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公众参与立法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形式。淮南市公众参与地方立法起步较晚,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转变立法机关的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公众参与的方式,由法律保障公众参与的效力,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完善立法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立法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
专家参与地方人大立法的制度已经建立,然而,专家参与立法却没有公开,使得专家参与立法流于形式.为此,为保证地方人大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亟待建立专家论证公开制度.这一公开制度,核心是让专家立法论证工作受到公众监督,促使专家认真履行职责,真正实现专家有效参与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地方立法对保障公众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各个阶段的权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公众参与突发事件地方立法的意义入手,通过分析突发事件应对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程序主义法律范式认为法律和行政权力具有内在关系,任何行政权力必须得到法律的合法授权,而行政权力的强制力使法律得到有效实施。按照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解,借助法律建制化交往形式和对规范性理由的运用潜力两条标准来对内嵌公众参与法律程序环评决策的立法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从而发现了环评行政权力的合法性来源——环评决策,使得环评行政权力获得了内嵌公众参与法律程序环评决策的合法授权。  相似文献   

5.
民主参与机制是行政立法程序的核心和精髓.行政立法程序中公众参与具有促进立法民主、实现人民主权、提高立法质量、法的实施以及适应WTO要求的重要价值;当前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中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行政机关漠视公民参与权、参与程序的可操作性不够、公民参与意识比较淡漠等问题;对此,必须加强立法、完善配套制度、转变行政机关观念、提高公民意识以及建立责任追究制,从而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6.
保证立法质量,抑制立法冲动,防范立法中的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倾向,需要发挥程序的控制作用。对于新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来说,最重要的是先确立立法程序。设计立法程序,需要明确立法活动参加人的角色定位,丰富立法方式。立法项目征集公告要亲近社会公众,筛选立法项目要符合市情,委托第三方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立法,建立能够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在线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听证,建立立法协商工作联系制度。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变通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既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又是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重要保障。这个保障首要的内容,包括民族立法通过有效变通的过程和有效变通的环节,保障法律变通的实现。变通途径实现了,就为法律实现开辟了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变通途径,从广义上说是指民族自治地方对上位法有权制定、批准制定、监督制定变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的途径,其内容涵盖有权制定、批准制定、监督制定变通的机关、种类、范围、程序、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和发展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服务型政府的民主化进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利于提升政府社会形象,巩固政府合法性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存在一些立法问题,影响着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对此,提高《公开条例》的效力等级、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监督,能使其更好地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领域虽有很大进步,但因一系列历史、观念等原因的存在,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保障和救济不够完善、公众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实践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所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优秀成果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当前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实践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的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评估,是推进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不可或缺的一种动力机制,也是提升决策质量的重要前提。但是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目前还存存在着诸如决策事项不够公开、透明、公众对政府缺乏信任感以及法律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制约因素。要想突破制约公众参与的"瓶颈",则需要从建立与完善重大决策信息的公开机制、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和建构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方面寻求制度创新,这才是确保公众在地方政府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充分行使话语权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自2003年国家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在一些试点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法律保障。本文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体系和内容作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因此,从法治的视角审视党的领导方式,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推进法治建设对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具有促进作用。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既需要加强宏观领导,调整地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也需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以及加强间接领导,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现行公立高校的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律定位不合理,公立高校承担的法律主体角色呈现出复杂化状态,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直接由立法机关以单行法规独立规范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在大学与政府平行分权的基础上,确立公立高校独立于行政机关的公法人之特别法人的法律地位,可以提供完整的、对大学主体人群的权益保障,从而确保大学自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了危险驾驶罪,这标志着危险驾驶行为入刑在2011年得以实现。我国将"危险驾驶"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一方面可以说是出于保障民生而顺应了公众的诉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立法者对社会现实情况的积极回应。我们在高呼立法者正在越来越多的关注民生、关注民意和社会现实情况的同时,还需要冷静下来去探讨增设危险驾驶罪所引发的刑事立法思考,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必要性思考以及危险驾驶罪的执法困境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被社会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学会遵从社会规范、满足社会期待的过程。在简要分析社会化、民族院校大学生违纪违法甚至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开展法制教育,促使大学生遵纪守法、成人成才、构建和谐校园、增进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浅谈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平是现代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立足于公平的基本理念与规则,才有可能既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又提升社会的整合程度,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正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调节器、润滑剂。在我国现实条件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次重要举措。为此,需要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保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城市综合援助体系,完善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立法,实现社保的法制化,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一个国家要进行现代法治建设应根据本国国情将外来法与本土法结合起来,以本土法为基础对其进行分析、扬弃和改革。目前,我国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应将传统法律文化作为我国实现法治的根基。引进、借鉴外国法律制度,不断总结完善我国的经验,特别是西方法的主体意识、权利本位和尊重人权等方面,正是我国法律文化应该充实和改革的方面。同时。在移植外国法律制度时还应注重其理念的研究,否则就不能深刻领会该制度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公民资格理论主张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目前,我国高校社会问责制度未能充分发展,除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不健全、公民意识的缺失外,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在加强高校问责法律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在公民资格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和激发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更好地完善我国的高校社会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建立的国际法依据和国内法依据在于,知情权和隐私权同为国际人权,知情权是国内法上的基本权利,隐私权是国内法中的人身权利;在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的背景下强调知情权优先,要求官员财产公开,同时也要平衡其与隐私权的关系.通过修改《公务员法》的方式,遵循分类处理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在法律条文中规定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依据、主体范围、公开内容、详细程序、监督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继续教育担负着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在落实继续教育战略地位的过程中需要法律的保障;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用法律途径解决;继续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也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加快我国继续教育立法进程已是教育界和法学界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现状、教育法律体系现状以及外国经验借鉴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加快我国继续教育立法进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