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一些高校尝试进行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两者的关系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主要就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和我国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涵、产生与发展、实践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发展理念、课程发展进程、课程主修和必修的模式、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给学生的负担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建设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在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思想引领下,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要达到规范化的标准和水平还需进一步的努力。北方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一直强调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998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加  相似文献   

3.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台湾与大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与发展三个历史阶段,自1984年开始,台湾高校普遍开展通识教育。1995年以来,大陆高校开展了文化素质教育,2000年之后,许多高校将“通识教育”概念引入教学计划。对比分析台湾的通识教育和大陆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二者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点,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当前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切中时弊,顺应潮流,涉及根本”的。文化素质教育是贯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与通识课程和通识教育不同。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应该是融合的,科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而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最主要的载体就是课程,教师应在课程的讲授中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领会一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回顾我国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十余年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识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在通识教育中贯彻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平台上实施通识教育,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内涵,使其在中国大学教育中深深扎根。  相似文献   

7.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在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的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并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从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则无论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还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围绕国外通识教育及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本理念,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了高校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精华,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学科为核心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0.
从哈佛通识教育到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从分析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入手,在介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理念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并提出了建设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导向明确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遗憾——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十五载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年来取得一系列可视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全面发展;但相对于形式的繁荣而言,在无形的大学生文明素质和精神世界层面,其成效并不显著。本文在探讨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瓶颈的现状与原因基础上,探索通过经典研习的课程设置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宗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教育部经过审核,批准104所高校新建6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这是继1998年首批批准53所高校建立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后,教育部在新的时期加强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经验推广、普及的重要措施。在本次审核中,湖北大学获批独立建立基地。本文主要结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问题,谈点认识和思考。一、关于“素质”、“文化素质”及其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定位“素质”一词有三种解释: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事物本来的性质;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1]“文化素质”中的“素质”,其意大致等同于“…  相似文献   

13.
自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以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已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我们对我国较早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6所大学的大二、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内涵、课程开发、课程方案的认识,结果发现:许多学生并不十分清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涵和理念,没有机会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他们迫切希望了解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方案的相关信息并获得有计划的选课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核心课程与辅修课程结合、主课堂与校内外活动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感悟结合的“三个结合”课程建设构想是大学语文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开设文化素质课程是高校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文化素质课程改革,提高文化素质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着重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信息整合策略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文化素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及其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梳理了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以台湾"清华大学"和元智大学为例分析了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组织机构与课程,同时,结合大陆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反思,指出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在国家教委(教育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华中理工大学不断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工作,经过全校的共同努力,已初步形成了由三个层次、六个方面构成的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系。我们认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但建构课程体系是其中基础性的工作,因为对于高等学校来说,课程教育毕竟是主渠道,其他文化素质教育形式,如举办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都需要第一课堂的课程教育作为基础。因此,第一课堂建设应是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关于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加深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始于1994年一些理工院校。这一新事物引起教育部(当时名国家教委)高教司的重视。1995年9月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会议。同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举办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报告会。报告会的讲稿...  相似文献   

19.
构建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调查了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的六条原则,构建了三大类的课程体系,阐述了该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化素质教育观念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形式,但在现实教育中,它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呈现出很大的滞后性和缺陷。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定位和特点,准确定位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目标;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内容与结构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并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