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自由裁量权根据正确的价值取向依职权作出相应的行政行为,可以弥补法律相对滞后的缺点,是行政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法治相较于社会迅速多元的发展处于明显滞后的状态,如何合理运用和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须从立法、司法、行政三方面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2.
合理行政既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其核心内容是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当有效行使。本文分析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我国各级行政机关运用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重塑我国合理行政的司法保障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合理行政既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其核心内容是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当有效行使.本文分析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我国各级行政机关运用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重塑我国合理行政的司法保障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汪锦林 《科教文汇》2007,(7X):121-122
合理行政既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其核心内容是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当有效行使。本文分析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我国各级行政机关运用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重塑我国合理行政的司法保障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实施自由裁量权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机程序和数学模型进行合理优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新方法;分析了基于这种方法来实现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科学、规范控制的可行性;讨论了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形成辅助决策系统软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法律规定的局限性,法律适用的需要,以及在特定形势下实现合法和合理的衡平,法官往往要通过自由心证的过程,行使自由裁量权对案件裁判。但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它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由于法律规定的局限性,法律适用的需要,以及在特定形势下实现合法和合理的衡平,法官往往要通过自由心证的过程,行使自由裁量权对案件裁判.但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它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龙开胜  陈利根 《资源科学》2011,33(6):1171-1177
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土地违法现象的经济、财政和政策等影响因素,并判断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得到缓解的时间表。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理论预期,然后以1999年-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土地违法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和方式,目前中国总体上仍处于土地违法随经济总量、非农产业比重同方向增长的阶段,但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不稳定;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现象显著正相关;土地违法治理政策对土地违法案件数量的减少有显著作用,但对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减少的作用并不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土地违法现象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还表明,到十二五规划末期,中国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将得到缓解。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强化土地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治理土地违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林芳 《科教文汇》2007,(10Z):140-140
由于法律规定的局限性,法律适用的需要,以及在特定形势下实现合法和合理的衡平,法官往往要通过自由心证的过程,行使自由裁量权对案件裁判。但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它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邢艳红 《科教文汇》2009,(10):224-224,260
行政自由载量权是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所必需的权限,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实现政府职能所必需的权力。但是它就像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则能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运用不当.则会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阻碍行政法治建设。因此,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使其沿着授权本意的方向运行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原因、规范行政自由裁量叔的意义、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对策和措施等四个方面对如何规范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王良健  龚星文  朱石牛 《资源科学》2014,36(7):1336-1346
本文从全国和省际两个层面、案件宗数及违法程度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土地违法现象的现状及相关特征,采用锡尔指数和艾肯森指数等方法测算了我国2002-2011年间土地违法现象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最后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当前的区域差异进行深入分解探讨。结论显示:①我国近10年的土地违法案件宗数呈现三阶段的波浪式下降态势,但涉案面积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土地违法程度在10年间不断加深;②非法占地行为成为我国当前土地违法现象的最主要构成因素;③我国土地违法现象的区域差异在近10年间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态势;④我国土地违法的高发区、次高发区、次低发区及低发区四大区域的总差异中,区域间差异占主导,但2008年以来区域内差异呈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12.
包嘉乐  李泽文 《科教文汇》2008,(18):140-140
行政自由裁量权在其运行过程中,与其他行政权一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效用,一方面它有利于执法者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对其运作如果缺乏有效的规制将极易导致行政相对方权益受到损害。在现代社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扩张已不可阻档,在我国当前处于依法行政建设责任政府的时代大背景下在探讨如何在赋予行政主体充分、必要的自由裁量权的同时使这种权力不被滥用,让法律终止的地方成为个案正义的开始,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得到有效控制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极易造成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受损。结合多年来的卫生行政执法经验,以及正在实施的行政处罚透明化运行,有效制约了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实践证明,公开、公平、正义原则的重要性。为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必须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4.
袁进华 《今日科苑》2010,(8):245-245
行政自由裁量的自由性和封闭性特点决定了它更易受权力、金钱等非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被滥用,这将严重影响法律适用的公正和公平。本文在了解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涵和滥用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忠方 《今日科苑》2007,(22):212-212
行政自由裁量的"自由性"和"封闭性"特点决定了它更易受权力、金钱等非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被滥用,这将严重影响法律适用的公正和公平。本文在了解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涵和滥用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郭春华  黄彪 《资源科学》2013,35(12):2384-2389
由于地方政府既是土地资源使用者也是其管理者,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政绩工程,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违法违规管地用地行为时常发生,导致耕地资源减少迅速。中央政府为了进一步保护耕地,规范地方政府管地用地行为,实行了土地行政问责制。为了探求土地行政问责对耕地保护的政策效果,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采用虚拟变量模型,以Eviews为分析工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土地行政问责后,江苏省第二、三产业每增加1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节约耕地0.25hm2,2009-2011年间,土地行政问责共使江苏省节约土地11 739.51hm2,江苏省土地行政问责对耕地保护的短期效果明显。但根据江苏省未来几年发展规划和现有的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边际违法耕地占用量的预测结果来看,未来几年(至2015年)江苏省遏制违法占用耕地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据此,文章提出了加强土地行政问责力度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内江科技》2007,28(10):96-97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问题.针对行政执法一度出现的说情风泛滥、执法不到位等问题,淄博市从2005年8月份开始探索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行政自由裁量的“自由性”和“封闭性”特点决定了它更易受权力、金钱等非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枉法、滥用自由裁量权,这严重影响了法律适用的公正和公平。为此,了解自由裁量权的内涵基础至关重要;其次,熟悉其不合理的表现形式也必不可少;最后,提供控制的办法也刻不容缓。控制自由裁量权的核心是健全行政立法;强化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十分重要;健全行政程序以达到防止滥用权力必不可少;最后,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行政自由裁量的"自由性"和"封闭性"特点决定了它更易受权力、金钱等非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枉法、滥用自由裁量权,这严重影响了法律适用的公正和公平.为此,了解自由裁量权的内涵基础至关重要;其次,熟悉其不合理的表现形式也必不可少;最后,提供控制的办法也刘不容缓.控制自由裁量权的核心是健全行政立法;强化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十分重要;健全行政程序以达到防止滥用权力必不可少;最后,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司瑞石  王有强 《资源科学》2013,35(8):1542-1548
土地资源是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纽带.集体土地内部违法是相对于行政主体土地违法而言,指村委会违反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使用集体土地的行为.对村委会违法行为分析,发现低效率的土地产权配置、土地产权增值力弱;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降低和农民与土地的生存逻辑并存.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下,串通违法和隐蔽性强等行为特点使得法律等约束手段呈现地域排挤的边缘状态.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制度诱导与生态驱动结合,使主体从被动纳入到主动参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制度约束为诱导,提高产权配置效率、创新土地产权制度,破解农民与土地的生存逻辑;生态文明指引下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培育才能激发土地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遏制违法行为发生,保护集体土地资源,最终促进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