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性别角色认识、教材文本中人物角色、学校精神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本文对性别角色教育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主体之一,在个体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回顾了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以此分析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方面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有关理论的探讨,考察女性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指出学校教育中女性性别角色教育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靳松  黄永俊 《文教资料》2009,(26):133-135
性别角色伴随人的一生之中,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发展都有很重大的影响.性别角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现状,力求探析影响男女性别角色差异存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流动儿童群体在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公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流动儿童在上海市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及课堂表现的性别差异为切入点,分析导致流动儿童受教育过程性别差异的原因,以及影响不同性别儿童受教育质量差异的因素,有助于缩小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差距。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及课堂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对上海市10所小学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流动儿童群体尤其是低收入且以体力劳动为主家庭的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最大;这部分儿童所在家庭中传统的"重男"观念对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分工产生了初次影响,而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教师评价再次强化了其性别角色差异,并逐步导致学生课堂行为和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为缩小这一性别差距,除学校教育外,更需要流动人口提升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意识,加强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单亲家庭中儿童性别角色的移位及其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是的社会性之一,也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单条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单亲的子女性别角色的获得又常常是被忽略的问题。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是在外部化的影响以及自身的认知发展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单亲家庭儿童易出现性别角色的移位。本根据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实施恰当的性别角色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每个民族和社会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这种传统文化就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途径,运用广播、影视、小说、戏剧等形式,凭借奖励、惩罚等手段,使男女儿童形成与其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而性别角色也就是社会按照人的性别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该社会的个性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性别角色的社会化除了受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影响外,学校教育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又一重要因素。学校教育能够高效地而又非常系统地把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因此,它在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发现当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性别角色教育意识、性别角色教育内容、性别角色教育形式和性别刻板印象四个方面,其中尤其以性别刻板印象问题较为明显或严重。在对上述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对在职学前儿童教师培训,提升其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意识;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性别角色教育内容与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适当措施尽量淡化性别的刻板印象;性别角色教育还应体现出渐进的发展阶段性特点等。  相似文献   

9.
学校生活对小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开拓了儿童视野 ,为他们走入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深刻地影响着他们成长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在促进学生社会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儿童而言 ,社会化的首要内容又是性别角色的形成。因此 ,本文主要从教师队伍、教材内容、伙伴关系三个方面探讨学校生活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一、教师队伍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勿庸置疑 ,教师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教师性别构成、对学生的态度是影响学生两性角色分化的重要因素。儿童走进学校后 ,教师是他们除家庭成员之外的第一批经常接触的成年人 ,…  相似文献   

10.
论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父母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和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从父亲的性别化的行为模式、父亲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与功能、父亲与孩子的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探讨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身份认同、性别行为定型等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 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虽然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文化。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初入社会、接触社会的启蒙期.教师如能通过研究运用同伴交往、群体建设、校园文化等教育方式,科学而系统地把相关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对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将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学校作为一个人的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科学引导青少年性别角色合理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现行小学教科书导向下的教师形象性别角色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其内容也必然受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作为社会成员的男女儿童,也必然会按照社会传统文化的性别要求,被教育、被指导并逐步形成与其性别相适应的社会行为模式,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除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外,学校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材中的性别角色容易反映社会文  相似文献   

13.
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分析,阐述了性别角色双性化的优势和培养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必要性,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并提出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对儿童进行双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教育与男孩女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社会中的一些男孩不再具有男性的典型气质,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人将男孩的性角色错当成性别角色,忽视了对男孩的性别教育造成的。对性别教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和柯尔伯格等著名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性别角色大约形成于2—7岁之间,这正是儿童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可是由于我国的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方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喜好、考察方式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一些男孩女性化倾向加重。为了使儿童更健康地成长,学校和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儿童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及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性别概念和性别知识发展是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过程.要求教育者从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势;对儿童读物和教材中的角色人物做出合理的解释;尊重儿童的兴趣选择,打破男女界限;创设健康文化环境,减轻社会文化压力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为性别所束缚.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把儿童从生物因素为主要特征的自然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叫做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社会化包含着很多不同的内容,如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性别角色的获得等等。而其中性别角色在幼儿健康人格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儿童心理学家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现以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调查情况的个案为依据,侧重分析了家长、教师、社会对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影响,提出了“因性施教,培养集两性优点于一身的儿童”的教育策略,并对双性化人格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角色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表现男女差异的社会行为模式。对两性角色行为的获得,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从仅具有生物差异的男女婴儿,到承担社会认可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应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及儿童的自我社会化等多种因素。其中,生物学的两性差异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前提条件;社会因素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决定作用;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主导作用;儿童的自认和模仿学习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龙双燕 《海外英语》2015,(1):193-194
语言社会化指出,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接受相对应的价值观,形成相应的性别角色。该文详细介绍了语言社会化和性别角色两个概念,并从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儿童性别角色形成中家庭模范的影响作用。该文指出家庭规约的影响及儿童自主的观察模仿,都有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微观过程观察城市中公办和民办学校里流动儿童对性别角色的学习,发现公办和民办小学两种场景下儿童习得性别角色观念和性别角色气质不同;当流动儿童从民办学校场景转换到公办学校时,流动儿童所习得的前一种气质出现了不适应,并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一、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偏见学校是个体性别角色形成的第二个重要场所。个体从六七岁到十八九岁这一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不难理解,学校在个体性别角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学校对性别角色形成及其儿童心理与能力的性别差异的影响作用,研究和讨论较多的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