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运动员的运动焦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年龄、项目、性别和训练年限对运动特质焦虑的影响,针对高校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现状,对高焦虑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采取了心理技能训练,从而降低了高校学生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杰  周游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1):47-48,60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28名少年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和11名成年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和竞赛状态焦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成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都高于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但无显著差异;在性别的比较上,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无显著差异。在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的相关分析上,优秀成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呈负相关,无显著意义;而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呈正相关,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激-运动损伤理论认为人格特征对于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的影响存在直接影响效应和调节效应,为验证该假设,研究采用《运动焦虑量表》对243名运动员的多维竞赛特质焦虑进行了测量,并对其过去1年内急性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最后主要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运动员多维竞赛特质焦虑对急性运动损伤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担忧性竞赛特质焦虑、躯体化竞赛特质焦虑以及担忧性竞赛特质焦虑与消极生活应激的交互作用的OR值分别为1.782(P<0.05)、1.381(P<0.05)、1.091(P<0.05),表明运动员的躯体化竞赛特质焦虑对急性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直接影响效应,而认知性竞赛特质焦虑既对急性运动损伤产生直接影响效应,又能调节消极生活应激对急性运动损伤的影响,起到调节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运动员的特质焦虑与竞赛状态焦虑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漆昌柱  金梅 《体育科学》2005,25(3):16-18
采用特质焦虑测验(TAI)和竞赛状态焦虑测验(CSAI-2)对73名残疾人运动员的焦虑测试分析表明:1)绝大多数残疾人运动员为中等强度的特质焦虑水平。残疾人运动员的认知焦虑与一般运动员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残疾人运动员的躯体焦虑较一般运动员高,但比一般运动员更为自信;2)残疾人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存在着性别差异,但竞赛状态焦虑没有性别差异;两者都不存在残疾类别差异和残疾类别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影响;3)残疾人运动员在一般情景中的特质焦虑与他们的竞赛状态焦虑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近年贵州高校学生运动员参与的省内外多个竞赛竞走项目的运动成绩进行分析,了解贵州高校竞走项目的竞技现状,以此分析培养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特点、高校运动员竞技能力、运动员选材方法以及制约发展因素,总结出促进贵州高校竞走运动发展的可行路径,提高贵州高校竞走项目竞技水平,为贵州高校培养竞走运动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射击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和竞赛状态焦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的特质焦虑测试量表和竞赛状态焦虑量表-2,对参加2006年射击全国个人冠军赛的苏州市射击运动员在赛前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被测对象为中等强度的特质焦虑水平;他们在竞赛焦虑状态的3个因子上不存在项目和性别差异,并且其之间也不存在差异;不同项目和性别上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之间没有差异;运动员在特质焦虑和竞赛状态焦虑的3个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组竞赛状态焦虑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美国活动心理学者马腾斯(R.Martons)编制的运动竞寡焦虑测验(SCAT)对参加2008年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59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竞赛特质焦虑,在运动等级、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在运动成绩上有高度显著意义;因此,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竞赛特质焦虑可以作为武术套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蹦床运动员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慧 《体育科学》2003,23(5):133-136
采用CSAI—2和SCAT心理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蹦床比赛的61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赛前竞赛焦虑的测试。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在文化程度和运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可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蹦床比赛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建议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认知心理训练;教练员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应激、竞赛焦虑、心境状态、社会支持和运动损伤的关系。具体研究假设为:(1)足球运动员和橄榄球运动员应激和竞赛特质焦虑水平越高,运动损伤率和损伤程度可能越大;(2)较高竞赛特质焦虑水平和较差的心境状态可能增加运动损伤率或加重损伤程度;(3)健康的社会支持体系将有助于处理生活压力,进而减少损伤率和减轻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竞赛自信及竞赛焦虑与注意指向:探点反应时实验的提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Spielberger^「1」关于认知评价与焦虑反应关系的 临床心理关于威胁指向性注意的研究成果,研究假设,在内隐认知的层次上,将注意更多地指向威肋性信息,是低部赛特质自信和高竞赛特质焦虑的特点之一;将注意更多地指向积极性信息,是高竞赛特质自信和低竞赛特质焦虑的特点之一。对40名运动员进行的探点反应时实验表明,高竞赛躯体焦虑运动员的主要注意特征表现为较少关注积极信息。注意指向未能有效地预测竞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考试焦虑与竞赛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焦虑是大学生需要面临的主要应激源之一。通过对15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检验分析了竞赛状态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联系。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考试焦虑与竞赛状态焦虑具有显性相关,认知焦虑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最大。