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英语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通常的做法是“大包大揽”,即独自批改。教师勤勤恳恳地一字一句批改,结果事与愿违,大部分学生在收到作文本后,或漠不关心,草草看一眼,或干脆不看,径直塞进书包。可见这种批改方式收效甚微。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批改。这种批改方法分五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作业批改中,明确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去看待作业批改,让每位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文批改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树立新的观念教学理念,把作文批改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让教师把更多宝贵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学生通过在相互批改中取长补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文批改方式主要有学生自我批改、小组交换批改、教师抽样批改以及课堂讲评批改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和评价中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途径,而且还应被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在我们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再只是简单的甄别,更应该突出作业批改的发展性功能。灵活地运用批改作业方法,及时地、真实地获取信息反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作业批改的方法,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的批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得到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视,作业批改并不是简单地判断对错那样简单。作业批改的过程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过程,更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过程。作业批改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这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进步。本文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得到各位教师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句酷批改网是基于语料库和云计算技术提供作文在线批改服务的智能批改系统,因其自身优势,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大家的青睐。武夷学院使用句酷批改网一年后,对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写作频率和写作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教师的作文批阅工作量极大地减轻,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句酷批改网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其目前尚无法完全取代教师批阅,将两者结合起来是比较理想的批阅模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这对于学生明确答案无疑是好的,但却耗费了教师大量的宝贵时间,致使整日埋头于作业堆里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学习理论,从而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提高。而且,由于长期用一种批改方法,学生缺乏新鲜感,因此往往是教师精心批改的作业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束之高阁”了,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基于此,我尝试了几种另外的批改方法,效果较显著,彻底把自己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下面介绍一下我采取的几种做法。1.全批不全改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全批,同时提供改错信息,或提出疑…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参与英语写作作业的批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批改环节。一般情况下,学生完成的英语作文都由教授该课程的英语教师批改,有时是抽改,有时是全部批改。英语教师很少考虑邀请学生参与学生所写英语作文的批改。文章提出应该让大学生参与同学所写英语作文的批改。文章结合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参与的可能性、重要性、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批改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参与同学所写英语作文的批改。  相似文献   

10.
对于学生作文,传统的精批细改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从中年级写片段开始,要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的方法,在批改中领悟作文的方法;到高年级时就放手让学生或以小组为主集体批改,或同学间相互批改或个人批改,从中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发展性评价:学生评价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由于受历史文化、社会现实和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学生评价存在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功能、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目标内容偏狭及忽视差异性等问题.发展性学生评价应通过确立全面的评价目标内容、实施多元主体的差异性评价和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实现对传统学生评价的超越,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总结了特殊教育中评估方法的新进展.分析了团队评估的形式以及合作型团队的特征;介绍了行为表现评估、以课程为基础的评估与产品集评估等评估方法;探究了特殊化智力测验在特殊教育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学习性评价"是在"形成性评价"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为适应新一轮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而产生的课堂评价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课堂评价实践。"学习性评价"的五大核心理念体现了国际基础教育评价理念经历的重大变化。"学习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我国需要从评价制度(如督导)和政策层面上确立"学习性评价"在课程与教学中的地位,积极发挥"学习性评价"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科学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对于引导和推动博士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政府主导的输入质量评价、事业性机构参与的输出质量评价、学生主体视角的过程质量评价及多元主体介入的发展质量评价。基于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沿革的梳理,提出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启示:一是提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回应不同主体对于博士生教育质量的诉求;二是关注毕业博士群体,从毕业博士视角反思博士生教育状况;三是构建科学可行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衡量博士生教育质量;四是适当公开相关评价标准和数据信息,切实发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我们还应更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能使学生增强自信,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评价者,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在评价时,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合理利用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峻峡 《成人教育》2011,31(2):34-35
目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结构化测评的普及和应用。通过对有关结构化测评领域的文章进行分类,从中提出重要的观点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在国内外人员招聘和公开选拔,测评都是一个关键环节,而结构化测评是正式的,有指导性的,事先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可能性的测评。由于结构化测评的问题都与工作相关,对被测人员而言会更加的公平。与同样具有较高选拔效度的工作抽样和评价中心相比,结构化测评费用更低,花费时间较少而且容易实施。因此,研究结构化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The debate between summative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creating a situation that increasingly calls to mind the famous slogan in George Orwell’s (1945) Animal Farm – ‘Four legs good, two legs bad’.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increasingly being portrayed in the literature as ‘good’ assessment, which tutors should strive towards, whereas summative assessment is ‘bad’ assessment on which tutors should minimise their focus, instead moving towards formative assessment (Taras 2005). By revisiting the origin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this article aims to bring back to light that summative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are connected at their inception. It highlights how research in the literature has unintentionally created a harmful dichotomy between summative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it identifies some attempts in the literature to re-connect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e dichotomy in the literature and invites those in higher education to consider the fundamental idea that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need to work in harmony and should not be seen as contrary to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