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条件变化,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确定单位“1”及有关量对应的分率。2.使学生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正确地列式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列式计算:(1)一堆货物的(1/3)是40吨,这堆货物是多少吨?  相似文献   

2.
正确找出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此类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经过认真分析、总结,认为单位“1”在分数应用题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总数与部分数类型,总数一般是单位“1”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与总数作比较关系,部分数作为比较量,总数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一般是单位“1”。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我国人口数是部分数,世界人口数是总数,那么世界人口数是单位“1”。又如,一堆煤有30吨,第一周用去15,第二周用去25,两周各用去多少吨?第一周和第二周用去煤的吨数是部分数,30吨煤为总数,因此30吨煤…  相似文献   

3.
对待数学问题,我们应该认真仔细。如果不仔细思考,凭感觉答题,是会"上当受骗"的。如果你不信,那就试着解答下面这两道题吧!例1.有一个工人,他第1天运沙1吨堆在一片空地上,第2天他运沙1/22吨,第3天他运沙1/4吨,第4天他运沙1/8吨,第5天他运沙1/(16)吨,……他每天运的沙都是前一天的一半,长年累月不止,并让子子孙孙接着做。空地上的沙可以堆到多大?  相似文献   

4.
一天“,14”和29“41吨”高高兴兴地去逛数学城。他们路过小数的家门口时,热情的小数们齐声喊道“:‘双胞胎’朋友,快进来坐坐吧!”“41”和“14吨”不约而同地说“:我们不是‘双胞胎’。”“怎么不是呀,你们不就是一个‘吨’字之差吗?”小数们诧异地说。“41”说“:小数朋友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4分,取其中1份的数就是我,我能大也能小。譬如,一堆煤20吨,我的41就是20×41=(5吨);如果一堆煤是2吨,那么我的41就是2×14=21(吨),比第一堆少得多了。小数朋友们,你们看出来了吧,我的大小是由单位‘1’的量的大小来决定的。单位‘1’的量代表的…  相似文献   

5.
俞孝武同志在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的《概念教学中常见错误的试析》一文,对教师的教学确实是有帮助的。但该文中所举“1/2就是一半”是属于对概念的内涵没有揭示清楚的一例,我认为是不妥的。“1/2”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1份的数。这里的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如一块田,一堆苹果,一班学生等。“一半”也是对单位“1”而言,表示单位“1”的一半。既可以表示一个东西的一半,一个计量单位的一半,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一半。例如,一堆苹果是  相似文献   

6.
通用五年制九册53~54面分数应用题例3和例4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方程或算术解法去解答较为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为此,我对教学作了如下安排,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复习(1)口答(5分钟,幻灯出示题目):①100米的1/2是多少米?②一堆煤的1/3是30吨,这堆煤共多少吨?③一桶油的1/5是20公斤,这桶油有多少公斤?学生答完,教师问:“上面三题各是些什么样的分数应用题?”“怎样求题目里的比较量和标准量?”  相似文献   

7.
左秋梅同志: 您好。《湖南教育》编辑部转来了您给编辑同志的信。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大牛比小牛多吃了1/2”的理解。理解这句话的方法之一,可用“扩句”办法,将其扩展为“大牛一天比小牛一天多吃的草量相当于小牛一天吃草量的1/2”。这种思路,是把小牛吃草量看作单位“1”。我认为,以一堆草为单位1,把  相似文献   

8.
对待数学问题,有时我们如果不仔细思索,只凭一时的感觉,那是会上当受骗的。 有一个工人,第一天担沙1吨堆在这儿,第二天又担沙1/2吨堆在这儿,第三天又担沙1/4吨堆在这儿,第四天又担沙儿,第五天又担沙1/16吨堆在这儿……每天他担沙的吨数都是前一天的一半,成年累月不止并传之子子孙孙。这儿的沙可以堆成多大?  相似文献   

9.
数学活动课上,黄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堆煤,第一次运走它的3/4,第二次运走余下的2/5,第三次全部运完。已知第三次比第二次多运走8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分数(包括百分数,下同)应用题中的对应数呢?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堆煤,用去15吨,占总数的3/5,还剩下10吨。因为用去的15吨相当于这堆煤的3/5,所以,15吨与分率3/5相对应,我们把这两个数叫做对应数。很明显,10吨的对应分率是(1-3/5)。  相似文献   

11.
“巧解”与“巧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是发散思维的结晶;后者是概念混淆、知识错位的反应。在应用题教学中,防范“巧合”,提倡“巧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格与求异创新的思维品格,这是造就创造型人材的需要。“巧合”是指某一已知条件在特定数值的情况下,用某种不合算理的方法演算的结果恰好与正确答案相同。例如:甲乙两堆煤共180吨,运走甲堆的1/4和  相似文献   

