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观、媒体观和教学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态度,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人们如何理解和阐释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决定了会采取怎样的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知识观决定着媒体观与教学观;反之,教师如何使用与设计媒体,如何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则集中体现了教师所秉持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观、媒体观和教学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态度,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人们如何理解和阐释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决定了会采取怎样的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知识观决定着媒体观与教学观;反之,教师如何使用与设计媒体,如何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则集中体现了教师所秉持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3.
吴玉国 《教育艺术》2011,(12):29-30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现实社会的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及全球化越来越呼唤教学的变革,同伴交往教学在这一背景下,独特地体现了人们对理想教育价值的追求,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认识的阶段现实要求,也是学校儿童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同伴交往教学唤醒学校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并重。现实教学的"知识传授"体现了"科学工艺"的教学观,学校教育不能面对现实问题开展教育,常常不经意  相似文献   

4.
美国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变革体现为四个维度:教师观,强调教师是从事复杂工作的专业者;知识观,认为教学知识是复杂的情景化知识;教学观,倡导教学要基于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评价观,主张教学评价要注重个体发展和整体质量。美国教师教育相关院校和机构依据上述理念,基于自身特点选择并调适相应的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职责、教学理论及评价方式等进行多方面改革探索,实践中改革者在各维度所做的改变和尝试可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优化和教师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以知识。但对知识的理解,却由于长期受到客观主义科学知识观的影响而显得狭隘与片面。缄默知识观的提出,开辟了人们知识观的一个新视域,是对传统知识观反思与探索的产物,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与合理。事实上,教师也并不天然就比其他人更了解知识,因此为人师则必须自觉跟上知识观发展的潮流,提升对知识的认知以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只有真正把握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内涵,才能掌握好教育教学价值观的方向,从教学的目标、教学中的角色、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管理等方向上突破传统知识观对教育观念的束缚,探索出一条更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6.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基本看法、见解与信念,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从内部结构看,教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包括知识的本质观、知识的价值观、知识的获得观等.从外部结构看,知识观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乃至教师观、学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知识观具有潜隐性、反思性、时代性、联动性等特征.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知识观具有先导、定向、选择、激励、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7.
当代知识观视野中的职教改革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观是指人们关于知识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职业教育中传统知识观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表明,必须实现从传统知识观向当代知识观的转型。为此,必须确定着眼于个体生涯发展并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目标观;建立体现非理性因素参与并关注默会知识的课程知识观;重构能够进行民主、平等对话并积极互动的师生合作观;确立体现个性化、发展性以及形式多样化的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8.
"发展性教学理念"是新课程背景下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发展性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要建立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本文例举<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运用发展性教学理念对其过程进行详细评析.  相似文献   

9.
知识观是指人们关于知识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职业教育中传统知识观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表明,必须实现从传统知识观向当代知识观的转型。为此,必须确定着眼于个体生涯发展并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目标观;建立体现非理性因素参与并关注默会知识的课程知识观;重构能够进行民主、平等对话并积极互动的师生合作观;确立体现个性化、发展性以及形式多样化的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知识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我们探讨语文教育与人的关系时必须直面并要我们作出假设与选择的一个核心的命题,也是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命题。而知识对语文教育最集中的影响则体现在语文知识观上,即人们对语文知识的态度与看法。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建语文知识观,包括对语文知识的性质、来源、生成方式及知识对人的意义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建构。  相似文献   

11.
<正>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以知识。但对知识的理解,却由于长期受到客观主义科学知识观的影响而显得狭隘与片面。缄默知识观的提出,开辟了人们知识观的一个新视域,是对传统知识观反思与探索的产物,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与合理。事实上,教师也并不天然就比其他人更了解知识,既然为人师则必须自觉跟上知识观发展的潮流,提升对知识的认知以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只有真正把握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内涵,才能掌握好教育教学价值观的方向,从教学的目  相似文献   

12.
陈建 《物理教师》2014,(7):67-69
"明示知识"和"默会知识"是人类知识的两大类型。教师的默会知识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教育经验等。对物理教师而言,教育观念包含物理课程观、物理教学观、物理学习观与学生观、物理教学效能感等,教育技能既包含各科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设计、沟通交往、教学评价、反思发展等方面的共性技能,也包括实验设计与操作、科技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数理结合、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等体现物理学科特点的特殊技能。中学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既要重视显性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默会知识的积累。外显性理论知识的内化、自身实践基础上的积累、教育同伴的知识分享是物理教师默会知识建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知识怎样理解,就会有怎样的教育,进而产生相应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因而,由传统知识观转变为当代知识观是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的关键。本文从知识本质观、知识价值观、知识获得观三个方面的转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如何理解课程知识的性质,以一种怎样的知识观去对待知识,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中如何设计好教材、教学的关键,是解决课程问题的根本前提,也是回答教育问题的重要条件.本文对历史上以及当今实际人们关于课程-知识观的看法作一探讨,以期能为我国课程改革实践起一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下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体现自身价值,就不能忽视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通过显形教学与隐性渗透,物理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培养批判精神、形成整体的物理知识观、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设计深受教学理论的影响,而教学理论又受知识观的影响。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本质、属性、价值和习得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知识观不同所形成的教学观和课程观也会不同,教师持什么样的知识观,就会生成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建立在对现代知识观批判的基础之上。尽管有的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持有不同的看法,但后现代知识观的诸多观点针对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教学方法单一,只追求书本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阅读课程必然要走上信息化之路。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阅读课程可从知识维度、经验维度、文化价值和课程研制等维度实现全方位的整合。整合课程所体现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等特征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具有极大的耦合性,昭示了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整合的后现代主义走向。这为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主体观、文本阅读观、课程内容观和教学设计观等教学理念的变革带来了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人们在新时代对现有教育状况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现有教育的超越而提出的改革设想和愿望。要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质量观为提高个性充分发展的质量观;变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为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知识观的内涵分析入手,阐述了知识观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新知识观对教育的影响,介绍了体验性教学的基本含义,结合新《纲要》分析了在新知识观指导下的幼儿园体验性教学及其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的特殊作用,以此说明体验性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必然改变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教案的革新也将是大势所趋。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案。首先应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实际起点;其次要编写可操作、可评价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同时,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