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们常用“烂醉如泥”来形容人饮酒过量,醉得扶都扶不住,瘫成一团的样子。如《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又如《聊斋志异·黄英》云:“曾(姓曾的书生)烂醉如泥,沉醉座间。”那么,何以用“烂醉如泥”来形容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呢?“泥”又是什么呢?明代陈继儒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眉公群碎录》中说:“醉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则如一堆泥。”又《中华大字典》引《五色线》一书云:“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然。”二书所言相同。原来“泥”是一种虫,…  相似文献   

2.
刘锴 《教学随笔》2011,(11):40-40
“烂醉如泥”一词常被解释为因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 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词,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句。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烂醉如泥”来形容人饮酒过量,醉成一团的样子,并且固执地以为“如泥”就是像泥土一样,其实不然。明代陈继儒在他的《眉公群醉录》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醉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名日泥,在水中则活,失则如一堆泥。”《中华大字  相似文献   

4.
<正>"烂醉如泥"一词常被解释为因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词,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句。那么"醉如泥"中的"泥"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由土和水合成的泥。不过,此物虽常见,但却经常被人误解。例如“烂醉如泥”一词解释成:一个人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摊稀泥。人喝醉了,像一堆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经“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并不是一堆烂泥。  相似文献   

6.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其实,"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虫子。南宋作家吴曾在他的笔记《能改斋漫录》中考证道:"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泥而是种虫子  相似文献   

7.
许晖 《课外阅读》2010,(14):28-28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摊稀泥。人喝醉了,像一摊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此“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虫子。  相似文献   

8.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摊稀泥。人喝醉了,像一摊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此“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虫子。  相似文献   

9.
烂醉如泥     
李想 《初中生之友》2009,(12):36-36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滩稀泥。人喝醉了,像一堆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此“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虫子。  相似文献   

10.
据笔者所知,最早将“三百六十日”写入诗中的是诗仙李白。其《赠内》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前两句写自己饮酒无度,“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后两句借用“太常妻”这一典故向妻子表示歉意。据《后汉书·周泽传》记载,东汉的周泽担任掌管皇家祭祀礼仪的太常,因病睡在宗庙里,其妻不放心去探望他,他竟认为妻子违犯禁令,将她投入监狱。当时有人同情他妻子,编歌谣说:“生世不谐,做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后遂以“太常妻”指虽有丈夫而常独守空房的人。李白在诗中称妻子“何异太常妻”,说明他对自己烂醉如泥的状况是深感愧疚的。  相似文献   

11.
“行色匆匆”常用来形容人风尘仆仆、匆忙赶路的情形,人们在将士出征、行旅出发时也常常饯行“以壮行色”,“行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行色”一词出自《庄子·盗跖》,故事说孔子拜访盗跖,受了羞辱,失魂落魄地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好碰上了盗跖的哥哥柳下季。柳下季看他狼狈的样子,就问:“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这里的“行色”指的是出行后车马留下的痕迹,后来指行旅出发前后的神态、情景或气派。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以“行色”为题,写了一首诗,原诗是:“冰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赖是丹青不能画,…  相似文献   

12.
成语“戛然而止”往往被误写成“嘎然而止”。“戛”,读jiá,本义指一种杀头的兵器,引伸义为敲击或弹奏。“戛然”在古文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嘹亮的鸟声,如苏轼《后赤壁赋》就有“戛然长鸣”一语;一是指声音突然停止,如清代李绿园著《歧路灯》第十回:“那些看戏的轰然一笑,几乎屋瓦皆震,忽的锣鼓戛然而止,戏已煞却。”为什么“戛然”一词会有这样几乎相反的两个含义呢?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阐释《书经·益稷》篇,曾有这样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此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周泽传》,周泽字稚都,北海安丘人,少习《公羊严氏春秋》,曾为渑池令,永平十年,拜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病老,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时人为之不平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应劭又在《汉官仪》中续曰:“一日不斋醉如泥。”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感于此,甚觉愧疚,其《赠内》诗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有人把  相似文献   

14.
“女士”一词远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它表示对妇女的尊称。《诗·大雅·既醉》:“其仆维何?釐尔女士。”唐孔颖达解释为“女子而有士品行的人”。古代称“女”为什么和“士”联在一起呢?这要看“士”词义的变化。古代“士”是指与女性相对的男性。如《周易·归妹》:“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这是女人与男人之别。《诗·郑风·溱  相似文献   

15.
一篇散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中国文字原本是有晶莹气的,如荷上夜露,冷冷流转……(《美文》创刊号46页)这个句子中的“冷冷”二字是何意?似应为“泠泠”。“泠泠”(línglíng),一形容清凉,二形容声音清越。此处描绘“荷上夜露”,用以形容中国文字有“晶莹气”。如是“冷冷”,哪里会有这“晶莹气”?这  相似文献   

16.
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有学生发现“得意扬扬”一词与以前学过的“得意洋洋”不一致。疑惑一提出来,孩子们顿时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有的则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以前读书时见到的无一例外都是“得意洋洋”呀,怎么现在换成“得意扬扬”了呢?是排版的错误,还是编者刻意的安排?课间,同教研组的几名教师展开了讨论,还是不能确定。只得翻阅字典:得意扬扬,形容得意的样子,也作洋洋。大家都恍然大悟,纷纷笑言自己知识上的浅薄。同时,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眼前,怎么向孩子们解释呢?难道只是简单地告…  相似文献   

17.
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智取生辰纲》) 课文注云:“〔一了不说价〕一句话就成了,并不要讲价”。为何这样解释呢?“一了”又是什么意思呢?注得模糊,看了自然不能理解。“一了不说价”是当时买卖人的习语。“不说价”即“不讨价”“不讨价还价”。如《水浒传》第三回云:“智深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是一首歌唱劳动的地道的民歌,给人以清新愉悦的真切感受。将汉乐府诗歌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篇。其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小学生诗歌》(叶圣陶、田泽芝编)早就将《江南》选入书中,可谓不谋而合了。这首民歌明白如话,唯一需要辨识的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田田”一词,大致有以下三种解释:1.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8月新1版)2.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11期《“田田”是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吗?》一文指出,教科书把《荷塘月色》文中“田田”注释为“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欠妥,主张取贾雯鹤先生关于《江南曲》中“田田”的解释来理解《荷塘月色》中的“田田”,把“田田”看作拟声词,表示...  相似文献   

20.
宋俞成《萤雪丛说》卷一《试画工形容诗题》云:徽宗政和中,建设画学,用太学法补试四方画工,以古人诗句命题,不知抡选几许人也。……又试“踏花归去马蹄香”,不可得而形容,何以见得亲切。有一名画,克尽其妙,但扫数蝴蝶飞逐马后而已,便表得“马蹄香”出也。构思颇具匠心。但这句诗究竟出自哪个古人笔下呢?清褚人获《坚瓠集·七集》卷三《冷香联句》条云:苏老泉一日家集,举“香、冷”二字一联为令,倡云:“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东坡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