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静 《新闻传播》2024,(3):109-111
在“暖新闻”话语实践中渗透着怎样的意识形态值得深入探究,如何运用新闻采编技术完成“暖新闻”情感延伸同样值得深入思考。因此,围绕“暖新闻”受众心理的同化机制展开分析,从“对话”“提问”“回忆”三个具象化的新闻话语实践视角,论证了“暖新闻”铺垫情感基调、映射生活现实、升华故事情感的作用。建议新闻采编注重“暖新闻”的情感延伸,新闻主题既要有故事更要有温度,新闻受众既要有同感更要有思考,新闻产品既要有画面更要有力量。从而发挥“暖新闻”的话语实践作用,通过心理同化给予受众不断加温的新闻情感,为讲好中国故事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暖新闻,向来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也是媒体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职责所在.如何在寻找素材和报道写作中把握时度效、找准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尤其是积极探索吸引主流受众的传播形式和话语表达方式,从而充分发挥鼓舞人心、凝心聚力的价值和作用,是需要在日复一日的新闻实践中加以重视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张捧  陈淼 《编辑学刊》2021,(6):30-34
后真相语境下,受众往往从情感出发,对所关注的新闻进行情感宣泄和表达.由于新媒体的话语赋权给了受众更为自由的发言权和传播权,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转变,网络新闻编辑审核新闻信息缺乏甄别和多维分析意识等原因,导致了模糊性新闻、拼凑性新闻、煽惰性新闻等异化现象层出不穷.网络新闻编辑防范新闻异化需要强化意识,坚守新闻真实原则,提高媒介素养,转换自身角色,关注受众情感,做好引导工作,提升把关能力.  相似文献   

4.
罗学敏 《记者摇篮》2000,(11):17-18
新闻美的接受,是通过受众对新闻的接受来实现的。在当前生活的快节奏下,人们是以一种日常消费的形式来接受新闻的。受众在一些很日常化的情景中,被一些“有意思”的新闻所吸引,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乃至道德判断等,进入一种较高的审美状态。近年来,新闻受众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新闻,使得新闻从内容到形式乃至话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新闻意义塑造的重要作用,本文借助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以"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在微博的传播为例,研究微博受众对危机事件的话语态度。总结发现,微博话语注重情感发泄,虽然有与媒体的互动信息,但微博依靠高语境信息表达负面消极态度,消解权威话语。同时,受众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迅速集聚的情绪推动了新闻热词的传播,犹如集结的"乡民",使微博舆论场既表现出公共领域的特性,又无时无刻不具有流动群体作为"乌合之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到来,新闻话语表达依据所处微平台而发生变化,人民日报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典型报刊,凭借其党报身份的影响力,受众庞大多样,在微博新闻的话语表达中具典范性和标杆性。本文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为例,从受众的中心化意识与话语表达的互动性、受众的人文化意识与话语表达的亲切化、受众的休闲化意识与话语表达的简洁性三个方面来阐释。  相似文献   

7.
董朝 《东南传播》2014,(1):104-106
基于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新闻意义塑造的重要作用,本文借助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以“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在微博的传播为例,研究微博受众对危机事件的话语态度.总结发现,微博话语注重情感发泄,虽然有与媒体的互动信息,但微博依靠高语境信息表达负面消极态度,消解权威话语.同时,受众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迅速集聚的情绪推动了新闻热词的传播,犹如集结的“乡民”,使微博舆论场既表现出公共领域的特性,又无时无刻不具有流动群体作为“乌合之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1,(7):25-32
本文以新闻学研究的"情感转向"为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学者们已经在情感介入新闻生产、新闻文本和受众参与等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闻生产层面,情感始终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之中发挥作用,它作为核心要素形塑着新闻叙事与呈现的策略;但是,冷峻独立的客观性理念始终要求新闻记者隐匿新闻生产中的情感劳动。在新闻文本层面,即使传统的严肃新闻也必然受到情感的影响。在受众参与层面,倘若新闻内容与受众自身密切相关,受众会更易被唤醒情感并采取行动。数字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可供性显著地提升了情感的重要性。立足于此,普通民众日益提升的参与机会有助于我们反思新闻受众和新闻生产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并进一步推动着多种情感表达形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播音是一项创作性的活动,一位优秀的新闻播音员播出的每一篇新闻稿件都必须实现传播信息和情感的目的,引发受众共鸣或思考.这样才能获得受众的喜爱和尊重,因此,新闻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必须有清晰的播音思路,在准确、鲜明、生动传达稿件的同时,充分结合情感态度和播音语音技巧.  相似文献   