12.
一、填空。(20分) 1.三十亿零六百六十万零六百写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 2.5吨50千克=( )吨 5.5时=( )分 3.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  相似文献   

13.
在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不统一常常是制约解题思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为此,统一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环节,我根据自已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两种统一单位“1”的方法。 一、从不变量入手统一单位“1”。 就是从题目数量关系的变化中找出一个不变量,设这个不变量为单位“1”,再统一单位“1”的思考方法。 例1 某车间,缺勤人数是出勤人数的1/8。后来又有1人请假,这时缺勤人数是出勤人数的1/7。问这个车间共有多少人? 解法一:1/8和1/7的单位“1”不统一,1人请假前后,缺勤人数在变,出勤人数在变,但车间的总人数却不变。抓住了这个不变量,把它设为单位“1”。原来缺勤人数是出勤人数的1/8,即出勤人数平均分成8份,缺勤人数是这样的1份,车间总人数为8 1=9(份),则缺勤人数是车间总人数的1/(8 1)。同理,根据后来又有1人请假,缺勤人数是出勤人数的1/7得:缺勤人数是车间总人数的1/(7 1)。两种情况缺勤人数相差1人,对应分  相似文献   

14.
例1 甲乙两个果园共摘果107吨,这天,甲园售出它的3/5,乙园售出它1/4,剩下的果子,甲园比园还多6吨,这两个果园共摘果多少吨?由题目条件可知:甲园的(1-3/5)比乙园的(1-1/4)多6吨.即甲园的2/5比乙园的3/4多6吨.这里的2/5和3/4分别是指甲园摘果量的2/5和乙园摘果量的3/4,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比较.因此,必须先统一单位,然后遵照“量率对应”原则,寻找量率对应关系,化为分数基本应用题后求解.该题属于“已知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比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多(少)几”一类分数应用题,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现以例1为例,介绍两种统一单位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讲分数应用题时,有的老师往往教给学生的方法是看题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单位“1”是已知用乘法,单位“1”是未知就用除法。结果学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错误百出,教学效果较差。 我在讲分数应用题时,主要是教给学生画好线段图,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 例1.某工厂四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四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教学步骤是: (1)判断题中谁是单位“1”。 (2)比原计划节约1/9,1/9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1/9表示实际比计划节约的占原计划的1/9。 (3)画好线段图,有了对1/9的正确理解,学生不难画出线段图。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一堆煤,烧去15后,再运进51,现在的煤()。A.比原来重B.比原来轻C.与原来同样重D.无法确定分析与解:从题目条件可知,“烧去15”是指烧去这堆煤的51,是把这堆煤的重量看作单位“1”;“再运进15”是指运进剩下煤的15,是把剩下煤的重量看作单位“1”。由于这堆煤的  相似文献   

17.
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单位1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拿棋子活动。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在桌面上摆出4颗棋子,把它平均分成4份,拿走1份。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问:“你拿走了几颗?1份是这堆棋子的几分之几?剩下的是这堆棋子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出:1份是这堆棋子的,是1个。3份是这堆棋子的,是3个。然后,又要求学生摆出8颗棋子,把它平均分成4份,拿走1份,问学生同样的问题。学生答出:拿走2颗,1份是这堆棋子的,3份是这堆棋子的。接着,要学生摆16颗棋子,同样平均分成4份,又问学生同样的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确地理解应用题题意,是弄清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应用题的类型多,结构比较复杂,小学生在理解应用题题意时,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为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除应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根本方法外,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辅助方法。 一、倒过来想想。 有的应用题顺着已知条件思考,不容易弄清数量关系。如果倒过来想想,数量关系就明显了。例如:甲堆煤比乙堆煤多12吨,乙堆煤比甲堆煤少1/4。甲乙两堆煤各重多少吨?这道题,我们把“甲堆煤比乙堆煤多12吨”倒过来想想,就是“乙  相似文献   

19.
有些复杂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用一般方法解比较繁难。如果用比和比例的方法来解,既可以开阔学生解题思路,也有利于沟通知识问的内在联系。试解一例如下:原题:甲乙两堆煤共300吨,甲堆煤的比乙堆煤的多55吨,两堆煤各有多少吨?解法(一):甲堆煤的*比乙堆’”’‘““”““”””””5————”_,。1。。。。。I。。1。^2煤的车多55吨,即甲堆煤的一个子——”“4”——“’『””””””“5比乙堆煤的一个个多55吨。先求”“”””””“4————“”—“_,。____^2‘2_l出申堆煤里有几个冬:l十条一2夸…  相似文献   

20.
有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含有几个分率,且这些分率所对应的单位“1”又不统一。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常常是先统一单位“1”再解答。[题目]建筑工地运来一批水泥,第一天用了总数的1/4,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用了1/3,第三天比第一天少用了1/3,这时还剩下15吨水泥没用。这批水泥共有多少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