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利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试验本)(以下简称“试验本”)第三册Ⅱ讲述的方法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仪器较多,不便于配套.一般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没有灵敏温度计,厚壁容器与胶塞、气针的配套也较为困难, 第二,可见度较小,不便于观察.大多数学生只能看到胶塞被气体冲出的现象,温度计示数只能由教师或个别学生读出. 笔者改用“压缩引火仪”,并交演示为分组实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方法如下: (1)将压缩引火仪的活塞抽出,清除玻璃筒…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在"电容器的电容"一节中,教材采用灵敏电流计显示电容器充、放电现象的实验,由于灵敏电流计较小,演示时指针偏转可见度不大,为了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和直观性,笔者用2个反向并联的LED替代灵敏电流计,设计制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能源环境"这一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阐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本人上网查阅了有关新能源的资料,然后经过多次实践,成功设计了"温差发电"演示实验,效果相当理想.一、实验原理取两种不同的金属丝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个接头存在温差时,回路中将形成温度梯度和电子数密度梯度,从而产生温差电动势(实际上温差电动势是由汤姆孙电动势和珀耳帖电动势联合组成).在温差电动势的作用下,回路中将产生电流.二、实验器材漆包线50 cm、镍铬丝30 cm,演示灵敏电流计一只,打火机一个,蜡烛一支.三、实验方法将漆包线(铜芯)、镍铬丝两种金属丝的一端绞合在一起,然后按漆包线、灵敏电流计、镍铬丝连接,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1所示),做下面实验.用点燃的蜡烛给加热点(绞合端)加热,使两接头存在温差,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明显偏转,这说明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相似文献   

4.
陈林锋  傅兴锋 《物理教师》2005,26(11):35-35
本刊2005年第5期刊登了《开发“地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有趣实验》,原文(部分)摘录如下:“在讲授‘电磁感应现象’一课时,我把教材中的3个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组织学生做利用地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有趣实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做法如下:如图1,在教室内,用一条长导线的两端接在电流计上,导线与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请两个学生在相距7~8m处朝东西两侧站立,像跳绳子一样摇动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线做切割地磁场运动.我们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闭合电路中有电流产生.”笔者认为该实验的可行性值得商榷,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韦冬梅 《考试周刊》2009,(17):206-206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学生实验中灵敏电流计损坏严重,本文作者对损坏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到了仪器损坏的原因,并对描绘电场等势线实验演示器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6.
马清河 《中学理科》2006,(10):58-58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认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童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 演示实验目的——明确化 若使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演示实验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并且根据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精心准备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围绕目的要求处理好实验和讲课的关系,精心设计好演示的程序,适时地科学地选择好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和实验时机,并向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和思考的问题。在课前对于没有把握做成功的实验事先进行试验,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研究和摸索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课堂中实验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8.
弹性碰撞演示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演示实验,但教师做起来很不容易,为此,笔利用flash制作了演示课件,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山区农村中学的实验条件较差,但广大教师若能按照前辈们倡导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实验思想,就地取材,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做实验器材,自制一些简易的仪器或零件做实验,就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学习物理并不神秘.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52面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是利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珠,来演示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变成导体的实验.下面是笔者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和易得的实验器材对这一演示实验的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10.
吴永新 《化学教学》2000,(1):21-22,23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克服困难,挖掘条件进行实验教学.一、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示范操作的过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学生好模仿,因此,教师演示不仅要规范,还要熟练、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实验课前,我总是认真做好预做工作,掌握好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时间等作好精心充分的准备.每次演示实验前先向学生…  相似文献   

11.
彭强 《甘肃教育》2005,(9):59-59
布朗运动实验的演示在物理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该演示实验材料的选取,课本中建议布朗运动的演示实验材料用花粉来做,但在实际教学中是不现实的。第一,受到季节的限制。教学本课时,不一定有适合变验的花可用来采集花粉。  相似文献   

12.
周字杰 《学周刊C版》2011,(1):171-172
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实验教学经验,介绍了在新课标下.如何根据知识内容的不同.开展不同形式的实验教学。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开展实验探究。教师不要把实验教学约束在实验室里,只要方便操作.在教室内也一样可以进行.也不要拘束于教材上安排的探究实验.只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利的.可以进行实验的都应该尽可能地开展实验。在可视性强、操作方便、安全的前提下,教材上明确了探究的章节知识要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去探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教材上没有要求分组的实验探究也要尽量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教材上明确指出的演示实验要尽可能做演示:对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没有要求演示的知识,要尽量进行演示;不方便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又难以理解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课中实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又是不可避免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在讲台下经过仔细观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据此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解。演示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教师引出课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怎样实现实验的高效,  相似文献   

14.
对“曲线运动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中有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 ,教材里这个实验太粗略 ,一般情况下这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不明显 ,使教学很难有说服力 ,笔者通过对这一演示实验的探索、改进 ,使这个实验能够达到其目的 ,效果相当好 ,而且还参加了全市创新课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是这个实验的改进情况 .教材里的实验有几个问题 :1.用手给小球一初速度 ,小球初速度难以确定 ,效果难保证 .2 .实验桌不水平、不光滑 ,小球不受外力时难做到直线运动 .3.小球做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之间区别不明显 .4 .磁铁…  相似文献   

15.
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中有电流间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目前还没有该实验配套的演示装置。我们在新课教学中按教材示意图自己动手制做了演示装置,但演示时发现现象很不明显,难以察觉。我们对该实验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改进了实验器材和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增加了较多的演示实验。经调查,在有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不做演示实验,由“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这是教学态度问题,在老教师中比较多见。②做了演示实验,没有可见度,做前排同学连药品、仪器都看不到。这是教学质量问题,在新教师中较多见。③老师包办演示实验。好像规定了演示实验就是老师做,不能学生做。这是教学观念问题,这在新老教师中都存在。为此我有如下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LC电磁振荡演示实验的参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LC电磁振荡的演示实验,多少年来一直是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难点.由于物理课本中只给出实验电路(如图1)而没有给出决定演示实验效果的L、C、G和E的具体元器件的规格参数,物理教学参考书中也没有介绍如何选择电路元器件参数,这使得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准备演示实验时,常常因电路参数选择设计不当而导致演示失败.笔者认为,只要针对影响实验演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演示实验是电工学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在电工学教学中起着演示新课、理解概念等作用。当前电工学演示实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不愿做、害怕做、盲目做实验,为确保演示实验在电工学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教师应创造条件开展实验,精心设计实验程序,引入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相似文献   

19.
物理实验经常需要灯作为演示仪器,发光二极管相比传统的白炽灯、纳光灯等光源,具有体积小、寿命长、价格便宜、发光效率高等特点。在物理实验中灵活地应用LED,可以增强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一、LED在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中的应用原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是使用电流计来测量电路中有无感应电流和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在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时,在演示实验前,需要先验证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而指针偏转现象由于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物理》(第二册)“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一节中,讲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传递”现象.在课本第11面有两个演示实验,其中“摩擦和加热使铁块的温度升高”这个实验要在课堂上演示不大方便,且实验效果欠形象直观,特别是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的“热是如何传递”的问题,这一实验无法说明.笔者在反复琢磨后,设计了一种能形象直观地演示热“传递”的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