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化社会,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因其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完备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能够适应学员自主学习的需要,满足不同学习人群终身学习的需要,适合开展高中后、大学后教育等在职成人教育,大大地推动了学习化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自主学习,建立完善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开展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支点。我校围绕远程开放教育的状态给山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服务支持和保障,较好地解决师生分离而产生的学习困难,提出一套适合山区电大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具体方案,建立起功能较完善、操作性强兼具地方特色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切实提高了山区电大的办学质量,满足了电大学员远程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远程开放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获得充分的学习支持,而开放式学习有赖于在线学习支持服务水平的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支持服务增添了新的内涵,它的构建应该符合远程教育特点、针对用户需求,依托技术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研究,这样才能适应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完善需要,才能满足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获得了巨大发展,与此教育形式相适应的教学制度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备受关注。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建立一种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并最终学会学习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远程开放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习支持服务:开放大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大学是以全民与全面为立足点,以为终身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为核心的自治的远程学习大学。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转型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学历导向型向学习导向型的转型。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要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学习需求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设计学习支持服务工作。要将整个开放远程教育组织变为向远程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的组织。工作方式是服务;评价尺度是服务;成功关键还是服务。完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确保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的广播电视大学通过充分发挥其系统办学的优势,为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学习场所、学习资源、学习辅导等支持服务,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然而,随着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不断深入,电大要适应新形势下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要求,更好地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服务,使之"学有其所、学有其教、学有其效",电大系统必须进行更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重庆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课题组对本市开放教育试点单位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就重庆电大在远程开放教育中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手段及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几点思考,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远程开放教育。  相似文献   

8.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们在谈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时候,经常提到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这一概念。随着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观念的日益普及,以及学生的客观需要,学习支持服务这一概念也逐渐为远程教育界所关注和认同,并在研究中广泛采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是广播电视大学落实教育部《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今后 3年— 5年重点实施的 6个项目之一。   1.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概念   学习支持服务(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开放办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强调从学习和学习者…  相似文献   

9.
发展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不仅需要完善的硬软件,还需要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小组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观念已经形成,远程开放教育呈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要从改变服务理念着手,提高远程开放教育读者的信息素质,整合各种资源,运用更好的读者服务模式,为远程开放教育做好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切普惠性、公益性、福利性的终身教育文化制度,其本质就是对人个体和社会尊严文化价值的认同和确认。开放大学组织各办学单位共同签订能相互认可的"终身学习互认书",有助于打造"社区课程超市",实现"学习资历的统一文化认可";全面建设"体系学分银行",实现"学习质量的相互文化认定";发展完善"优势专业菜单",实现"学习水平的相互文化认证",逐步建构并完善其社区发展认证文化;促进其打造自身的"优势型在线课程云",形成一个多触角、兼容式、立体化的社区远程开放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培育出具有开放大学校本特色的社区发展服务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在开放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以精品课程和公开课为代表的课程开放已经被广大市民学习和使用,但各层面的课程开放学习支持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还是空白。在课程开放、自适应、标准化等建设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立体化、多通道等多维的设计思路,我们为全民终身教育设计了灵活、开放、高效、便捷的学习支持系统。课程开放学习支持系统不单单是一个狭义上的网上学习平台,它更是一个能够容纳课程开放规则、管理、运行的立体化系统平台,包括学习平台、管理平台、学分银行以及其他课程开放所必备的支持环境。我们还将课程开放学习支持系统与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要搞好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和学习管理工作 ,除须有必要的技术支持外 ,建立完善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系统是开展好现代远程教育的必备条件 ,由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系统可提供日常的教学服务与管理 ,确保学生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地进行远距离学习。  相似文献   

14.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作为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它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搞好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素质教育,寻求正确的素质教育的方法,创新素质教育途径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张志鹏  赵迪 《成人教育》2021,41(2):31-36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教育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新进展。学习型自组织成为社区教育的新兴主体,一方面通过学习型自组织可以将资源转变为社区教育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型自组织能够开发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在学习型自组织发展的推动下,社区层面初步形成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进一步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应将发展学习型自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区终身学习中采取志愿服务“银行”活动;在条件成熟的社区积极开办社区学院;促进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等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远程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了教学传输平台,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三十年来电大系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样性、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的办学目标下,远程教育在教与学上呈灵活性、开放性特点,这一特点适应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远程教育在开放、质量、服务要迈出更大的步伐,同时,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并积极探索与其他类型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渠道和方法,为人民接受教育进行多种选择提供条件,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面向学习者,是开放大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基层电大要成功实现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就必须转变办学和管理模式,遵循学习型城市建设思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学习者的开放式学习环境,为当地的求学者提供资源丰富、服务统一、成本低廉的学习支持服务,为本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8.
电大引领社区教育,具有机制、技术、资源和体系等战略优势。在社会转型形势下,电大引领社区教育需要确立服务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人本教育、开放教育的战略方向,并着眼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从增进校地共建常态化沟通、加快教育模式社区化改造、探索教育实施实体化运作、推动教育服务的最大化覆盖、强化教育保障的立体化支持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电大系统如何转型并融入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一要更新一个办学理念,从单纯的成人学历补偿教育走向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并重;二要壮大两翼办学实体,强化学历成人教育与全民非学历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三要实施三大强校战略,以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四要实施四项重点工程,改善办学硬件,建设学习资源,提升学习者素质,推进社会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五要争取五项顶层设计,构建合适的办学体系,构筑合理的学校框架,构思合情的学习激励机制,构造合规的学分银行,构建合法的现代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