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对历史地图的识别和解读,是不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弱项,也是不少学校在高考专题复习中的盲区。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以来,历史地图已经成为考查历史学科内综合以及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在高考复习的专题复习阶段,对历史地图进行专题复习是非常必要的。一、历史地图专题复习方法1.划分类别,有针对性地把握重点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地图共有120多幅,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即“疆域图”、“形势图”和“分布图”。  相似文献   

2.
专题复习不是面面俱到的复习,是抓"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复习。重点知识就是新课标上有要求,历届高考的常考知识。主干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地理图表的识读、分析与应用。或者说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经常用到的基本原理、规律、观点和方法,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值线图、区位、可持续发展等。通俗地说,专题复习一是把有联系的知识放在一起的复习,如"地球地图"和"宇宙中的地球";二是把同类知识放在一起的复习,如农业的区位、工业的区位、交通的区位、城市的区位等。概括起来说,专题复习就是"重点复习 综合复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宋晓言 《考试周刊》2013,(44):133-133
识记地理分布图,学生首先要学会阅读地理分布图,明确阅读地理分布图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识记地理分布图的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地理分布图的理解、记忆与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理地图化学案导学复习模式以地图为载体,把考纲要求内容转换到采撷或编制的地图上,编制图式学案,利用图式学案分析讲解考纲规定的地理内容,以此达到高质量完成复习要求,提高区域地理复习效率的目的。一、考点的地图化处理考点的地图化处理是编制图式学案的素材库,平时务必注意积累,使其在量与质上得到保证。这是区域地理地图化学案导学复习模式成功的基础。二、图式答案的内容1.高考复习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  相似文献   

5.
特别关注     
期刊7~8期的新变化 1.专题点拔:密切结合2013年地理高考复习,及时推出八大专题,即“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区域可持续发展”、“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从2012年7-8期起刊载至2013年1~2期。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2 0 0 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实行“3 +文综 (或理综 )”的高考模式 ,“文综”考试形式下的地理学科第二轮复习如何进行 ,是地理教师关心的问题。第二轮复习建立于第一轮复习基础之上 ,相比较而言 ,第一轮复习侧重于学科地理基础的夯实 ,第二轮复习则更重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训练 ,因此 ,以专题为中心 ,重组教材 ;以案例为主线 ,激活思维 ;以高考试题为典型 ,精解名题 ;以提高能力为目的 ,强化训练是第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一、以专题为中心 ,重组教材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块 ,在复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1·读图型综合题题型特点——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将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现象,以各种不同的符号和注记在平面纸上缩小成概括的图形,它能反映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以及相互关系。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剖面图、景观图、模式图和“区域图”等。解题对策(1)先读图名。读图分析时,首先要读图名,因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考题的知识范围,在有限范围内思考问题,把握答案的准确性高,得分率肯定也很高。如读“中国一月份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其表明了图示区域是中国,主要内容是“一月气温分布”。(2)细辨图例。图例是地图的特殊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只有阅读图例后方可去把握图中所包含的内容,这样才会提高图表分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但考生们要注意的是图中所给的图例既有常规习惯性图例(此图例只靠平时记忆掌握),也可能是设定的新图例,要因题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如题中有“、■、⊙”等符号就是常规符号,它们的意义是铁矿、煤矿、城市。若有特殊的图例,要根据题目所给的图例确定。(3)挖掘信息。前两点是该步骤的前...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在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具备从图像系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学生能否学好地理,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效掌握学习地理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能否学会阅读地图,用好地图,能够从地图中获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此,笔者就多年地理教学经验,浅谈高考一轮复习中提高地理读图应用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也正是地理教学特殊之所在。教师借助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地图可以将卜分遥远和广阔的地理事物呈现给学生,将使学生无法感知的地理事物形象化,抽象的地理规律、地理理论具体化。学生阅读分析地图,在图上找出地理事象之间的关系,发现地理事象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识记能力的过程,这是最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国家教育大纲规定的地理教学基本目标之一。而且,以地图为载体的综合试题也占据着高考试卷的主体,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直接决定了高考的胜败。  相似文献   

