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文化存在与德育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德育研究的重要命题。以人的文化存在为研究语境,青少年德育创新的紧迫性体现为德育内容有待丰富、德育方法有待更新和德育实效有待提升。鉴于人的文化存在为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给养和宽广的文化场域,青少年德育工作应当以增强文化主体能力、拓展文化载体和优化文化环境为创新途径,丰富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提升德育实效,以促进文化存在和青少年德育内在融通与契合。  相似文献   

2.
<正>宽容是创业型大学德育的理念思考,是德育主体性的深层品质,是德育最终目的的重要条件,是德育中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一、宽容的内涵宽容内涵非常丰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宽容的理解大多基于对文化、价值、道德发展的历史性反思。在《古汉语大词典》中将宽容界定为"宽恕能容人"。在《汉语大词典》上将其解释为:一种是宽厚能容忍;另一种是包容、原谅、不计较;还有一种是宽舒从容的神色。《现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优化大学校园德育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和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学德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德育实效欠佳令人忧患。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途径种种,而建设和优化大学校园德育环境,实现德育环境的立体化,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以文化人,建设和优化人文德育环境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是文化传递与道德主体积极吸呐的过程。文化的传递,主要包括传统、习俗、教育、传媒乃至日常生活等时空环境。大学校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文化传递的载体,是大学德育环境的有…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优质和谐的校园德育环境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高职校园德育环境的建构和优化必须遵循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精神文化环境和物态环境建设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层次性系相统一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紧紧围绕"和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秉持"让和谐人生从这里起步"的办学理念,积极优化内外发展环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努力开展学科德育课程建设和德育课程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以"和文化"为理论基础的和悦德育体系。一、树"和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观。以人的成长为核心而构建起来的知识、技能和活  相似文献   

6.
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富含德育功能,优化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强化德育功效。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应在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坚持完善科学的办学理念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德育环境的透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离不开德育环境的重建和创设,利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德育环境建设的思想,比较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德育环境的乱象和问题,从高校德育环境创建的角度,可以得出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为核心,以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为基石,以引领网络舆论环境为有效载体,以关注道德主体的知行统一为路径,以倡导健全的法制体系建设为保障的体系,从而促进整体育人环境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强 《中国德育》2007,2(11):52-55
建构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就是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优化师生关系;贯彻宽容平等原则,促进学生之间的融合:利用外部人际环境的影响,建构与大学德育目标指向一致的外部人际环境。构建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需要遵循生活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交互主体性原则、拓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高职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高职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德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要以营造培养高职人的物质文化环境、培育以学院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建设目标化管理的制度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团队、高职特色活动课程开发等为内容,凸显职业性、区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实践层面比较与分析中关两国高校德育模式建设的异同,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具体说来:一是在德育理念上,坚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二是在德育内容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在德育环境上,采取优化与开发并举;四是在德育方法上,注重统一性和多样性融合。  相似文献   

11.
范苏云 《教师》2021,(8):53-54
抛锚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有着规范而成熟的模式,自身优势显著。在中职德育课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法,有利于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强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以加强中职德育教学为目的,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抛锚式教学法进行德育教学组织设计;通过情境创设、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一系列环节实施抛锚式教学;借抛锚式教学法的优势来优化中职德育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区环境等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是产生一系列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优化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环境的基本构想包括优化家庭环境、正确定位学校的德育角色、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正确发挥政府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是德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本文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为基础,探索构建以有效促进学生知、情、行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要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必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兴趣、创新、德育”相结合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德育环境是人思想观念及道德品质形成、发展和固型的基础,优化德育环境则是切实解决德育问题和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表现为学校德育环境构成要素方面,初步实现了多元素共同发力和内外部良性联动;校内德育环境方面,德育教材教学满意度明显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持续提高;家庭德育环境方面,家长与子女有效沟通频次增多,关注点转变总体向好;社会德育环境方面,中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对国情时事和社会事件关注度提高。但同时还面临着发展不够均衡、成效不够巩固等现实挑战,我们可以从践行理念、作用机制、环境优化等方面加以突破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宽容心:道德教育的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多元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宽容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体现了它越来越高的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呼吁宗教宽容、文化宽容、政治宽容与社会宽容.同样,宽容心的教育也在当代德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宽容--从对社会的要求到个体必须具备宽容精神,人们已经把宽容作为对现代社会人的基本要求.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宽容心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宽容心的培养,阐述了宽容之心在个体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以和谐社会视域下高职院校德育环境的内涵与特征为逻辑起点,分析优质德育环境对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在于:激励学习与注重修养、规范言行与约束举止、情感陶冶与提高审美、心理建构与政治塑造,进而从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社会德育环境、营造幸福美满家庭环境、创建整洁校园物质环境、培育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形成和谐校园人际环境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优化德育环境,构建和谐高职校园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乡贤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玉林市具有丰富的地方乡贤文化资源,而乡贤文化又具有垂范乡里、温暖桑梓、践行核心价值、涵养文明乡风等德育价值。通过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共同构建本地乡贤德育教育资源库、开发乡贤文化为内容的德育课程、营造彰显乡贤精神的生活环境和开展弘扬乡贤精神的实践活动等途径,能有效将乡贤文化融入到中学德育教育中,使广大学生在乡贤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新时期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表现为:熏陶感染功能、认知导向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健全人格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实践锻炼功能。应通过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方向;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培育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视野对德育进行伦理文化的反观,有助于准确把握德育的时代转型。文化与德育深切关联,文化意蕴着德育,德育体现着文化特质。增强德育的文化底蕴、优化德育的文化环境、提高德育主体的文化素质、拓展文化生活实践的空间、引导文化选择的合理向度,是现代高校德育文化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