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进行词类活用研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词类活用是一种共时平面的语法综合现象,涉及语义、句法、语用等诸多方面;词类活用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的理论前提是“词有定类”;考察古代汉语中的活用现象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最好是把词类活用的范围缩小,成为修辞学里的概念。两个熟悉的词,如果是第一次搭配在一起,或者出现在意想不到的语言环境时,就会产生新鲜之感,就能获得修辞效果。为了达到修辞的目的,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故意把甲类词硬拿来当乙类词用,这是修辞性的词类活用。词的修辞活用,不论是语义上的或语法上的,往往是个别人在个别场合下的偶然用法,虽为全民所理解,却不为全民所惯用。修辞性的词类活用不会导致一个词从甲词类转化到乙词类。当然如果活用经常化,也就可能成为词类转变,从修辞现象变成词汇语法现象,词典里也就得有它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运用中,存在着把“词类活用”概念外延扩大的问题,认真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把“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表达得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它,对我们阅读古籍,特别是理解汉语语法有重要的意义。上古经典名著《左传》中有充分的论据,可以证明词类活用是有规律可寻的,据此可归纳判断词类活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辨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突出的语法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因而在注释中正确判断、解释词类活用的现象是很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判断活用,乃至随意使用活用的术语训解古代词语,把某些实词的正常用法、常见的引申义以及一些兼类词误作活用解释,就会错解词义,给读者造成混乱。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兹就几部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中误作活用解释的例子,进行分类辨析,以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和修辞的关系,指出词类活用既是一种语法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只有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两个方面去认识,去把握词类活用的作用,才可以说是全面地、实质性地认识和把握了词类活用的功能和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语类活用的修辞效果及辞格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学界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争议颇大。历代学者对这一语法现象时有论述,明确了术语,认识到是一个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所涉类型中名词作状语和动词作状语是古汉语名词、动词的特殊语法作用.使动、意动是动宾特殊意义关系,均不属词类活用;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可从语法音变、使用频率、词义派生显示区别.由此对词类活用作出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8.
"词类活用"是指某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本的语法功能,临时充当其他词语及功能的现象。"词类活用"作为一种重要语法在文言文中应用比较常见,有名词动用和形容词动用几种用法,然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则不能作状语。因此要想灵活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就要辨清"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二者的区别,本文首先区分了词类活用及词的兼类,然后通过对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词类活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判断词类活用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本文从词汇语用视角对词类活用进行研究,并通过关联理论对词类活用的理解过程进行阐释。研究表明,词类活用具有语境依赖性,词类活用是由听话人结合认知语境、百科知识等才得以被理解。本研究对增强词汇语用学的阐释力和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理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外延仍然模糊不清,不少语法著作把一些不属于词类活用的问题看成“词类活用”,如词类的兼用,动词形容词的代用、谓语宾语之间特殊的语义关系等等。本文对这三方面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它们不属于“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功能,临时作乙类词使用,这种语法现象称为词类活用。作为历史悠久的成语,也保留了词类活用这一现象。这给人们理解成语、把握成语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这里用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现象在如今的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有些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开封方言中有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可以说是开封方言对古代汉语语法的继承。开封方言中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为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用为动词等。  相似文献   

13.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词的类别。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古今汉语也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是相对固定的。 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即是词类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可以活用,其中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常见。诗词中就相对少些。现代诗词创作中也有因袭古法活用词类的例子。 本文拟就所积累的古今诗词例句谈谈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活用…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出现最多的一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相当多的同学通过教师的教学以后,还是不能完全准确地区分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这一特定的语法现象。老师教完某课后,学生对于某一课的词类活用的句子能辨别并解释出其中的意义。但同一类型的词类活用现象出现在另一课文里,学生却不能分辨出来,这就给语文老师带来了教学的难度。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教给学生辨别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出现最多的一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相当多的同学通过教师的教学以后,还是不能完全准确地区分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这—特定的语法现象。老师教完某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学界,学者们谈古汉语“词类活用”①,大都尽可能地避开意义产生问题,而主要从语法功能角度将其释为词类活用(姑且称此活用说),并与意义范畴的词类引申相区别。其实,意义产生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从意义产生角度讲,“词类活用”与词类引申并无区别,或者说,“词类活用”就是词类引申。我们看以下诸例。 ①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下雨雨人,吾穷必矣。《说苑·贵德》风:吹拂·滋润。  相似文献   

17.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老话题,这种语法现象的存在有其内在及外在的条件,这些条件使词类活用现象得以存在。本文认为,语义基础及汉语本身的特点是其内在条件,实际语言交际的需要是其外在条件。具备了这些方面的条件,词类活用才能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人们对语言变异的追求,新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引人瞩目。文章结合对当代汉语新词语活用现象的调查,运用兼位理论从语义-语法角度初步考察了当代汉语新词语词类活用现象。依据兼位的分析方法,将语义-语法是否具有复合性作为判别词类活用与兼类的标准。在新词语活用范围的界定上,应该坚持从严标准,注意与其它非活用现象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9.
词类活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什么是词类活用,大家的认识不尽统一,这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词类活用作深入探讨。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指出:"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曹先擢先生说:"从语法角度讲,汉语中的每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按本类  相似文献   

20.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属于语法学范畴。由于汉字缺乏区别词性的外部形态标志,加之我国系统的语法学起步较晚,在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之前,只有释词之学,而无系统完整的语法理论,因此古代学者在注释古书的时候,为了解释词义,也就必然要对包括词类活用在内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出他们的说明。于是语法作为训诂的旁支,也就自然地融汇在古书注释中。今天我们要想真正读通读懂古书,除了要学习古代汉语基础理论之外,阅读古人的注释,了解并掌握前人作注的方法、特点及其规律,则是一条最直接的途径, 前人对词类活用的注释,形式多种多样,情况也较为复杂。本文只是从《左传》的注疏中择其一二,以当前占代汉语语法角度来考察《左传》的注疏者杜预孔颖达对这种语言现象的说明。总的说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