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咕咚》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教学这篇童话故事,既要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通过课文插图、情境创设和直观显示等特点,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也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讲讲故事,体现童话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教材的识字课《小书包》是一篇新增课文。课文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这便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课文。教学这篇课文以识字教学为重点,通过猜谜、字理、编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识字,理解汉字特点;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逐步养成他们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中一篇篇课文教完了,目的又是为什么呢?例子的作用是什么?语文不也正是通过一篇篇课文例子的教学,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并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吗?简单地说就通过例子的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发展。语文的课例作用也在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良性循环。那么,如何以课文为例子,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学用语文呢?  相似文献   

4.
穆健 《甘肃教育》2013,(22):93-93
《祖父的园子》一文以清新、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童年趣事、景物的追忆和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茅盾如此评价这篇课文:“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祖父的园韵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到略读课文中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课的教学需要准确地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徜徉在多彩的风土画卷中。  相似文献   

5.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事理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根据文本的文体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事件的前因后果,理解人物心理;要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内化文本的思想、语言,并表达自己的感悟;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龚新春 《云南教育》2001,(19):33-33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自悟课文中所介绍的这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当代迅速发展的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提炼或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读题,让学生理解“新型”的含义,从而认识课文中介绍的玻璃与普通玻璃不同,它是一种新类型、新品种的玻璃。然后让学生质疑,紧紧抓住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剃头大师》一文篇幅长,难懂的词句较多。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段教学目标和单元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并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理解文本中难理解的句子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亲近文本、深入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牛和鹅》是统编教材第六单元"童年生活"的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巧妙设计。课堂上,教师应遵循先扶后放的原则,运用范例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批注的特点、了解批注的作用、掌握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在批注阅读中得意得言得法,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赵州桥》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突出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体现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激趣入课、智能闯关、品读"美观"、迁移学法等途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黄中 《语文天地》2010,(12):56-57
一、设计理念课文介绍了关于麇鹿的知识。是一篇知识性短文,属说明文范畴。教学这类文章,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有关知识.学习说明文的特点及说明方法。学生通过读书,弄懂课文写什么、  相似文献   

11.
本组教材包括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教材的两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浅近平白,流畅明白;三篇课文《爬天都峰》、《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都是写小朋友生活的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教材的教学应重点指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养成边读…  相似文献   

12.
黄桂林 《云南教育》2004,(10):32-34
《冀中的地道战》以说明文的方式叙述了地道的结构和特点,反映了冀中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教学这篇课文,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言能力和提升精神境界呢?请看下面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教材中有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课文。三年级开始就有略读课文,三年级上册的32篇课文中有8篇是略读,占总数的25%;四年级上册的32篇课文中有14篇是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占到了50%左右,略读的篇目逐年增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旨在让学生大量阅读,但是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把握不准,略读课文的教学出现了偏差。因此,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方帽子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入、梳理故事、对比感悟、总结方法和拓展阅读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琳 《小学生》2012,(12):35-35
一、说教材特点《晏子使楚》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期的墨子出使楚国,楚王凭着自己国势强盛,三次想侮辱晏予,晏于一一反驳了楚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人物特点鲜明。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文的内容和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楚王用引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让学生从中体会出晏子的聪明才干。  相似文献   

16.
第一单元围绕“亲情”选编了《礼物》《平分生命》《妈妈的葡萄》三篇主体课文,选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拳拳亲情。  相似文献   

17.
《肥皂泡》是一篇文笔优美、充满童真的散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获得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生活体验、戏剧表演、看微课、听录音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文本难懂的句子,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教好一篇课文,一般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着手,让学生捕捉主题,理清文章思路,按照“篇-段-句 -词-篇”的程序进行多读训练,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下面以《三峡之秋》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9.
淡中求味     
一教师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没有按惯例先提出问题,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地、仔细地通读课文之后,提出了以下几个平平常常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童话作品占了相当一部分数量,一年级上、下册共36篇课文中童话篇目有12篇,二年级上、下册共49篇课文中童话篇目有18篇。由此可见,挖掘部编版童话体课文中的儿童情趣,将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产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童话教学的小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