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艺菲 《中国德育》2015,(15):16-22
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它与传统德育结合催生了网络德育。"网络+德育"不仅创新了学校的德育生态,而且成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推手。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道德教化方面创建了自己独特的德育范式——"精神助产术"。"精神助产术"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教育的方法,而是集哲学思想、教育理念、德育目标和实现手段于一体的德育活动范式。对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作范式化解读,能够深刻理解"精神助产术"的建构逻辑,准确把握其全部内涵,对于当代德育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秋收 《文教资料》2011,(22):174-176
网络环境下,高校的德育建设面临新的问题——网络德育建设。高校网络德育建设应该坚持"三贴近"原则,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培养网络德育专业工作者队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网络管理,把握正确导向,使高校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职生源质量的逐年下滑,中职德育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各中职学校正积极探索全新的"德育导师制"管理模式,但学生德育评价问题一直困扰着德育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如何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模式,如何有效的实施评价方案?本文针对传统德育评价模式的弊端,阐述了独具特色的"交警式德育记分制"德育评价模式和实践操作方案,并总结了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张继成 《教师》2011,(22):10-11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提升德育渗透力,增强德育的有效性,是每位学科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是提升渗透力,增强德育有效性的主要手段。本文从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校本课程资源、社区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途径入手并强调教师在这一过程应做到"敏、勤、恒、导",从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德育渗透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隐性教育的提出为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揭示了德育的微妙性。隐性教育可以从"缄默知识"理论,心理学"内隐认知",以及杜威的"附带学习"观念中找到理论支持。隐性教育环境下德育的微妙性体现在德育的生活性、情感性、人文关怀性、传统性与时代性、文化性上。只有重视隐性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才能捕捉到德育的微妙性,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面临德育问题,德育既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实施德育,必须以大学生的生活为逻辑起点,以德育"生活化"为其理性诉求,其路径选择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主体、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与传统"灌输式"德育相对应的新型德育理论与方法,其实施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七大精神有关高校德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需要观念的变革、目标的科学定位、内容的深化、方法的突破及队伍的建设与之相适应,这也是深化高校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刊2007年第2期对长兴中学"德育导师制"作了题为"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里去"的专题报道,对"德育导师制"的涵义、操作策略及成效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时隔三年,随着"德育导师制"实践的日渐成熟,人们对"德育导师制"作用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教育实践要持久有效,理性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对"德育导师制"成效动因的分析,是一种"回头看",更是为了"向前走"。  相似文献   

10.
葛利云  邓欢欢 《考试周刊》2011,(50):225-226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老师、家长很多烦恼和担忧的同时,也是学生充分利用和交流的一个平台。在网络时代,高校班主任德育方法的变革也需围绕网络展开,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世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是高校班主任德育工作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其对大学德育的影响也突显出来。其影响表现在大学生身心、思想等方面。本文分析了了网络给大学德育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大学德育在网络时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网络德育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兴起和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应然的德育模式。在实然性上,虽然高校德育在理论上认识已经到位,但在实践层面上还没有落实到位,网络德育的方式、内容、评价体系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效性也不突出。  相似文献   

13.
浅谈网络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德育也随之应运而生。什么是网络德育?网络德育就是指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所展开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它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的延伸,是德育网络的一部分,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开发网络德育软件软件是网络德育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近年来,许多企业、研究部门、教育部门纷纷投资教育软件的开发,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呈急剧上升之势。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14.
网络德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诸如观念滞后、资源不整、支撑无力等不可忽视的问题.这既与教育者思想理念陈旧和网络德育研究不足有关,也存在德育资源匮乏和德育环境污染等客观因素.树立德育空间网络化的新观念、完善校园网络德育资源、打造高素质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以及建立健全网络德育监管制度是提高青少年网络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徐彦翠 《考试周刊》2011,(49):168-169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伴随着未成年人的成长。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富有冲击力的挑战,同时也为德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但互联网又像一条浑浊的大河,良莠混杂。对未成年人上网,堵不是唯一的办法,更重要的是疏。德育工作者要在认真研究、深入了解、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地位,做好防范应对措施,使其真正踏上"绿色网络通道",从而健康快步成长。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在德育过程中,不同的"话语模式"作为"隐喻"有助于很好地理解不同的德育范式。德育学有三大基本范式:一是崇尚道德绝对主义的"规范德育论","听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进行"价值灌输",教会学生"服从";二是崇尚道德相对主义的"理性德育论","说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秉持"价值中立",教会学生"选择";三是崇尚道德"重叠共识"的"交往德育论","对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进行"价值介入",教会学生"协商"。  相似文献   

17.
赵永芳 《成才之路》2013,(12):15-15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由此可见德育对一个人的人格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于学生的德育通常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学校会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学生的德育,这就造成了学校以教学为主、德育为次的一种现象,使得学生不能得到更好的德育,也就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的学生。在实行了新课程改革后  相似文献   

18.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文章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并将其"生活道德"的基本理念运用到中学德育的教育实践,以求构建和培育有效的德育软环境及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易班”构建网络德育工作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德育的主客体关系、信息渠道和载体介质都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些变化,上海海洋大学以"易班"(E-Class)为载体,从网络群体的多维度、高速度、聚众性等复杂系统特性出发,探究网络群体的思想行为规律,提出了"网络‘E-群体'德育工作"的新概念,通过以网络"E-群体"示范建设为牵引,牢牢把握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主动性,构筑了"实人、实事、实话"的网络德育工作模式,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90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职业道德缺失。其主要原因包括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理念的偏差、"90后"高职生对道德教育认识的缺位、社会环境的异化。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一个中心,一个基调";建立网络德育根据地,弘扬主旋律;与企业联姻,构筑认知与践行之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