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孩子的心灵,如初绽的花儿,纯洁、稚嫩,经不起狂风暴雨。然而,有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却会遇到各种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家庭经济问题……这些都会强烈地刺激幼儿稚嫩的心灵,甚至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必须面对这些问题时,父母该如何为他们撑起一把心灵的小伞,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心理困难,增强抵御"风雨"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由于离异家庭的增多.使一个个单亲子女(其中也包括父母一方丧亡的子女)被推向社会和学校.这些孩子,长期处在父母矛盾的漩涡中,父母的争吵、殴打已经挫伤了他们稚嫩的心灵.父母离异后,他们倍感失落,心理和性格都发生很大变化:有的骄横自私,有的伤感孤独,有的什么都恨,在班上用小刀刻桌子,用脏拖把画墙壁,有的期负弱小同学……有的以游戏机为伴,以录像放映室为家.孤独、自卑、逆反、报复等心理,严重摧残着单亲子女的心灵,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也给班集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看着孩子画画儿,我心想:孩子还小,感情很脆弱,那幼小的童心需要父母的抚慰与关爱。也许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就会刺伤他们稚嫩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博览     
警惕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危机父母离异,孩子将不得不生活在一个不再健全的家庭。失去原本健全的爱,加之单亲家庭中的父母一方的某些心理偏差,和来自外界的有意或无意的伤害,致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创伤,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一是忧郁、自卑。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  相似文献   

5.
成绩优秀的孩子享受着父母、老师的宠爱,容易产生虚荣、自大、自私等倾向。《优生之困》中所讲述的优生的点滴表现,就是他们这种心理倾向的反映。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为绩优生心灵导航。  相似文献   

6.
爱可以搭建心灵的桥梁,叩开孩子的心扉;爱可以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给孩子以自尊心;爱可以点亮心灵的灯盏,给孩子以上进心;爱可以呵护稚嫩的心灵,给孩子以自信心。我们要做好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让爱来温暖他们的心灵,叩开他们稚嫩的心扉,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成绩优秀的孩子享受着父母、老师的宠爱,容易产生虚荣、自大、自私等倾向.<优生之困>中所讲述的优生的点滴表现,就是他们这种心理倾向的反映.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为绩优生心灵导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不断增高,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父母的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抹上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他们在最需要家庭温暖的时候,得到的却是父母残缺的爱,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完整的。因此,他们中大多数性格孤僻、意志消沉、自卑心理重、缺乏信心、不愿与人交往,有的甚至沾染不良的社会习气,面对这些心理偏差的孩子,作为班主任,只能用爱心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抹去他们心中的阴影,使其茁壮成  相似文献   

9.
杨学刚 《天津教育》2013,(15):35-36
“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拉起孩子稚嫩的小手,就是把家长的信赖和厚望放入心中,把孩子的未来和希望扛在肩上。我们愿和年轻的父母们一起努力,让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有着许多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务工,不能经常回家陪自己的孩子。由于这些孩子所处的地区交通不发达,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都比较落后,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丰富,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感成为了很多人的研究对象。学习语文可以让这些儿童从文字中感受情感,开拓眼界。因此本文将分析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拓展留守儿童的视野,抚慰他们的心灵。一、留守儿童特殊性格与心理形成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电视节目没有等级之分,常常是全家大人孩子一起看一部电视剧,有很多镜头可能根本不适合孩子看。那些少儿不宜的镜头对孩子稚嫩的心灵有什么影响?这些影响到底会带给孩子什么?希望我们对孩子的采访能引起成人的关注,当孩子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父母们会多些考虑。  相似文献   

12.
中学时代被许多心理学家称做心理的“狂飙期”,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绪处于急剧波动之中。通过专家们大量的调查统计和我在日常心理咨询中的积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青春期的特殊的心理特征是造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冲突的内在原因,而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教育出现偏差则是激发亲子矛盾的外因。让我们揭开孩子变得“不听话”的表象,去探究处于矛盾漩涡中的青春的心灵世界。1.在人格上,存在着独立性和依赖性之间的矛盾。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生理上的成人化,使他们觉得他们应与父母有平等的…  相似文献   

13.
离婚对于父母来说,也许是痛苦的结束,但由于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教师和家长应对此高度重视,在心理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使他们也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日益上升 ,我国离异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稚嫩的心灵铸成了难以名状的伤痛 ,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笔者在这里仅就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离异后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及其责任。首先 ,离异父母对离异后的子女教养问题应有个正确的认识。孩子是无辜的 ,无论夫妻间有什么恩恩怨怨 ,对孩子的教养和责任是自始至终 ,合乎情理的。有了正确认识后 ,在处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就会得当 ,从而使孩子受创伤的心灵有所慰藉。其次 ,父母间应尽可能地达成较为一致的、具体合理的教养…  相似文献   

15.
我们班有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有很多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和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由于远离父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很多问题。祖父母、外祖父母和亲友毕竟代替不了父母。他们平日里也就是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对于孩子的学习要么是不管不问,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孩子的生活,不是过于溺爱,就是放任自流。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个性比较封闭,性格古怪。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真空。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过早地缺失父母亲情,会给其带来心灵上的伤害;寄人篱下的生活体验,又会使一部分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甚至造成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把握孩子的心理脉搏,帮孩子及时调整状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父母就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学会与孩子沟通。  相似文献   

17.
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 ,该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呢 ?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这就需要拥有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沟通。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 ,就要靠沟通。今天的孩子是中国第一批在电视机和电脑前长大的孩子。虽然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 ,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慢慢地 ,孩子向父母关闭了心灵的大门 ,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与成人沟通 ,是今天的孩子 ,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精神需要。他们从小生长在“成人世界”里 ,是家庭的“个体户” ,他们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 ,更渴望与父母沟通 ,与…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在父母离异后由于缺少亲人关爱、心理失衡等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便成了"问题"孩子,而这些孩子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解决的。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采取教育措施,使这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只要你走近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功人物,或翻阅他们的传记,你就会发现,这些人物的父母并不是都曾经很深入地研究过如何教育子女,然后按照某一个方案或模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这些父母们无一例外,都曾经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与孩子始终保留着一条心灵交流的通道,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想法,支持孩子去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而曾经作为孩子的他们,也了解父母的愿望和想法,父母既在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父母又是可以一起玩耍、一起交谈的好朋友,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始终是相通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给我们…  相似文献   

20.
赵丽娟 《山东教育科研》2010,(3):F0003-F0003
一、农村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一)农村留守儿童迅速增多,许多未成年人得不到父母的抚爱。近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他们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未成年人的父母不在身边,由老人或亲戚来行使监护权。而这些监护人很少能与未成年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他们得不到父母的抚爱,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未成年人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