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执教者采用“体悟法”组织《氓》的教学.通过朗读、鉴赏、讨论、写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情节丰富之美、情感变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管窥《氓》的人物命运悲剧之美和自我觉醒意识之美.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即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与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结合课文学习,指导学生鉴赏美;分析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美。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品格完善,心胸开阔,思路明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足见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之一,意在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绪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个核心素养的目标,我以郁达夫先生的散文代表作《故都的秋》为依托,从文化美和生命意识美两个角度入手,深入解读了本文的理性美。从而便于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这篇经典散文的美学价值,获得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中语音语调的和谐,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文章的魅力,引导学生体会美;运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地展示功能,引导学生鉴赏美;让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从中体会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渗透对于语言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伍时安 《文教资料》2008,(19):129-131
人类创造的文字蕴涵许多美的因素,教师在字体设计教学中要做到寓美于学,充分挖掘字体的美,以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字体设计教学中的美感培养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一是认识字体的外在美--形式之美;二是理解字体的设计原则;三是感悟字体的内在美--精神之美.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形象性、审美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文本拟声词的声音之美、叠词的节奏之美和长短句的交叉之美,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探寻美的路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华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品味古诗词之美,已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全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展开论述:1.整体感知,探究诗词的情感美;2.捕捉意象,体悟诗词的意境美;3.反复诵读,揣摩诗词音韵美;4.斟字酌句,咀嚼诗词语言美;5.激发想象,欣赏诗词的画面美。实践证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己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从而在诵读中感悟其中的美。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 ,主要是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对语言艺术来说 ,审美鉴赏首先是“披文以入情” ,激发联想和想象 ,建构相应的新的艺术形象 ,从而获得审美快感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西厢记·长亭送别》那优美典雅、生动活泼、抒情意味浓郁、个性化突出的语言 ,体会王实甫“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而后从品味唱词和诵读唱词入手 ,让学生领会戏曲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 ,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11.
朱国际 《考试周刊》2007,(20):36-37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应从引导朗读入手,让学生感受美;从探索意蕴着眼,让学生鉴赏美;从说写训练着力,让学生表现美。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完善我们的价值观,人生态度以及重视美感教育。从英语的语音语调的和谐中引导学生感受美;从品味英语作品的魅力中引导学生鉴赏美;运用多媒体创设英语情境,让学生体验美;让英语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从课外阅读材料中理解的文章的内涵感受英语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通过对化学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鉴赏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在课堂上渗透自然物质之美、化学实验之美、化学史料之美、教师语言和形象之美等,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认识化学之美,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创美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让学生在感受美中提高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4.
王辉 《新课程研究》2010,(7):190-19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通过对化学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鉴赏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在课堂上渗透自然物质之美、化学实验之美、化学史料之美、教师语言和形象之美等,引导学生从美学角度认识化学之美,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创美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让学生在感受美中提高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86):72-74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的教学,也是一门美的教育。英语教师利用英语语言之美,将美育渗透于初中学校的英语课堂,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让英语课成为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  相似文献   

16.
<正>美!在课文里无处不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努力地发现美、鉴赏美,使他们受到祖国文化瑰宝强烈的感染和熏陶,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审美情趣的提升。本文将结合《桂林山水》的教学,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方面的特殊功能,以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担负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8.
张素宝 《学周刊C版》2011,(11):152-153
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掌握追求美的方法,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乃至创造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使广大学生对其缺乏兴趣.精心选取与专业接轨、与生活相融、与文学结合的教学引例,提高学生兴趣;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适时鉴赏数学之美,点燃学生对《高等数学》的热情.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爱上《高等数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