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眼进程不同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探讨白内障进展程度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视力一眼≤0.2,另一眼≥0.6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视力≤0.2眼为A组,视力≥0.6眼为B组,分别对其双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检查。结果A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297.65±364.66(cells/mm^2),变异系数(56.65±7.28)%,六角形细胞比例(35.06±5.45)%;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570.46±340.25(cells/mm^2),变异系数(47.59±7.03)%,六角形细胞比例(41.97±5.19)%.A,B两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展程度的加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减少,显示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凋亡可能与白内障的进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Phcao)手术中使用低温灌注液,以防止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把乳酸钠林格氏液经低温处理后,于手术开始时取出使用。将行Ⅳ、Ⅴ级硬核白内障Phcao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使用低温灌注液组)和对照组(使用常温灌注液组),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结果,术后角膜水肿方面实验组较对照组轻;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实验组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硬核白内障Phcao手术中使用低温灌注液,可有效降低术中产生的热效应,减轻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人工晶体(IOL)植入联合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只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人工晶体(IOL)植入联合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硅油取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再发,人工晶体移位,硅油残留等特殊并发症.结论:该联合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硬核白内障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Ⅳ、Ⅴ级硬核白内障146眼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和手法小切口摘出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结果手法小切口摘出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后囊破裂低于超乳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中手法小切口摘出术角膜水肿,反应性虹膜炎较超乳组轻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硬核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较好,手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联合巩膜扣带术。结果:12例患者视网膜均复位且视力提高,随访2~18月,有2例发生后发障,行YAG激光治疗,未见视网膜复发性脱离。结论:对一些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可进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联合巩膜扣带术,这样既扫除了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及术后的观察障碍,又不耽误视网膜脱离的治疗,还可以术后增加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例(7只眼)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在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术(CCC)后植入CTR,然后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人工晶状体(PC-IOL)囊袋内植入.[结果]术后7只眼PC-IOL均处于正位,无倾斜或明显偏斜.随访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2眼0.5,3眼0.6和2眼0.8,未见有何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患者,术中应用CTR有利于手操作,防止术后PC-IOL偏位,可加快视力的恢复.CTR对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者手术是一有用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已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的263例(513眼)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进行各项干眼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术后1周至3月与术前比较干眼症状加重、角膜荧光着色眼数明显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泪液分泌量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出现干眼症状例数较少,各项泪液学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干眼症可防可控,但需加强手术前筛选和积极进行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8.
探讨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对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5例(105眼)白内障患者,年龄为69.89±10.04岁(30~92岁),术前分别用德国Heine视网膜视力计和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检测患者的术后预测视力,与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和德国Heine视网膜视力计测量的预测视力分别为0.13±0.04和0.17±0.11,术后1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为0.07±0.03,三者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差异较小。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预测视力符合率为66.67%(两者之间相差≤2行)。晶状体重度混浊和合并眼部疾病如青光眼、黄斑前膜、糖尿病性眼底病变等是其影响因素。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能有效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但在重度白内障和合并眼底其他疾病的患者应结合相关临床检查做综合性评估。  相似文献   

9.
检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CAS)前后的脑血管反应性(CVR),分析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前与术后的脑血管反应性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与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试验组)4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10名,采用德国DWL MDX 0630型TCD检测仪,检测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3个月的CVR,对照组患者亦同期随访.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VMR、BHI、CRC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双侧VMR、BHI、CRC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VMR、BHI、CRC值术前与术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及3个月无明显差异.3.呼气末CO2分压(PCO2):对照组与试验组呼气末CO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重度狭窄患者CVR明显减低,CAS术改善了CVR.2.CVR对于CAS术前评估及术后疗效的随访是较好的临床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规模化高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手术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2006年6月-2007年8月297例高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的护理配合。结果297例手术顺利进行,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培养了一支业务娴熟、配合默契的护理团队。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是规模化白内障高龄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术成功的基础,完美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细致的护理是手术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是致盲眼病,手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主要治疗方法.