,面临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丧失的严重问题。尤其在多元思潮的影响下,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表达发生着深刻的转变。通过分析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化进程,探析其传播范式及建设路径,进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以《画皮》为例,从戏剧化叙事和奇观化叙事两方面探讨主流商业电影的叙事策略,证明《画皮》最终以民俗风情奇观叙事、明星奇观和人情、人性奇观叙事代替了好莱坞魔幻大片的场面特效奇观叙事和性与暴力的奇观叙事,完成了《画皮》从鬼魅故事到"东方魔幻"电影的蜕变。  相似文献   

7.
传播技术平台作为电影播放的物质基础,它的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到了电影艺术形态的表达。特别是作为最主要播放形态的影院模式,使电影特别擅长于奇现性场景的展现,继而影响到了主流商业电影中类型题材和形式元素的选择。但这一经典模式,近年来受到了来自于数字电子技术传播平台的冲击。以计算机、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电子技术传播平台以个人化、便携化为应用发展方向。过小的屏幕极大影响到了奇观美学的表达。但数字投影仪的出现,使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奇观美学依旧会是电影美学主流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增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效果,关键是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通过文化建设负载意识形态宣传;充分利用活泼的、生动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以人为本,维护和表达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发挥农村基层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9.
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的目标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媒体时代,有效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要做到"两化":做到理论宣传基于现实而又观照现实、结合生活需要进行重复性宣传、转变话语表达与实现多元媒介融合共生的生活化传播;实现将学校教育与大众传媒、个性化与群体性、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立体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是建构和维系民族国家精神生活秩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关卡。融媒体时代,高校面临着西方强势话语冲击、话语供给意识萎靡、主体话语表达业余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现实困境,在分析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薄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话语生产机制、巩固话语发展机制、提升话语表达机制,实现和提升高校主流意识话语认同。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对比于纸媒、电视媒介、电台媒介等多种传统的媒体而言,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而发展起来的多向互动传媒。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方式因为新媒体的发展而多样化,但同时,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主流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是高校在新媒体境遇中的必然选择,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科学化的同时,应将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最大化,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置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创设了学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新境遇。在新媒体全面渗透下,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出信息来源立体化、主体对话经常化和方法手段多样化的新特征。但浅阅读习惯、信息传播迅速及大众话语表达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必须积极转变理念,准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提升思维能力,系统认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紧贴现实生活实际,充分调动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关照重点领域,扎实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特征表现为目标化、符号化、图像化;网络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间的矛盾张力表现为话语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与草根性并存、话语传播场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话语传播内容的一元性与多元性并存、话语传播速度的时效性与滞后性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传播的优化路径,要通过构建多元有序的网络协同治理格局,健全意识形态网络场域传播的安全防控机制,以内容生产为保障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加强政府的意识形态网络治理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影响大学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但是在全球 化背景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受到新的冲击,我们要引导高校青年师生正确认识全球化的实质,充分利用全球 化的有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电视真人秀节目自引入国内以来,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随着激烈的商业化竞争和电视节目的整体娱乐化,电视工作者一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着本土化改造,一方面又不断挖掘新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让真人秀这种舶来品在中国出现奇观化发展态势。本文以当前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花儿与少年》等真人秀节目为讨论范本,对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表现和原因进行学理化的分析和解读,以期对今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在信息网络化浪潮的席卷下,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地域、环境、人员的边界,信息传播的隐蔽化程度更高、渗透性更强,对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的影响更甚,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造成诸多困扰。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知内容碎片化、模糊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淡漠化、冷漠化;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简单化、空泛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和践行表面化、敷衍化。由此形成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上热下冷”“中间梗阻”“言过于行”等意识形态悬浮的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正受到挑战,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必须: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理论教育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和创新能力;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中构建多元表达机制;在完善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体系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杂志、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并以交互性、共享性、社群化、即时性等赢得了受众的青睐,成为新闻信息和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同时,新媒体颠覆了自上而下、独白式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带来了价值认同缺失、拜金主义与消费主义横行等问题,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为此,应创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内容、方式,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活化革新,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全媒体语境构建中学意识形态安全机制,是提高中学意识形态安全水平的内在要求。全媒体语境下,中学意识形态工作既存在官媒主流话语与中学生个人“麦克风”共存、官媒话语整体性与个人话语“断章取义”共生的情况,又存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力消解、“泛娱乐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性、主流意识形态实践功利化明显等动态博弈。全媒体语境建构中学系统意识形态安全防范体制机制,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投放精细化、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中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意识形态管控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实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增强当代青年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对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中一切先进的和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应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对中美两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比较分析,从中学习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先进经验,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