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英语教学中围绕“读”做文章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读”的水平呢?采用范读、领读、仿读……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严格按正确的英语读音规则训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习惯;在课堂上精心设计“读”,树立与形成“读”的模式与构架,把“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课外活动,创造更多的“读”环境;分析句子读法,教授读书技巧,加强对“读”的指导;通过计时读,以“听”正读、练读等方法,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1.逐字逐句的阅读。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那种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如在“He picked me up on my way home”中的“pick up”,按照上下文的具体情景,应为“顺便载我一程”的意思,而在“Youspeak English quite well”“Oh.I justpicked it up。”中这两句对话中“pick up”应理解为“刚刚学上手”的意思。如果只孤立在认为“pick up”是“把……捡起来”,就无可避免在导致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文学习诸要素中,阅读永远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一块,而强调“独立阅读能力”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4.
顺利“pass”CET既需“内功”也要“秘诀”,其中快速阅读独具奇效。然因受汉字阅读习惯所累,学生普遍存在“逐词阅读”等弊病,致使读速过慢,事倍功半。必须彻底抛弃诸如“边读边译”、“心里默读”等“慢读”习惯,在注重平时“泛读”基本功的基础上,加强“跳读”、“意群视读”、“猜读”训练,使阅读理解走上“快速之路”。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最早提出,近百年来,已经成为我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然而,“陌生化”不是对文本读者的硬性要求,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阅读效果。读者进入文本去寻找的,往往是能够与阅读对象产生亲和力的“知音”和“知己”,是再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在书面文化(文章和文学)的大视野里,“陌生化”不仅是一个心智过程,更多的是诸方阅读主体通过文本中介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既是潜在的,又是显露的;是开放的,又是有界的。而这些对话的基础源于阅读主体对读物的“新”感受。这种“新”感受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所具备的不确定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此“新”:感受一旦确定下来,对于特定的阅读主体来说,对于“他”的阅读过程就结束了;随着新的阅读过程的开始,“新”的感受仍在继续产生着。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个无限循环的触发点,便是“阅读的陌生感”。陌生感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在阅读主体与写作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建构起来、不断变换体验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考散文阅读“主旨辐射”的命题原则和命题着眼点,阅读散文首先应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形象,尤其是要明确情感载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以深刻领悟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确立主旨的着笔点”、“形象描写的聚焦点”、“思想情感的升华点”、“表现手法的集中点”和“行文的转折点”研读细品。以准确快速答题。  相似文献   

7.
读书应重在会意,不能为语句所局限,“言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魏晋人读书,大率以己之意会书中之意,对字不甚注重,而力求身心的参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谓“不求甚解”是指读书不可执着于字句的讲解,这同现代人次“不求甚解”为肤浅草率之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在这里,诗人创造了一个和谐、优美的意境。我今借来一用,是取其“共”字,喜欢这种“明月共潮生”的“共生”美,就是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期待实现师生阅读能力的建构与提高,收到一种和谐、共赢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已经异化为应试教学,沦落为应试教育的手段。阅读教学要做到优质高效,并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必须实现由“教”到“学”的主体转变,即课堂教学要由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学”为中心。只有经历这样的转变,阅读教学才能实现质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阅读活动原始于文字的产生,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学士的阅读经验,也如散珠碎玉,丰富而珍贵。但以往对“阅读”的研究很不够,1979年版《辞海》没收“阅读”这个词目,《现代汉语词典》仅解释为“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在现代社会,阅读作为一种智力技能,已成为每个公民不可缺少的生存手段,缺乏阅读能力的人被称为“功能性文盲”。迫于这种形势,80年代“阅读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刘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这些哲人哲言中,我们可以感受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有多种形式,“立体阅读”应该是较为时尚的提法了。所谓“立体阅读”,是指借助多种手段和形式,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选择不同阅读平台,对读物进行全方位的生态型阅读。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离不开阅读能力的提升,“立体阅读”克服了课堂阅读局限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旁观者,要及时进行学情收集整理分析,针对性加强方法技巧点拨指导,并对学生“立体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矫正。学生“立体阅读”能力提升,必定为语文学习带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汪秀珍 《学语文》2008,(1):28-28
“阅读”,顾名思义,当然要在“读”上做文章。我认为,首先要抓好“诵读”,然后要抓好“精读”。“诵渎”和“精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期待”名称及内涵 阅读期待概念源于“前结构”、“期待视野”概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前结构”就是读者在解释文本之前就具备了的先有、先见、先把握。读者对文本的“具体化”是以“前结构”为基础的,“前结构”使“具体化”带有主观成分、再创造成分。德国接受理论家先驱汉斯&;#183;罗伯特&;#183;姚斯将“前结构”概念用于解释审美,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它指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和接受动机投射在大脑上形成的关于未来作品的“既成图式”。这种阅读文本的既成的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4.
近来,越来越多的所谓“导读”、“快读”、“速读”类的浅读图书,纷纷闪亮登场,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以“快乐、快速、快扔”为特征的浅阅读是不是正好满足越来越忙的学生的阅读要求?现在的学生的阅读状况究竟是怎样呢?浅阅读”是否正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呢?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内容越来越浅;速度越来越快;喜欢越来越直白的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读”,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与学法。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读”作过肯定与推崇。三国时董遇,曾有人要跟他学,他不肯教,还说“必当先读百遍”,并指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183;董遇传》)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几乎人所皆知,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肯定、推崇“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  相似文献   

16.
刘丽素 《学苑教育》2012,(13):72-73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并熟记于心,考试则考到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远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已昭然若揭,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  相似文献   

17.
林莉 《中学生天地》2011,(12):41-42
中医云:“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所谓忍,定是心灵某处有“痛”。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你很长时间了,感觉你非常在平你的这位让你“背黑锅”的朋友。  相似文献   

18.
少儿出版物:繁荣背后的隐忧 在未成年人中倡导“有益阅读”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世界约定,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在未成年人中开展阅读活动。如美国通过“美国阅读计划”发动100万志愿者帮助有阅读困难的学生,日本开展“每天晨读10分钟”活动等。我国虽然要求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必须有2000万字的阅读量,但各种阅读活动大多“单打独斗”,无法形成主流阅读,有的甚至最终夭折。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即在培养掌握理解能力(“质”)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的速度(“量”)。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一种语言实践的复杂过程,几乎涉及一切心理活动。《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理念下,阅读教学应该研究阅读在教学中有何重要意义、研究阅读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通过培养,让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