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侠义公案小说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小说题材,其创作者非常重视故事情节的编撰和布局.但在阅读这类小说的某些情节关目时总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以《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为代表的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就有大量的雷同化情节.本文借助叙事学、主题学中“母题”这一概念,对这类小说中的“比武斗智”母题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求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对这类小说的情节结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公案故事的描写,拓展了传统公案小说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小说公案素材的选择,重在描写审案过程、现实主义的笔法和避实就虚、详略互证的写法,突破了公案小说的传统技巧和审美追求,使传统侠义公案小说摆脱了侠义性,更加贴近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3.
小说《聊斋志异》当中的公案篇目,代表了清代文言笔记体公案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其中,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与愤怒抨击,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思想。此外,较以前的各类公案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公案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及小说体制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文献中载录了形形色色的侠客义士,在此后的历代史籍中均未有此类人物的记载.自汉以后,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侠客形象,唐代文人更有意识地创作了侠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极富正义感的侠客形象.与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侠客义士相比,唐人侠义小说中的侠客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出身更为多样;更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之气;其中出现了众多的侠女形象.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在乌鲁木齐举行了全国侠义小说研讨会。会议讨论了侠义复仇与过激行为问题;《水浒传》侠义的多向度以及在其中出现的文侠形象;清代公案小说对《水浒》侠义精神的背逆与“伪侠”的出现;清代的女侠与情侠问题;侠义小说中的“混混儿”是侠义的变形。会议还讨论了三派侠义小说的写法及影视改编问题。  相似文献   

6.
《施公案》是清中叶唯一一部侠义公案小说,它在中国侠义公案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后的《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影响甚大。《施公案》中绿林好汉走向没落的趋势,奠定了此后侠义公案小说中绿林好汉生存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
综观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皇帝对正义事业的支持是清官与侠士顺利执法、惩奸除恶的政治基础和精神动力。《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杂采民间传说而成,塑造的明辨是非、以民为本的皇帝形象是在宋仁宗、康熙的历史原型上,主要经民间艺人根据受众心理不断虚饰、创造而成。其仁君形象反映出在儒家君道思想影响下民间形成的皇帝观念,寄寓着民间创作群体与接受群体的仁君期盼。  相似文献   

8.
《三侠五义》是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一直是学术界研究晚清侠义文学的重要对象。从《三侠五义》中的侠客形象入手,在回溯侠客文学历史的基础之上结合晚清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从侠客的道德类型差异性方面把握《三侠五义》中侠客的群体特征。《三侠五义》中独特的侠客形象的形成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其利弊得失也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公案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历代作品中都有所涉及,但直到宋代公案才作为小说的一个门类被正式命名.就从宋代开始,详述宋元、明、清三代最具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文体和作品:宋元公案话本及文言公案小说;明代公案小说集及拟话本公案小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及<聊斋志异>.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公案小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10.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传统民间叙事文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作家之一,在人物塑造艺术方面,他的小说表现出与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所特有的文学趣味和艺术手法的密切联系。本文从通过事件表现人物、通过行为刻画人物、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彰显老舍小说艺术创作的传统性特质。  相似文献   

11.
闫博 《现代语文》2010,(6):50-52
"历难不死"是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叙事模式。作为一种母题,"历难不死"源自儒家文化中的考验模式,又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影响。"历难不死"母题在侠义公案小说中的大量使用还有作者从小说艺术方面的考虑,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对这类小说的传播和接受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代公案小说《狄公案》在着重展现狄仁杰清官形象的同时,也对狄仁杰手下出身绿林的乔太、马荣以及江湖之士赵万全等豪侠形象进行了独特的刻画,一方面,这些江湖豪侠虽然不似《三侠五义》等作品中的侠客那样作为主角占据叙事的主要篇幅,但他们依然协助狄仁杰屡破疑案,并体现出粗豪侠义之气;另一方面,该书作者在以传统侠义观念衡量、判定这些人物的过程中也投射出其对于江湖之士、武林侠客重诺好义这一传统美好品格的肯定与倾心。  相似文献   

13.
《武则天四大奇案》,与《龙图耳录》及其原型《龙图公案》的影响分不开。从借题抨击时政这一角度看待《武则天四大奇案》一书,它的思想价值比仅从公案侠义合流的小说角度评价,要高出一大截。该书叙述前三个案件,回环纠结,情节勾连,气氛炽烈,较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徐小明 《文教资料》2014,(16):16-17
侠客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黄天霸是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中最主要的侠客形象,黄天霸的处事方式不仅呈现了道义主旨.还显示了一种实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16.
古人打仗,使用各种兵器,在古典小说里,兵器更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道具。特别是在历史小说,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中,兵器对人物形象塑造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记侠,塑造了一批侠客的形象.《搜神记》在侠客形象的身份(社会的与性别的)、行侠主题和行侠处所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搜神记》中的侠客形象对于研究六朝志怪和后代的侠义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文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文学作品的出现和流行,既“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总是以“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水浒》这部反面教材,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历史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恶劣影响。鲁迅曾经指出:清代公案小说中的侠客,“很象《水浒》中底人物,故其事实虽来自《龙图公案》,而源流则仍出于《水浒》”。鲁迅根据文学创作的继承关系,指出清代公案小说源自《水浒》,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因此,通过分析奴性十足的清代公案小说,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水浒》的反动性和恶劣影响,并进一步揭露《水浒》搞修正主义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19.
清代白话公案小说大量表现鬼神因素,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也不是创作者为了达到令人惊愕的阅读效果,从而在小说里极尽全力叙述鬼神妖魅之事,而是有其直接的目的,那就是满足大众好奇传奇之心,借鬼神调侃讽刺与以神为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视角,将公案作为一种叙事单元,考察其在《水浒传》中所表现出的新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意义,指出《水浒传》为适应小说篇幅的增加、小说体制的变革,有意识地打破传统的公案叙事结构,发展、衍生出了新的叙事形态,丰富了小说中公案的叙事功能,从而推动了明清小说、特别是章回小说中的公案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