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进程,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也相继出台,高考改革对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面对本来就存在诸多问题的农村英语教学时,对于即将开始的高考改革,特别是英语学科的高考变化,我们不得不对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做出思考,以便高考改革能够顺利实施,有利于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提高,有利于教师的英语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郑福生 《教师》2020,(10):91-92
福建省于2018年推出新高考改革方案,即高考成绩不再作为对学生进行选拔的唯一评测标准,而是实行“3+1+2”模式。在新高考形势下,农村高中物理教学必须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农村学生的成长需求。文章分析了新高考下农村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现实性,并根据文章作者十多年的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经验,从教学方式出发提出了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想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考前,媒体上出现了重庆上万考生弃考的报道,考生中大多数是农村孩子.高考后,又有人统计出全国的几十名高考"状元"中,只有四人来自农村.  相似文献   

5.
赵文汉 《教育文汇》2009,(10):59-60
1980年7月7、8、9三天,是我终生难忘的三天,那是我高考的日子。 记得考前一周放假后,我回到了农村老家。那时农村还很穷,这一周的时间里,母亲每天给我煮一个鸡蛋,算是对我高考的一点支持。6号下午我要到城里准备去参加高考了,父亲塞给我3元钱,比平时的伙食费多了一倍,算是为我参加高考壮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日益推进,教师立足农村高中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意义,努力推动生物学课堂走向新设计、新方法与新模式,自觉助力农村高中生的课程进步与人生蝶变。为了促进生物学课堂的提质增效,教师深度考量新高考改革的课程定位以及新高考对生物学课堂的构建要求,简要概括新高考改革下生物学课堂转型的实践价值,系统说明新高考改革下生物学课堂转型的实践方法。因此,新高考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村高中生物学课堂的转型实践研究,以人力资源的智慧推动优化高中生的信息处理、知识汲取、能力训练以及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高考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来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如何做好与新高考的过渡、衔接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新高考作用定位不明、新高考意识淡薄、新高考背景下课堂导向定位偏离等.除了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外,主要原因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思想认识、实际行动等方面滞后,对新高考的影响缺乏必要的认知,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可见,新高考视域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素养亟待提升,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很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是我的高考.我那时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我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我第一次高考败得很惨,英语才得33分;第二年我又考了一次,英  相似文献   

9.
卢惠允 《考试周刊》2014,(56):109-110
与城市相比,农村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在学习环境、教学条件、生源状况、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农村考生对高考相关试题的解答不是很适应。本文从分析高考书面表达题(即写作试题)的题型特点出发,针对农村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是我的高考.我那时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我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我第一次高考败得很惨,英语才得33分;第二年我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名落孙山;我  相似文献   

11.
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曾撰文指出:"我想说说高考,特别是农村孩子在高考上得到不公正待遇.同样的分数因为录取比例不一样,农村的很多优秀孩子走不进大学的校门.高考上的城乡差别让我们觉得,这是对农村有志青年的不公,凭什么因为地域的原因就减少他们上大学的比例呢?要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不是个小问题."[1]毋庸讳言,我国高考录取中的地区差异显著,城乡差别悬殊,这已成为制约高考健康和谐、公平有序发展的一大痼疾,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落后省份、落后地区的农村孩子的求学发展愿望和高考竞争心理,是在全国统考统招"公平"旗帜下的"不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2.
今天,笔者在媒体上读到了今年的两篇高考满分作文:一篇是上海今年唯一的高考满分作文<他们>,一篇是浙江的高考满分作文<感受乡村>.两篇作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考生的视点都投向了农村,一个试图接近从农村来的农民工子女,一个尝试“用心去感受乡村“.……  相似文献   

13.
高考之外     
<正>我的父母,生长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能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参加高考。如今他们已经从农村走进城市,有了"铁饭碗"。在他们眼里,高考是至高无上的,因为高考让他们实现了梦想,不但为自己赢得了光明的前途,也给家里增添了光彩。所以,还没经历过高考的我已经被无数次"洗脑"了。  相似文献   

14.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08,(12):20-23
目前,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倾向非常严重,非常突出。我们是在用城市的模式来开展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严重地脱离农村的实际,复制城市的教育内容,它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农村的孩子通过高考“逃离”农村。把高考乃至中考、“小升初”毕业考试作为教育的追求,是农村教育最危险的敌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及教育变革的冲击,近年来,"高考弃考"现象层出不穷,弃考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同于城市学生因出国留学而弃考,多数弃考的农村学生选择的是打工,是结束学习而不是继续学习。究其原因,农村学生高考弃考有"理性权衡后的无奈选择"及"非理性决策的盲目跟风"两种缘由。在分析农村学生高考弃考原因的基础上,转变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认知观;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化水平;完善高等院校的助学圆梦计划;坚持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可以作为应对农村学生高考弃考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县中升学状况不容乐观。许多研究将其归咎于超级中学抢夺县中的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鲜有研究留意到高考改革背景下农村高中生的日常学习行动。本文借助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分析河南省一所县中农村学生在高考改革后“学”的常规实践:苦学、混日子或放弃。由于家庭文化资源匮乏、学校教学方式僵化,苦学成为农村学生竞逐升学机会的基本途径。然而,随着高考改革越来越强调活学活用,农村学生的苦学成为死读书,很难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强烈感知到苦学效用有限时,他们诉诸混日子或弃考。本文指出,扭转县中升学困局有赖于调整农村学生付出学业努力的方式,而改变学校僵化的教学方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三项高考后,学生面对得到了第一个高考成绩,不管考试理想还是不理想的学生,本质上都期盼第二次通用高考分数能更好些。但在现实中,由于高考课目压力普遍大,学习时间紧,学生将在通用这门课上何去何从?如何通过第一次高考与第二次高考之间的时间进行复习,针对我校农村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通用技术二轮复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高考改革首先要在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必须切实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其次,推行高考社会化,明确政府职能。再次,把基础教育评价的标准与高考分割开来。最后,高考改革给农村基础教育也带来挑战。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高考,答案要在实践中寻找。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对农村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已然起到其导向和推动作用。在普及推广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时,农村普通高中依据自身特点、优势,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模块教学。本文基于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调查,对高中体育课程模块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以探索农村普通高中在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导引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为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双果  曾文超  曾红兵 《教师》2013,(11):78-80
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对农村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已然起到了导向和推动作用。在普及推广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即"8+2"项目时,农村普高依据自身特点、优势,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的模块教学,本文基于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双峰一中")的调查,对高中体育课程武术模块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探索农村普高在高考体育类加分政策引导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地发展,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体育特长;也为农村普高的建立的、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