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各类偏误是在所难免的。对越南学生来说,语法偏误尤其是句法成分偏误较为普遍。本文对越南语(下文简称越语)与汉语的定语、状语和部分补语进行比较,揭示其共性和差异,分析越南学生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各类偏误,希望能够为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言语用偏误为研究对象,根据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搜集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用偏误实例,分析其语言语用偏误情况。希望本文能对对外汉语敬词教学和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有所帮助,促进越南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的顺利、得体、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言语用偏误为研究对象,根据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搜集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用偏误实例,分析其语言语用偏误情况。希望本文能对对外汉语敬词教学和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有所帮助,促进越南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的顺利、得体、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4.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留学生在理解和使用汉语词语色彩义方面存在很多偏误,这些偏误影响了越南学生的准确表达和交际效果。本研究以越南学生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为研究视角,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所收集语料的分析,反映越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情况。词语的色彩义在日常汉语交际中是很常用的,相对于理性义来说,词语的附加色彩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学习者更难理解掌握,是最容易出现偏误的知识点,从而更具有教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留学生在理解和使用汉语词语色彩义方面存在很多偏误,这些偏误影响了越南学生的准确表达和交际效果。本研究以越南学生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为研究视角,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所收集语料的分析,反映越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情况。词语的色彩义在日常汉语交际中是很常用的,相对于理性义来说,词语的附加色彩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学习者更难理解掌握,是最容易出现偏误的知识点,从而更具有教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汉语和越南语的语音系统里存在一些异同之处。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语音过程中因没有注意到这些异同,而容易出现一些偏误现象。本文通过Praat软件里的Pitch Manipulation功能去分析越南学生对于汉语第三声的发音偏误现象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克服的措施。对此可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帮助。  相似文献   

7.
以自建语料库中越南留学生的汉语作文为语料,对越南留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出他们在使用汉语量词时最常出现的几种偏误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此为依据提出对越汉语量词教学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燕洲 《现代语文》2006,(5):101-103
离合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越南留学生在汉语离合词方面出现的偏误与其它国家留学生所出现的偏误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结合越南留学生出现的实际偏误,从语言的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教师讲解以及教材解释等方面,探求越南留学生汉语离合词偏误形成的真正原因,以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NP"结构是越南学生习得介词"在"过程中使用较多、偏误率也较高的一种结构,越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在+NP"时产生了9种偏误类型,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规则的泛化、介词"在"自身的复杂性、学生学习策略的主观偏离等,在对越汉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病句教学、基本句式教学、语境教学、汉越对比教学等教学方法能有效避免此类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中介语中的词语偏误包括词语构造的偏误和词语使用上的偏误。留学生在习得目的语时生成了目的语中不存在的词语,这是词汇偏误的一种重要类型,即词语构造上的偏误。本文基于自建越南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这部分合成词进行分析,与汉语中仿词构词及成语活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鲁海涛 《现代语文》2010,(4):131-133
本文以20位越南留学生的作文为考察对象,对越南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习得偏误进行分析,梳理出了标点符号的书写偏误和使用偏误两种类型,分析了偏误成因,并对今后对外汉语教学中标点符号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洁 《现代语文》2009,(12):119-121
本文通过对两名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的个案调查,对其语法偏误进行了研究。依据中介语理论,将语法偏误主要分为误用、误加、缺失、重叠、错序等类型,同时指出了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学习环境时期产生语法偏误的重要原因。本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级水平的越南人学习汉语时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3.
韦璇 《现代语文》2010,(6):127-129
无论是本体教学还是对外汉语教学,语音都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搜集了研究母语为越南语的学生习得汉语时出现语音偏误的文章,然后从研究方法、偏误类型及成因两大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的局限性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汉语中介语的系统研究基本呈现空白状态。鉴于此,本文以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主谓句句子成分的习得为研究对象,描写学生使用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分析其正确使用情况,描绘出越南学生汉语句子成分使用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5.
越南留学生在使用汉语"在"字方所短语时,常常出现句中位置上的偏误。文章采用抽样统计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越南留学生习得"在"字方所短语的句中位置偏误作了统计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两种教学策略:(1)标记理论与"在"字方所短语的偏误教学策略;(2)汉越句法成分对比与"NP+VP+在+方所"结构的偏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约37万字的习作中提取出现代汉语“把”字句,对偏误的句子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并从偏误的一般性质出发,将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在偏误类型的内部又进行详细分类,对每类偏误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阐述个人见解,以期提高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把”字句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汉语本体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等理论为依据,对母语为越南语的留学生做了问卷测查,并对调查结果做了统计分析,以此考察他们在习得副词"都"时的偏误类型,得出相关理论并且提出了一些关于副词"都"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句子中的副词能否带“地”与副词音节的数量、性质和构成方式都有关系.越南学生在学习“副词+‘地’”作状语这一语法点时出现了“地”的误加和遗漏.根据对比分析理论研究其产生偏误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9.
表处所"在NP"结构是越南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使用较多、偏误率也较高的一种结构,从越南学生86万字的自然语料中整理出1289个含"在NP"结构的句子,分为11种句式,考察了越南学生"在NP"在这11种句式中的使用情况、习得顺序及特点,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柴青清 《文教资料》2013,(12):28-29
由于汉语结构助词自身复杂的语法功能,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结构助词的学习中常出现一些偏误。作者主要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结构助词时产生的偏误及偏误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