因此,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调节运动焦虑,进而缓解考试焦虑,把降低竞赛状态焦虑的方法用来使考试焦虑保持在一个适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表象训练的方法作为理论基础,以山西中医学院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大学生集训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竞赛状态焦虑问卷调查和训练实验,对表象训练实验前后的问卷数据和比赛后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表象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中低等难度武术套路的比赛能力,有效降低大学生的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并显著提高状态自信心,有助于大学生在武术套路比赛中较为稳定的发挥。表象训练是提升大学生武术套路训练和比赛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竞赛状态焦虑的强度和方向性及其与长跑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考察了竞赛状态焦虑的强度和方向性这两个维度及其与大学生长跑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竞赛状态焦虑的强度和方向性是两个独立的维度;(2)CSAI-2(复合版)问卷各分量表的强度和方向性的得分均与长跑成绩有显著意义的相关,但只有状态自信心的方向性是预测长跑成绩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受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思想的影响,各种运动竞赛在高校层出不穷,竞技水平越来越高,但往往裁判水平落后于竞技水平,给体育运动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抑制了高校同学参加这项运动的主动性,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体育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提高,文章就如何在高校培养学生裁判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如何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适应高校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运动心理测量方法、运动训练实践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特点与运动成绩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年龄、运动年限、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提出发展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发展浙江省高校竞技武术套路的对策:适度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为解决高校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轶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564-566
自1986年,原国家体委与国家教委在山东掖县召开会议,制定了在普通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措施以来,我国高校体育运动竞赛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这发展过程中,我国大学生体育竞赛中存在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大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相对不完善,运动员代表资格较为混乱等问题,不但会对高校运动竞技水平自身的发展造成障碍,而且也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从而为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提供理论依据,拓宽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of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perceived motivational climate to perceptions of the intensity and direction of competitive state anxiety in a sample of university athletes representing various team sports. Although som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ask orientation and mastery climate are associated with adaptive emotional patterns and ego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climate are linked to less adaptive emotions, others have not verified these findings. In the present stud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sed to test these lin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rceptions of a performance climate were associated with ego orientation, whereas perceptions of a mastery climate were linked to task orientation. Furthermore, no significant links were found between task orientation and direction of competitive anxiety, while it was shown that the impact of ego orientation on the intensity and direction of cognitive and somatic anxiety was exerted through self-confidence. No significant direct links were found between motivational climates and competitive anxiety, thus implying that motivational climates may have an indirect impact on affective responses through the different goal orientations.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suggestions for examining situational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variables that may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nsity and direction of competitive anxiety and achievement goals and motivational climates.  相似文献   

19.
竞赛焦虑对操作表现的影响是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注意控制理论对二者关系从执行功能的角度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焦虑干扰执 行功能中的抑制功能。近年来,运动心理学对抑制功能探讨较多,对优势反应和任务无关刺激的抑制是抑制功能的2个重要成分,但以往研究大多 集中于抑制无关刺激,对优势反应抑制的探讨相对欠缺,而后者却是竞技场上运动员时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已有行为学研究发现,竞赛特质焦虑对 优势反应抑制功能有干扰效应,但其神经机理尚待探讨。本研究采用ERP技术探讨竞赛特质焦虑干扰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基础,假设竞赛特质焦 虑干扰前脑区域(额区和中央区)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准备过程。招募26名研究参与者,根据《赛前情绪量表32×6》测试得分,二分法划分竞赛特质 焦虑高分组和低分组。2组均完成代表优势反应抑制功能的反向眼跳任务,分析抑制“线索”出现前-100~0 ms时程的ERP成分,发现反向眼跳的准 备期在额区和中央区诱发出一负成分,竞赛特质焦虑高分组的波幅小于低分组。以上结果部分支持了假设,竞赛特质焦虑对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 准备期有干扰效应,且主要由前脑区域控制,此结果为注意控制理论在竞赛焦虑领域的适用性提供了神经生理学的部分证据。  相似文献   

20.
任婕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7-157,159
瑜伽是一项古老的体育项目,瑜伽能够让练习者身心合一,消除个体焦虑及紧张情绪,所以瑜伽已经深受大众认可和肯定。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利用瑜伽教学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同时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得到了高等院校学生的普遍欢迎。本文将简单介绍瑜伽教学的现状,并重点探讨瑜伽教学给高等院校学生素质提升带来的具体作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