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词汇就是做饭的米,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只有不断地积累和总结,语言的习得和生成才会变得容易,才会顺理成章.下面结合我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做法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注意点 1.不要过于集中教学词汇 记忆单纯的词汇本身是很枯燥无味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集中教学词汇,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为难情绪也会与日俱增,极其不利于我们语言课堂的开展.词汇教学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在句子中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相似文献   

2.
<正>语篇意识是指教师要有语言的滚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即结合教材将新知与旧知巧妙融合,寓语言学习于语言操练中、寓语言操练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中学习、积累、运用英语,培养语感。简单地说,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由词串句,由句串篇",使英语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滚雪球的过程。笔者以《Our School》一课为教学案例来阐述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基于语篇的有效教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2010,(6):24-26
一、语言规律语言是有规律的,本文在这里只想谈谈与学习汉字有关的一条最基本的语言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词是语言结构中具有特定意义而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一般来说,词是反映事物概念的。学生学习语言掌握的词汇越多、知识就越丰富,  相似文献   

4.
不论何种语言,词汇均是构成句、段、篇、章最为基本单位。学生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是英语学生者运用所学英语知识最为直观的体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明确词汇教学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开展词汇教学活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引言: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能否切实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突破学生记忆单词这一难关,本文依据教材特点和英语语言功能需要阐明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提供了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笔者所采用的方法,教学生应用词汇特点以及记忆特点,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学会记忆词汇,使学生自主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记忆、扩大和掌握词汇,从而提高他们词汇记忆和学习能力.为进入高校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任务为核心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种先进教育思想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教学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教学的主线。学生有了具体的动力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同时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
词汇教学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对词汇教学的探讨一直没有中断过。这学期的公开课我选取了PEP 5 Unit 5 "My New Room" B let's learn词汇课,我尝试运用整体语言观下的教学理念,将词汇放在一个整体的语言情景中教学,操练和巩固,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听课老师的反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词汇教学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呢?在此,我想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并分享我对这节课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课堂教学出现了新局面。这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重视语言功能的运用,兼顾语言知识的学习;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任务导学,引导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将语法放入语境中教,他们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透彻,也更容易通过相关实践活动将这些语法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4 Road safety中Grammar time和Fun time的教学,探讨教师如何围绕语篇和语境开展语法教学。1.立足单元话题,搭建语法支架。用单元话题开展核心词汇的发散式学习。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词汇教学,教师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在语法板块中教词汇,教师应该通过一个具体的语境将核心词  相似文献   

10.
什么才是英语"真课"?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学目标要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目标中总是会提到"运用"。的确,只有体现"运用"才能和"真课"联系起来。"运用"就意味着学生能用英语思考、做事情和进行交流。"好课"不在于"激情四射",而  相似文献   

11.
季春燕 《成才之路》2014,(25):77-77
正所谓Storylin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故事情节、故事主线,它贯穿文本始终,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对于陶冶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有着启发性与引导性的积极作用。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秉承"语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词汇教学原则,尝试以storyline的教学引导方式,开发学生词汇想象与整合能力,扩充学生英语词汇储备量,引导学生们学会穿针引线学单词,顺藤摸瓜记单词,灵活多变用单词,从而让单词不再  相似文献   

12.
<正>牛津小学英语A板块的教学提倡整体教学,要求把新授词放在对话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完整地感悟,忌支离破碎地逐个解释拓展新单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我们在进行语篇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一些教学实践的初探和学习,笔者认为在语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语篇教学的情景创设要体现真实性;语篇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是英语语言教学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之一。突出词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在中学阶段所学的、会考、高考大纲所要求掌握的一定数量词汇的词义、词类转换、词的搭配和用法,而且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造句和翻译的语言交际活动,加强运用英语的能力,加深印象以予区别比较:更重要的是突出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相似文献   

14.
廖琴 《教师》2015,(9):92
学好外语的关键是词汇,词汇在学生英语学习及英语语言运用过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因此,词汇教学在仁爱版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教学步骤,只有开展好词汇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席前凤 《考试周刊》2011,(38):130-131
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进行词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语篇教学中实施词汇教学,能让学生以旧带新,在具体语境和实际运用中感知、运用和掌握新词汇,从而有效增强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潘文霞 《考试周刊》2011,(83):80-81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文化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语言各要素中的基本要素,因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讲,词汇教学不能为教词汇而教词汇,文化差异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所谓任务型教学,主要是提倡学生在参与活动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交际性和有目的的交互活动来掌握语言,即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能够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应当重视语文材料本身,即字、词、句、篇的积累与学习,应当重视语言实践,即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学习。诚然,这种积累不是孤立的,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思想”,让学生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同时,学好语言的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直觉,是一种语文修养,一种能够迅速领会和感悟语言文字内在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通过接触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逐渐养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充分了解汉语言文字的意义和表达规律,才能提高语感,才能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奥妙和精彩。  相似文献   

19.
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不断积累词汇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词汇教学贯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为了提高词汇的教学效率,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要适时地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词汇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教材使用以来,教材容量增加,词汇量剧增,词汇的学习成为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本文中提供了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生应用词汇特点以及记忆特点,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学会记忆词汇,使学生“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地进行自主记忆,扩大、掌握词汇,从而提高他们词汇记忆和学习能力,为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