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技资源是科技创造性劳动的物质基础,是直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科技资源的稀缺性与期待效用最大化特征决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是各国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优先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阐述了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意义,并结合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政策.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科技活动的原动力,对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产出与周边省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紧缺的科技人力资源成为制约贵州省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从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及产出情况分析其配置现状,探讨贵州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优化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具体发展目标。要实现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发展,则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以保证贵州省科技活动的良好开展并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到贵州省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队伍素质以及科技人力资源结构均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科技资源是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核心资源,如何优化配置是关系到陕西未来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大量的数据调查为基础,论述了陕西科技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优化配置的因素,最后提出了陕西科技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其中还实证分析了陕西科技资源对经济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沈阳市在以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配置;发挥服务功能,整合政府和社会服务资源,实现技术的及时转化;发挥管理功能,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校合并后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实际 ,围绕高校校内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的构建 ,论述了构建高校校内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的必要性 ,构建高校校内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的原则、具体设想和预期效果 ,构建校内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的监督机制。认为 ,构建高校校内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必须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 ,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建立分级管理模式 ,健全校、院 (系 )两级学术组织 ,推行目标管理 ,向下延伸监督部门的职能 ,促进高校内部管理模式由过程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科技跨越发展政策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科技跨越发展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包括,跨越发展论、后发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自主创新的突出功能与作用、宏观主体多为后发国家、基础较为薄弱、资源集约配置和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是科技跨越发展政策选择的基本特征。中国科技跨越发展政策选择路径应突出知识创新并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国的社会制度优势以实现科技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体现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跨越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科技创新资源公共服务需求,基于互联网思维教育理念,探索互联网+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模式,结合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实践,从推进管理机制改革、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创新服务等方面,阐述推进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创新举措,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政府遵循科技和城市发展规律,整合、优化配置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人才引进和培养、技术研发转化、知识产权战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极具实际操作意义的举措,以培育“物尽其效、人尽其才、财尽其值、技尽其用”的科技创新环境,实现政府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校公用房是高校进行各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以清华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公用房资源配置的管理模式、高校公用房管理配置的历史沿革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对高校公用房管理优化配置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制度建设是高校公用房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深层次因素,同时分析了与高校公用房资源定额配置模型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在模型实际测算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和国际规范化管理标准,针对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对优质资源的内在需求,结合当前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凸显的管理瓶颈问题和共性矛盾,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并创建了一种较为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管理模式。该模式能够保障资源共享平台统筹、协调、可持续运行,还有利于解决目前共享平台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若干共性矛盾。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给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正在改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链的关系,认为科技创新决定着产业链的深度和高度。其次探讨了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价值链提升的机理,指出科技创新能够促进文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前提是必须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主要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生产要素资源和市场要素资源等。最后探讨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路径: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推动文化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素的集合,包括科技财力资源要素、科技人力资源要素、科技物力资源要素以及科技信息资源要素等所有资金、人才和科技条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将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目的是整合科技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进行有效地配置和融合,优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和调控科技活动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适应国际国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实现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建议,对高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全面实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科技资源相当丰富,高等教育在科研与发展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国家科研发展领域的贡献也非常突出.优化配置科技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并提高科技的产出效益,不仅是加拿大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源泉,还是直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5.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管理是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可得到的有限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本组织既定目标动态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整合活动说明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目前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科学管理的对策与创新模式,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目标,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积极实施"2011计划",构建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是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的有效保障。以管理协同理论为依据,文章从沟通协调机制、开放共享机制、整合支配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等角度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进行了探索,并根据四大机制的内容与特点,对其实现路径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管理机制。该长效机制通过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管理,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规划、资源调配和经费保障。实施结果表明:长效机制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变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凸显了系统创新的战略性影响和作用。作为一种创新环境的变化,系统资源的战略配置力比单一技术能力更为突出。系统创新赋予诸多要素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形式和新作用,不仅构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且推动了创新体制和管理形式的快速换位,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互动效应,整合市场资源和资本力量,实现基于系统创新的宏观调控与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分析和评价既有利于地方高校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改进高校科研工作管理,又可以为宏观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安徽省地方高校为样本。通过建立分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10年地方高校四个维度的创新能力和总体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并建议安徽地方高校在注重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重点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提高产出效率和知识市场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