丽水市中心医院在2003~2006年间对21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体会,认为白内障患者手术期护理的关键是眼部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的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术后反应性葡萄膜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与糖皮质激素球结膜下注射对白内障术后反应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120只眼白内障术后继发葡萄膜炎患者,其中40例61只眼用糖皮质激素点眼液滴眼,根据炎症程度选择滴眼频率,每次1滴,40例59只眼用糖皮质激素球结膜下注射。根据炎症的程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注射,每组均用药至炎症消退,并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滴眼液滴眼。[结果]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组及球结膜下注射组治疗3周后炎症全部消退,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膜下注射组有明显的球结膜充血,球结膜下出血、水肿、疼痛等副作用。[结论]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局部滴眼能有效治疗白内障术后反应性葡萄膜炎。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是由许多因素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混浊,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导入眼内,是混浊变硬的晶体粉碎后呈乳状,再通过灌注将乳化后的晶体抽吸出来,从而达到摘除白内障,再植入人工晶体的目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操作简便、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无需缝合、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白内障病人所接受.但患者多数由于年龄较大,往往伴有全身性疾病,增加了此手术的风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为148位老年人施行了该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该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3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积极控制血糖,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积极做好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有效的控制血糖,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非球面和球面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术前角膜散光1.0~3.0D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5例(70眼),其中非球面(IQToric)组32例(35眼)植入AcrysofIQToricIOL(SN6AT),球面(Toric)组33例(35眼)植入AcrysofToric10L(SN601Yr),术后3月评估2组间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残余散光和轴位旋转,并采用CSV-1000E对比敏感测试仪分别进行明视状态、暗视状态及暗视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术后3月非球面组和球面组的裸眼视力分别为LogMAR0.18±0.12和LogMAR0.19±0.12;矫正视力分别为LogMAR0.07±0.09和LogMAR0.08±0.10;残余散光分别为(0.47±0.29)D和(0.54±0.33)D;轴位旋转分别为3.51±1.76度和3.62±1.85度,2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组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中高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明显高于球面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QTo.ricIOL和ToricIOL均可有效及安全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角膜散光,其中IQToric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更优于Toric10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福尔马林气体对眼组织的损害。方法:回顾分析1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进行常规的眼科检查,巩膜外加压术中所用的硅胶块及玻璃体切割术中使用的硅胶管均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全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果:12例患者均产生了不同的术后并发症,5例行裂孔部冷凝及巩膜外硅胶块加压患者手术后2个月~半年出现硅胶块外露出结膜。7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及注气术患者手术后第2~3天开始出现角膜哈气样混浊,持续时间最少28d,有2例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福尔马林可对眼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应避免使用福尔马林消毒或条件所限时应尽量清除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方法: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saer epithelid keretmileusis,LASEK)原理是通过在角膜上皮分离出一个角膜瓣,然后用激光进行切削,最后角膜上皮瓣复位,并配戴角膜接触镜3d。本文对在我院接受LASE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1例(42眼)进行随访,年龄22.3±4.0岁,平均术前等球镜为-8.57D±2.15D(-5.00D~-11.0D),平均角膜厚度496μm(462~530μm),平均随访时间6.5月;术后常规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混浊程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等情况。结果:1.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采用Fantes标准分级,21例中19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级,2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5级,但无屈光回退。2.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个月内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和超过矫正视力的20例,占总例数的95.2%。1例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二行,占总例数的4.8%。3.术后屈光状态:术后10d时平均屈光度为 0.52±0.87D,术后3个月为 0.37±1.21D,术后6个月为 0.12±0.87D者20例,占95.2%。4.本组观察:角膜上皮瓣的厚度有差异,上皮瓣的厚薄与是否配戴接触镜有关,与配戴接触镜时间长短有关,配戴10年以上接触镜者角膜上皮明显变薄。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安全。高度近视术后haze发病率低,无明显屈光回退发生,本组病例较少,有待于更多样本、更长时间临床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18.
比较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局部和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将82例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对照组(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各41例。两组分别有3例和4例患者失随访,其余7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8 d。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节点的ODI评分较术前也显著下降(P<0.05)。术后,两组在各时间节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疗效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脊柱内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术后硬膜外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疗效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痔剥离内痔切除并结扎加注射术的手术方法对Ⅲ、Ⅳ期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58例Ⅲ、Ⅳ期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2例、对照组176例.治疗组采取外痔剥离切除内痔结扎加注射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治疗术式.结果两组治愈时间、水肿、肛门不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残留皮赘差异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和排尿障碍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痔剥离切除内痔结扎加注射术可以明显缩短治愈时间、改善水肿和肛门不适,减少术后残留皮赘.  相似文献   

20.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组14例为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者,冠心病组49例行冠脉内支架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4天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测得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正常组术前与术后LVESV、LVEDV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术后LVESV、LVEDV显著小于术前(P<0.001),LVEF显著高于术前(P<0.001)。结果表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冠心病患者PCI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