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楚 《高教探索》2006,3(6):88-90
人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是人德性生成的基础,但在工具理性主义的驱动下,“人”却在被道德教育放逐。高校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必须让道德教育回归人本身,必须关注学生生命。本文基于生命维度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学科专业发展的理性透视--香港考察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理性透视,反思内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本土化问题,结合香港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考察的实际,明确提出我国地方高校"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理念、学科定位和学科切入点问题;首次提出"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社区领袖"、"社工"专业教师的学科责任应当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生产力"等观点.  相似文献   

3.
当今,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种被"异化"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在道德教育内容的泛化、道德教育对象的物化和道德教育方法的非生理化倾向方面,这是一种"非本真发"的道德教育,它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并正在失去它的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本真"的道德教育是关注个体生命的道德教育,是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它是基于自然生命基础上的,关注人精神生命的发展、使个体的人格不断完善并且最终走向自由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俱乐部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举办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向生命体验回归,关注人的道德智慧的发展,是当代道德教育的实践主题,也是学校德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应以生命体验培植学生的道德智慧;以道德智慧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以道德智慧提升学生的生命体验;使生命体验与道德智慧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加强对青年学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我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与死等问题的教育至关重要。生命伦理学课程将生命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结合,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真善美的精神理念是一种积极探索,对培养大众的伦理思考和抉择能力将起到无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历史责任感培养、科学伦理观培养、情感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命伦理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在综合我国高校生命伦理学课程开设现状的基础上,对该课程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思考,期待引起我国高校对生命伦理学课程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调查吉林省地方理工科院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基础上,着重分析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观念出发,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生物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适应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作为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生物科学,应当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个人、科学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目标,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9.
旅,甲、金文均用作军旅义,每旅五百人,形制旗下两人(众、从),从"(木冈)",与旗帜有关.旅卦,主要是商旅卦,与军旅义无涉,是西周初人的一种观念反映,尤其重要的是旅行方位.<周·易>经文中多见"攸往"、"所往"的卦、爻辞,显示了西周初年人们活动的特点."利西南得朋"、"东北凶"反映了周部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民族态势,说明在周部族起始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活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当你真正有了在现实的商品世界中生存的生命体验以后,再去阅读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那个"商品世界",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心灵的历史撞击.一个"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的"商品世界"和"商业精神"竟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中古初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这个"商品世界"从来没有像欧洲中世纪那样"销声匿迹".然而,它却始终孕育不出一个"近代性",更化育不出一个以自由、民主作为两大支柱的现代公民社会,这不能不说是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那个"商品世界"的悲剧!这个悲剧现在是结束了呢,还是在继续?  相似文献   

11.
李煜以其个体生命与时代悲剧共同参与了词的创作,使其词在传唱出真挚沉郁情感的同时获得了无限的时空意蕴,形成了"专作情语"的"情境",于词坛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地质类本科教育及后续教育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但是,部分教育工作者还存在一些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如片面理解"通才教育"和"厚基础"而忽视专业素质培养等,从而直接影响到地质类本科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出现教学质量滑坡的局面.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中重视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地质学人才.  相似文献   

13.
论师生"平等对话"的阻力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还有-段路要走.本文分析了造成师生"平等对话"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在多元社会中 ,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显 ,道德教育观应从机械论转向生命论。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从远离学生生命世界的格局中走出来 ,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关注生命不仅要关注学生理想性的需要 ,更应关注其生命现实的需要。学生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 ,寻找生命的感觉 ,是生命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存在方式。关注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活动 ,是生命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言学把"时"(Tense)与"时间"(Time)区分开来."时"是个语法范畴,"时间"是哲学范畴,是人类共有的认识概念,"时态"是在时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受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时态"与"时间"之间并不只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即所谓的"现在时"并不仅表现在"时".英语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能与现在时和过去时相提并论的表示将来时间的特殊动词形式--将来时(Future Tense).没有"将来时"并不意味着英语没有表示将来时间的能力.现代英语除了will/shall,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动词形式表示"将来",包括be going to.  相似文献   

16.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但受应试的束缚,一直以来,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现行的语文教材有大量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为进行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对于"仁”的含义,孔子没有作出一个总的解释,因此后人对于"仁”的含义进行了种种不同的解读.实际上,"仁”的含义是十分宽泛的,它既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人生追求的过程.对外而言,其含义表现为"爱人”,对内而言,它强调的是一个"修己”的过程.这就是孔子仁学体系的二重结构.  相似文献   

19.
开放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变"教师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电大成人学生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如何搞好<电大英语>课程辅导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生命视野中的道德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就道德教育而言.必须转变规范式道德的观念.认识生命在道德中的本体价值.确立道德的生命性.并以此为基础.使道德教育成为生命化道德教育.生命化道德教育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以追求生命的完善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生命化原则、叙事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和主体间的交往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