10.
初中地理新教材图像丰富,有地图、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素描图等。它们具有信息容量大,知识精度高,鲜明直观等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明确要求“学生需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高考地理科的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轮为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初中和高中的分段教学 ,所以本轮常常采用的方法是以课本为线索的知识点的回忆、提醒和再现 ,或者是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知识点的串联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本轮常常打破课本的编排顺序 ,以专题为线索 ,重组和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练分析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较好地掌握地理图表的判读和简单地图的绘画 ,提高地理学科的能力 ;第三轮为综合复习。本轮常常精选一部分试题 ,训练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综合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常以模拟题的训练和查漏补缺为主。从多年的高考复习经验看 ,地理科的复习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 ,减少弯路 ,提高复习效率。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 ,按计划、分步骤踏踏实实地进行复习。举一反三 ,注重思考 ,强调能力的培养 ,在紧紧抓住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 ,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的训练。为了给考生的自我复习和教师组织复习课提供参考 ,本刊依据 2 0 0 3年最新高中地理教材 (必修 ) ,精心推出高考地理科复习的专题复习连载。  相似文献   

12.
一、初中生地图意识培养的迫切性 1.新课标对初中生地图意识要求高、挑战大据统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与地图知识和技能直接相关或利用地图进行学习的内容有44项,占内容标准总项目数的42.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等。这些要求都依赖于地图教学,将地理知识有效地附在图上,将大量地图在较短时间有效地讲授、传递,着力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相似文献   

13.
唐萍 《地理教育》2013,(Z1):113-114
<正>一、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重要性1.有助于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地图可以确定教师所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分布知识。例如,讲解区域地理的"日本",首先必须运用世界地图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如图1),再展示日本行政区划图(如图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纬度和相对位置,用以形成关于日本的空间概念;进而运用地形图、气候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各种专业地图,指出日本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各要  相似文献   

14.
“3+X”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思想是“以能力立意”。而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对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第一条就是“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地理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地图足地理的“语言”,地图是地理的“望远镜”,利用地理进行教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方法、最重要的特点。因此,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拐杖”。因此,任距离高考两三个月的复习时间里,教师应充分利用图形引导学生将装在大脑里,培养学生“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的能力,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  相似文献   

16.
地理分布图的阅读、识记程序是:①阅读地理分布图的名称;②读图例;③看分布并识记。 阅读地理分布图的名称,是阅读分布图的第一步。恰恰是这第一步又被不少师生所忽视。他们对地理分布图的阅读往往是直奔主题直接读分布,有的只是在读地理分布图的过程中偶尔提及,有的甚至根本不提分布图的名称。这样的“导”显得杂乱无章,学生掌握知识也流于疏浅。特别是随着教学工作在时间上的推移  相似文献   

17.
廖书庆 《中国考试》2004,(10):50-52
图文信息转换题是2004年全国各地地理高考命题中,用以表达地理现象、原理、过程、规律的一种主要题型。它从理解、应用、分析水平上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和对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是《考试大纲》中“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的体现。如何在复习中提高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地图和地理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有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附着地理知识的骨架,是学习地理的“望远镜”。故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把图与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地图、熟悉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主要的是理解和分析地图,并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人教社版《中学地理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掌握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是学好区域地理的关键,更是高三复习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抓典型图例和注记,先期定位;直观轮廓,初步定位;瞄准经纬度数值,准确定位。整合信息,归位验证的区域地图判读方法,对确立区域地理位置,解决区域问题较为有效。例题1:读“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回答如下四个问题:(2003年江苏高考地理题)  相似文献   

20.
特别关注     
《地理教育》2012,(9):61
期刊7~8期的新变化1.专题点拨:密切结合2013年地理高考复习,及时推出八大专题,即"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区域可持续发展"、"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