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增长型失业”.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由于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改革、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自愿失业以及高校盲目扩招,使劳动力供给未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且产业结构的偏离度高,产业结构的扭曲导致就业吸纳能力降低.因此,我国的“增长型失业”实质是“结构性失业”,必须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片面理解,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路子,改革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并不断完善失业统计核算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由城乡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的一元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城乡隐性失业的剩余劳动力显性化为流动劳动力。因此,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的整体失业率,其关键是弄清楚在转型期中历年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本文从人口流动的角度考察隐性失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流动劳动力)与中国整体失业率,并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对1978—2007年的中国整体失业率进行估计。估算结果表明:中国30年来的整体失业率为6%~10%,且失业与增长的关系与Okun定律相吻合。其中,第一条包络线是剩余劳动力的最大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高峰值包络在内;第二条包络线是城镇常住劳动力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的低谷值包络在内。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在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重要指标中(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程度、就业率、国际收支情况)就业率是最为逊色的。就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头号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1998年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如果加上未登记的失业人员、企业冗员、农村隐性失业,则我国目前的失业率可能为20—30%。诸如“九八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98中国经济十大热点”之类的评比中,失业和再就业问题均列其中。可见,社会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未来一…  相似文献   

4.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我国必然要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大量的下岗和失业,而失业率的高低又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从信息方面来讲,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劳动力失去了就业机会,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建立一种劳动力中心的信息沟通模式来开发非就业的劳动力,从基本面提供一个充分开发劳动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劳动力自身素质及就业观念适应不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出现失业和就业岗位空置并存的结构性失业。我国结构性失业主要有技能型、素质型、高学历性、观念性和地域性结构失业,而解决结构性失业依赖于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的形成和新兴产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再就业工程作为我国改革和社会转轨过程中的一种特有做法,是为解决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和失业职工找到工作出路而采取的一项就业工作业务措施。80年代末期以来,在我国的治理整顿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就业转失业的人员大量增加,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盲目进城形成“民工潮”,就业压力巨大,国家对就业工作引起高度重视。1993年末劳动部提出开展解决就业转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程”和控制农民盲目进城的“有序化(流动)工程”,1994年在若干城市试点,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再就业工程。  相似文献   

7.
奥肯定律是经济学家奥肯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关于一国或一经济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成反比例变化,即一国经济增长越快,其失业率就越低,失业人口越少,反之亦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这与其他国家的发展轨迹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从近年来国家的发展实际出发,力求找出其中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作为欠发达地区城市的贵阳市,失业率逼近6%的轻警线;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教育落后及不适应市场要求的就业观念等因素是城镇失业人口的形成机理;因此,在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两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利于缓解贵阳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劳动力供需矛盾较尖锐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运用失业预警、失业调控措施,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之内,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并确保享受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从而稳定就业形势,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失业统计被现代经济学家称为反映经济危机的晴雨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失业问题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目前,失业已取代通货膨胀成为经济的焦点。l999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1999年失业情况要比1998年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高于1998年,劳动力供给比l998年净增135万人,达到2992万人(见表1)。二是劳动力需求低于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基于麦可思公司的数据和中国2009年统计年鉴,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找出影响各省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经济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各省211院校本科生非失业率的因素是城镇化率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影响各省非211院校本科生就业率的因素是科学研究与开发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竞争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有关数据和事实,分析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城镇居民长期下岗失业和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导致家庭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提出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劳动力市场,以就业为目标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困难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就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沛,这是经济发展的优势,但同时又存在着就业压力。笔者认为确定正确的就业方针,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保障劳动者实现就业的权利,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劳动就业的含义,劳动就业的方针和原则,我国现阶段失业现象的主要原因,解决劳动就业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流动人口规模巨大,与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农民经济状况的关系极为深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商品经济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城乡分治”的淡化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体制上的契机,而难以摆脱的贫困成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失业人口状况与再就业培训的紧迫性失业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随着资本雇佣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的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的结合通过社会完成并不能保证一一对应关系,必然会产生结合的不充分或不普遍的现象,这样,失业人口的产生不可避免。现代社会是一个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的时代,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焦点已由过去的失地问题演变为当今的就业问题。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劳动力资源大省,所以研究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首先分析安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继而通过数据分析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因素,最后得出提高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劳动力需求方总是致力于管理技术的创新机制,而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劳动力毕竟是少数,因此劳动力供求不存在客观均衡条件,技能性失业(也称结构性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技能性失业问题应着眼于微观方面,诸如完善劳动力技能形成基础,调整劳动力的供求结构、技能结构、区域布局, 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以来,劳动力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巨大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而就业供需错位使得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劳动力供求现状更加雪上加霜。而这种现象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拓展就业的空间。本文尝试着就如何解决劳动力供求的局部错位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知识失业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知识失业的出现是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的背离。从知识劳动力供需数量。二元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和知识劳动力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知识失业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知识失业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为什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为百分之三左右,而有些学者公布的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几,应如何正确看待失业率这一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