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法制文萃报》近期最后一版,都刊登了领取稿酬启事,全文如下:领取稿酬启事为维护作者的著作权益,从2001年3月起,凡本报转载的稿件(时事新闻类除外),请原作者直接与本报联系,领取稿酬。如两月内未收到稿酬,请写信至北京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部。(地址、电话、联系人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获得报酬权,即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也称经济权利。通过支付稿酬的方式来实现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利,是我国稿酬制度的基本内涵。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对稿酬制度的建立和稿酬标准的确定,曾经历了几个阶段。早在1950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出版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是解放后颁布的第一个与稿酬有关的规定。“决议”规定:稿酬办法应在兼顾著作家、读者及出版家三者利益的原则下与著作家协商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保护作者的著作权,本着"按劳取酬"的原则制订了稿酬的"暂行办法"。但当时的稿酬办法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办法,有一些规定脱离了中国国情,在施行中引发著作者的不同意见。在修订稿酬办法过程中,王仿子先生长期负责主持实际工作,并且为稿酬办法的修改、完善做出了贡献,创造性地提出了"按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相结合"的计酬方法,体现了稿酬制度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可贵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50年来,我国的著作权保护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从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实现了著作权法律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初步确立了著作权行政保护,但从50年代后期开始,著作权保护遭到了扭曲。主管部门明文废除版税制,废除印数稿酬,还几次降低付酬标准。稿酬仅属奖励补助性质,已不是著作权保护意义上的作品使用报酬。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创作、署名及获得报酬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表现,稿酬制度被取消,作者的人身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鼓励创作,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著作权保护被提上日程。1979年5月,当时的国家出版局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组织班子,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着手起草著作权法。由于立法涉及广泛的领域和复杂的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2017年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著作权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并结合考试大纲对合作作品、稿酬、演绎作品和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等著作权常识作了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6.
张元济、严复、蔡元培、梁启超、廉泉等人,是中国近代著作权保护制度最早的呼吁者,而在这几位先驱中,张元济集学者、官员、出版家的身份于一体,从中国著作权保护思想的传播、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建设以及实践三个方面,积极推进了中国近现代的著作权保护,在中国著作权保护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加大著作权行政处罚力度。无论是传统媒体转载不依法支付转载稿酬,还是网络非法转载不经许可,都影响了媒体形象和其社会公信力,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广大权利人和社会各界呼唤,著作权和文化市场执法部门应该大力度开展著作权行政执法。司法审判要提高判赔标准,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国家版权局和国家发改委制定了《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法院判决应该参照新稿酬标准,并考虑网络转载的特殊性,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和调整举证责任,降低追究刑责的门槛,让网络媒体不  相似文献   

8.
何凯 《出版广角》2012,(1):8-10
正文著协是我国唯一的文字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负责全国报刊和教材"法定许可"使用费收转工作的唯一法定机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近日,记者在微博上看到一条被同行转发的消息,某文艺出版社小有知名的策划人陈某,征用80、90后新作家稿件不予支付稿酬,作者向其索取稿酬时,他惯用的种种拒付借口均被一一列举出来,消息出来没多久已被转  相似文献   

9.
黄先蓉 《出版科学》2002,1(Z1):28-35,27
在出版法研究方面,主要探讨了出版法制的历史和现状、出版自由、出版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出版物市场管理特别是"扫黄"、"打非"等,并对<出版管理条例>进行了介绍;对著作权保护的研究,从翻译介绍外国研究成果开始,拓展到著作权保护的历史、著作权的立法、著作权管理制度、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介绍与研究、著作权的行使、稿酬制度、著作权纠纷与案例、我国与国际公约的关系、数字技术的挑战与网络版权制度、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版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11,(1):23
本刊讯(记者刘菲)2010年12月26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在京分别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签署百种期刊"法定许可"稿酬收转协议、与台湾语文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签署相互代表协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  相似文献   

11.
黄先蓉 《出版科学》2002,(3):28-35,27
在出版法研究方面,主要探讨了出版法制的历史和现状、出版自由、出版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出版物市场管理特别是“扫黄”、“打非”等,并对《出版管理条例》进行了介绍;对著作权保护的研究,从翻译介绍外国研究成果开始,拓展到著作权保护的历史、著作权的立法、著作权管理制度、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介绍与研究、著作权的行使、稿酬制度、著作权纠纷与案例、我国与国际公约的关系、数字技术的挑战与网络版权制度、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版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贸易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人行使权利的结果是作品被使用;作品被使用的结果使著作权人的权益得以实现。在著作权法律关系中,作品的直接使用者与著作权人之间,就使用作品进行的活动,概言之,就是“著作权贸易”。著作权贸易是指著作权中作品使用权的有偿移转。如果要举一个最通俗、最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著作权贸易的话,那我们最常见的——作者向出版单位投稿,出版单位接受稿件,安排出版,向作者支付稿酬——这一系列活动即为著作权贸易。  相似文献   

13.
一、涉外著作权贸易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贸易”一词的解释为:进行商业活动,即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在著作权的法律关系中,作品的直接使用者与著作权人之间实际上是买卖的经济关系。著作权贸易的买方是各类作品的使用者;著作权贸易的卖方就是某一作品的权利人。作者向出版单位投稿,出版单位接受稿件安排出版,向作者支付稿酬,这就是著作权贸易。著作权贸易也称版权贸易。著作权贸易本无特定的涉外含义,但人们已经约定俗成,习惯地将著作权贸易视为涉外的著作权贸易。严格地说,著作权贸易是指以著作权为标的的贸易…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出版社大多已成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出版社在自主经营过程中,投入最大的有两块:一块是印制费用,一块是稿酬。印制费用约占码洋的30%,稿酬约占码洋的10%。这两块费用如果属于正常的业务支出,则可给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果因经济纠纷(包括印制纠纷和著作权纠纷)而被迫支出额外费用,则会给出版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出版社因经济纠纷而发生赔偿的现象屡屡出现,本文试图结合工作实践从预防的角度提出防范措施。 一、著作权纠纷预防 著作权纠纷在…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著作已萌动着古代著作权“署名权”的观念意识,经过秦汉和魏晋南北朝的积累和发展,到隋代已开始向著作权“经济权利”观念嬗变.隋朝皇帝推行积极的文化政策,颁布了奖励民间献书的诏令,确定了求购图书的复制价格,维护了书籍作品占有者的经济权利,它是我国古代著作权涉及经济权利的历史标志.这种经济权利意识的萌动,促进了唐代文人学士稿酬意识的迸发,并对宋代版权保护意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 ]1996年 3月 ,原告 (个人 )与被告 (出版单位 )就出版某一作品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合同约定 :原告将本书中文版 (包括简体字和繁体字 )在世界范围内的专有出版权转让给被告。被告有权以各种版本形式独家或转让第三者在世界范围内出版销售该书 ,期限为10年。被告向原告支付著作权使用费的方式是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 ,基本稿酬标准是 2 0元 /千字 ,印数稿酬未做约定。同时约定 ,原告购买本书 10 0 0册 ,按实际定价的 70 %与出版社结算。并于书稿付印前预付30 % ,拿到书后 1个月内付清余款。在该合同中 ,双方就其他有关问题也作…  相似文献   

17.
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18.
本刊启事     
《历史档案》2012,(3):139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9.
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20.
声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