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形象之所以生动鲜明 ,是由于剧作者采取了一系列独到的艺术手法。即莎翁通过对比手法、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以及个性化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剧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彭晶晶 《文教资料》2009,(18):138-139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堪称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与众多悲剧作家只注重渲染悲剧结果,造成恐怖和震惊不同,莎翁的悲剧一直努力探求着造成悲剧的原因.<奥赛罗>作为莎士比亚众多悲剧作品中的一部典范之作,造成其悲剧的原因更是纷繁复杂.本文从人性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造成<奥赛罗>这场悲剧的原因,力图体味莎士比亚的悲剧带给我们的伟大、遥远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张姝姝 《海外英语》2014,(9):260-261,265
《奥赛罗》悲剧的形成,众多学者历来有不同见解,但鲜有学者从对话的语用分析入手,分析奥赛罗悲剧产生的原因。笔者将介绍几种会话交际分析方法,从语用学会话角度入手,重读剧中对白,解析伊阿古如何运用语言这一隐形力量使得奥赛罗沦陷于悲剧漩涡,又是怎样使得伊阿古阴谋得逞?  相似文献   

4.
"嫉妒说"与"轻信说"不能将莎士比亚《奥赛罗》悲剧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度解释。从身份认同与他者角度,剖析奥赛罗对威尼斯白人基督教社会身份认同的困境、失败与否定,从而揭示其轻信、嫉妒、杀妻及其自杀的深层心理原因,重新解读奥赛罗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奥瑟罗的多重人格入手,探讨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内涵,包括对这一人物作为悲剧英雄与异族他者的人文主义分析以及对奥赛罗爱情的癫狂、戏剧冲突与人文主义之间关系和悲剧净化作用的分析,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如何借人物刻画来表达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塑造了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现实。该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主人公奥赛罗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并以此为出发点,管窥当时交织碰撞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更好的分析导致奥赛罗悲剧命运的深层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7.
徐慧芳 《文教资料》2007,(27):14-15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引起了世人的很多关注,众多评论家非常同情苔斯狄蒙娜的遭遇并纷纷评论其惨死之因。《奥赛罗》的悲剧是男主人公奥赛罗的自卑心理和白人世界的种族优越感的结果,这一点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解读。  相似文献   

8.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经典著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关于嫉妒和诱惑,爱恨和毁灭的悲剧故事,其中所体现的悲剧内涵意蕴深刻,极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真实、大放异彩的文学形象,尤其是奥赛罗性格特征的复杂性,为人物注入了深刻而饱满的灵魂,震撼拷问着每一位读者的心。从人物的冲突和矛盾抽丝剥茧地探寻奥赛罗性格的多层二重性,旨在深入认识人物和作品背后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以其塑造的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伊阿古形象和做事鲁莽、轻信谗言的非洲裔的军事将领奥赛罗等人物上演了一出奸人得道、美人香消、英雄洒泪的荡气回肠的悲剧。本文根据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探索《奥赛罗》中文学语言的这种"陌生化"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几方面的作用,揭示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一些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严威 《海外英语》2012,(4):218-220
伊米莉亚虽然只是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中的一名次要角色,但也颇为国内外的读者及评论家们关注。但无论在剧中,还是剧外,伊米莉亚饱受他人的指责,被认为是一个愚蠢不堪的笨女人,甚至该为最后的悲剧负责。然而,仔细考察整个剧本,这样的指责明显有失偏颇。伊米莉亚其实一点都不愚蠢。相反,她既机智又聪明。简而言之,伊米莉亚是又一位被大众偏见所冤枉的悲剧女性。  相似文献   

11.
奥赛罗悲剧,就戏剧本身的情节发展而言,易形成因谣言和谗言导致的所谓阴谋悲剧的结论,狡诈的伊阿古就成为奥赛罗悲剧的罪魁。这种判断固然不乏合理性,但忽略了主人公奥赛罗本身应承担的重大责任。如果依据旧日结论前提,主人公与古希腊悲剧英雄一样.仅仅是被动地承担了命运的后果,主体意愿层面并无责任。其实,莎士比亚悲剧的最大思想价值就是形象地诠释了“性格即命运”这一日后的常识。即使作为阴谋悲剧.也是通过奥赛罗本人达成的结果。一位因谣言丧失判断能力的人.其病态人格特征自然毋庸置疑。任何性格类型皆有其适应、闪光的特定环境,否则.就会走向异化。  相似文献   

12.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特别是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出现时,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会因此有新的认识,得到新的阐释。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正是如此。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奥赛罗》是性格悲剧,是嫉妒毁灭了奥赛罗和他的爱情;是种族悲剧,是对黑人种族的歧视葬送了奥赛罗;是社会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等等。但是,在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后,我们发现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可以对《奥赛罗》进行全新的解读和阐释。本文正是受此启示,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奥赛罗》进行的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特对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次要人物劳伦斯神父的多重身份进行分析,对他在剧中所具有的悲剧见证人与导演者、预示结果者、叙述者和人文主义者等多重身份加以归纳整理,以此管窥莎士比亚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奥赛罗》的悲剧根源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嫉妒说"、"轻信说"和"身份危机说"这三种观点影响较大,且被广泛接受,但这些决不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最重要的原因。奥赛罗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在于门第之差为悲剧埋下了祸根,他本人内心关于纯洁爱情的痛苦又无法消解,奥赛罗最终选择亲手扼死苔丝狄蒙娜,真相大白之后他只能饮恨自杀以谢天下。  相似文献   

15.
悲剧往往体现着作者对现实更深刻的认识。莎士比亚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而其中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则被被公认为"四大悲剧",这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中心作品以至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转折点,是莎士比亚思想集大成者。而四大悲剧所折射的灿烂文学光芒的阴影下,则是作者体现出来的依附于权贵,取悦于王权,为王室服务的权贵思想。本文就这一现象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分为四个阶段。四大悲剧《汉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均完成于第三阶段,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浅析《奥瑟罗》的种族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悲剧《奥瑟罗》的主人公。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描写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种族歧视的主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白种威尼斯人对奥瑟罗的歧视和奥瑟罗对自己身为黑皮肤摩尔人的轻视和否定,从种族歧视的角度探讨奥瑟罗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无数的争议,其中“嫉妒说”长期在《奥赛罗》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一批著名莎学家、文学家从各种角度对嫉妒一说进行了否定,指出“嫉妒”并不能令人信服地全面解释《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从“他者”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角度,可以看到不断被强化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中国改编莎剧也注意到《奥赛罗》中文化身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以及剧中使用的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莎士比亚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他为后世之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带有"内隐外现"的两条叙事结构,其中内隐叙事结构是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本原因。文中称这条结构为"一张无形的网"。通过此"网"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部悲剧的性质,揭示悲剧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