10.
虚假新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议题。本研究对《新闻记者》杂志评选出的99篇年度虚假新闻展开分类分析,从新闻心理学的角度入手,结合话语实践过程,并通过焦点小组讨论和话语分析手段探讨虚假新闻话语和受众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虚假新闻主要涉及8类主体,且受众对名人和奇闻趣事新闻较为偏爱,虚假新闻正是因为受众的这类心理需求,而偏爱在名人和奇闻趣事上做文章,作为受众,面对"猎奇""趣事""名人"的相关信息,应高度警惕其真实性;虚假新闻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构了受众内心的社会愿景,但这是虚假新闻利用了人们的善良,消费了公众的信任,无论愿景多么美好,离开了真实,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就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11.
常江 《青年记者》2016,(22):12-13
近年来,不少媒体开始寻找各个行业的“最美”,对那些温暖感人、激发人向善力量的新闻——通常所说的好人好事——进行集纳,在传统媒体以专栏形式或在新兴媒体以专题页面形式推出,被称为“暖新闻”,形成了一种媒介现象. 暖新闻概述及其特点 1.暖新闻概述 与色情、凶杀、诈骗、灾难等吸引眼球、易引发受众产生愤怒、悲观等情绪的新闻不同,暖新闻是正面报道的一种,是包含着真善美,易引发受众感动、温暖、向善情绪的感人故事.我国主流媒体一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因此暖新闻作为一种报道形式,在我国媒体中其实一直有着深厚的观念和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2.
从受众角度看舆论引导的作用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梦桃 《新闻窗》2008,(5):72-73
新闻媒介在为受众服务,满足受众需要的同时,还肩负着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这里所指的满足受众需求,既包括满足受众的正当需求,也包括引导受众的问题。新闻媒介要时刻注意把受众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情绪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新闻价值得到真正实现,这就要重视新闻舆论引导的作用和艺术。  相似文献   

13.
杨若文 《今传媒》2007,(11):17-19
受众群体与群体中的个体,均属于新闻情感信息的主动接受者.他们的情感反应,构成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新闻刺激,既可引发各类受众群体的共同性情感反应,又可引发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受众个体不同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丘悦炜  黎藜 《今传媒》2021,29(4):10-14
权力、市场、技术、专业的逻辑与话语在液态的传播图景下相互作用,新闻从业者与受众在争夺话语空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剧了"专业控制"与"开放参与"之间的矛盾,"受众"这一概念也在新闻活动的多重话语实践中不断嬗变并形塑于新闻生产。本文以人民网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其与区块链跨界协作的实践路径,提出受众被共识机制"赋权—确权—用权"的模式设想,并尝试对该模式如何缓解新闻话语危机、版权纷争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5.
情感,心理学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情感反映。新闻中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者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得好,就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李淑芸 《报刊之友》2013,(10):116-117
通过具体文本对新闻事实的细节进行呈现,实现新闻价值,已经成为“受众中心论”时代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新闻话语的细节化转向,借助多种多样的叙述方式和文本策略予以实现。同时,其引发的问题,还有待制度性规范。  相似文献   

17.
在主题选择、叙事话语和情感召唤上,华语电视跨文化传播媒体,必须以受众为中心,弥合文本差异,真正实现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8.
王治尹 《新闻传播》2014,(3):189-190,192
基于话语的表征理论与新闻传播的标签理论,分析了媒体对"X二代"事件的标签化报道方式,试图探究作为一种新闻话语的"X二代"报道,如何实现对社会冲突的表征。结果表明,有关"X二代"的新闻话语建构,加强了受众对"X二代"形象的认知,实现了对当下社会阶层冲突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为一种话语类型,通过它的各个层次上语言单位,包括新闻的主题及其实现、图式的运用、新闻的风格和修辞等,传达着文本的意义,建构受众的理解。话语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我们称为话语的语言运用单位进行清晰、系统地描写”,通过对文本和语境的视角“对各个层次的话语结构的描述与社会文化因素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20.
情感,心理学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情感反映。新闻中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得好,就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