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三种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酸碱中和滴定"内容的编写思路各有特点。通过对三种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酸碱中和滴定"内容编写思路与特色的分析,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学生对酸碱指示剂选择,以及滴定“突变”等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为突破这一难题,笔者借助EXCEL表格中数据处理方法,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中和滴定过程中溶  相似文献   

3.
氯气的制取是一个原子利用率很低且污染环境的实验。本文通过绿色化设计,将该实验与酸碱中和滴定和二氧化锰的回收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原子利用率很高、不污染环境且能回收资源的绿色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传感器在中学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与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应用传感器进行化学实验不仅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等方面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各种酸碱相互中和的反应热,以及不同浓度酸碱在稀释时的放热,并以此为基础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误差分析及矫正,找出酸碱中和的实际反应热与酸碱种类及浓度的关系,初步推出各种酸碱在中和反应放热中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6.
重量滴定分析法及其应用李英华,林燕(齐齐哈尔轻工学院,齐市第十三中学)中和清定法测定酸碱溶液浓度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均采用的是容量滴定法.该方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  相似文献   

7.
中和滴定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采用的滴定操作,需分别选用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还需用移液管将酸或碱移至相应的滴定管中,操作比较复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探索,制作了通用滴定管。它不但酸碱均可使用(无玻璃之间摩擦),而且还能直接吸液,密闭滴定,整个过程不触动滴定管,操作简便,易于控制。 一、装置  相似文献   

8.
酸碱滴定法中试剂浓度、指示剂与终点误差的分析李英华,金丽萍,林燕(齐齐哈尔轻工学院)(齐市第十三中学)在酸碱滴定法中,通常利用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滴定终点.但是,滴定终点与反应的等当点可能不一致,这样就必然带来滴定误差.这种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相一致所引...  相似文献   

9.
酸碱滴定法,又称中和滴定法,它是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该法所依据的反应是: H_3O~ OH~-=2H_2O H_3O A~-=HA H_2O 一般的酸、碱以及能与酸碱直接或间接发生质子传递反应的物质,几乎都可以用酸碱滴定法进行定量测定。因此,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化学分析方法。 根据布朗斯特一劳莱的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能够给出质子(H~ )的物质,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酸与碱之间的质子传递作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HCl与NH_3的反应,便是由Cl~-—HCl与NH_3—NH_4~ 两个共轭酸碱对通过水合质子实现其质子的转移。即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没有化学实验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怎样发挥实验手段的作用,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下面谈一些教学体会,与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包头地方史开展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是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确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必由之路。利用地方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丰富课程资源,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学习英语离不开研究性学习。要提高学生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效率,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关键。就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作者的教学体会.从实验教学入手,通过四个不同的侧面,重点阐明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做法以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探究性的实践活动,为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15.
酸与碱反应中溶液酸碱性变化涉及多种电解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过程动态、微观抽象,体系复杂等特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以"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入醋酸中溶液酸碱性变化"作为研究对象,从反应的起点、反应过程中溶液显中性时、恰好完全反应时等"关键点"入手,就溶液中溶质及微观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展开分析,揭示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内在本质,帮助学生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就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简要阐述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作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分析化学教材在络合滴定一章中有副反应系数的教学内容。若在酸碱滴定教学中也引入副反应系数,就能加强知识的系统性,使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都按同一体系处理复杂溶液的平衡问题。在引入副反应系数时,根据教学需要,首先要讨论离解常数、形成常数、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再引入副反应系数并导出条件形成常数。  一、一元弱酸(碱)的离解常数(K)和形成常数(KT)之间的关系。  一元弱酸,如HAc,HAcH++Ac-,Ka=〔H+〕〔Ac-〕〔HAc〕,Ka为HAc的离解常数。Ac-+H+HAc KaT=〔HAc〕…  相似文献   

18.
1设计意图苏教版的中和滴定,是采用酸度计测pH的。无锡市区在我校试用简式酸度计。在实验使用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①酸度计的校零工作非常繁琐。②酸度计测量数值时,稳定时间很长,延长了整个实验过程。③由于酸度计较宽,溶液及时混合问题只能用酸度计当玻棒搅拌进行,操作上不符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了课堂微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课堂学习模式。实践表明,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课堂学习效果良好。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课堂微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正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普遍的重视.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及网络技术对研究性学习的技术支持谈起,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师生活动以及教学组织原则等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