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台孙姓     
孙姓起源源头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源头有三:一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有惠孙,惠孙的孙子武仲,以惠孙的孙作为自己的姓,是为孙姓,武仲为孙姓始祖.二出自芈姓.楚国王室为芈姓.春秋时楚王室后裔孙叔敖因有大功,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孙为姓,所以这支孙姓出自芈姓.三出自妫姓.西周初周武王封舜后裔妫满于陈(今河南准阳),谥陈胡公,陈胡公后裔陈完逃到齐国,改姓田,齐景公赐田完后裔田书孙姓,这支孙姓实出于妫姓.  相似文献   

2.
郑金洪 《寻根》2013,(1):134-138
康姓主要来源有三:一是出自姬姓,为康叔后裔。《通志·氏族略》载周武王幼弟康叔谥号“康”,其后人以谥号为氏,姓康。二是出自外族。据《汉书》《旧唐书》等记载,古代西域有康居国(在今巴尔咯什湖和成海之间)、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曾受汉唐管辖,出使来中国的王子和使者中有居留不返者,其后裔就以原国为姓。  相似文献   

3.
郑金洪 《寻根》2010,(1):131-135
<正>回族丁溯源丁姓有汉族丁和回族丁,民族渊源有别。汉族丁始于商、周。商诸侯丁国,为周武王伐纣所灭,国人以丁为姓。姜子牙子姜伋谥号丁,子孙以丁为姓,发族于山  相似文献   

4.
楚庄 《寻根》2007,(1):103-103
关于“姓从何来”问题,我以为我家有一桩可述之事,即我家“楚”姓的来源。我父亲楚图南,曾多次和我提到“楚”姓的由来:我家祖上原姓“盛”,我的曾祖父盛毓兰,在童年时因战乱由临安(云南建水)逃难,同行者另有一少年同伴,在颠沛流离中互相扶持。但凶年饥岁,老弱转乎沟壑,同行少年中途死亡。当逃难时,两童子都背着祖宗牌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班姓探源     
李英斌 《寻根》2002,(5):104-107
据《中华姓氏大全》载,班姓来源有二说:一是楚国若敖(熊仪)的孙子 於(字子文)生后被弃于诸梦泽,吃虎乳长大,因虎有斑纹,以班为姓,《西溪丛谈》认为班应作“斑”;另一说是班氏为楚国令尹班的后代(见《风俗通》),《通志·世族》则云:班以名氏为姓,谓强生班,因氏焉。其实两说同出一源。远祖追根春秋时代楚国熊生熊仪,谓之若敖。其后有子文,子孙以为姓(不作“斗”,另有“斗”姓,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姓氏。《宋史》有斗盖)。《史记·楚世家》称若敖出于芈姓。鬻熊之后,以熊为姓。熊姓的来源相传为黄帝有熊氏之后;另一说是周成…  相似文献   

6.
郑金洪 《寻根》2008,(1):132-135
江姓溯源 江姓源自黄帝裔孙伯益之后,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赢。伯益子三:长曰大廉,为秦、赵先祖;次曰若木,传费、徐;三曰思成,任夏的大理(管理司法),元仲十三代赢济,助周武王伐纣有功,爵封于江(今河南息县),传至赢济十七代孙赢贞,于周襄王廿九年(公元前623年),即楚穆王三年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姓,溯源元仲为江姓始祖。  相似文献   

7.
李乔 《寻根》2005,(4):114-115
石姓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中原许多诸侯国,如卫、郑、齐、楚、宋、魏等国部已出现了石姓。根据有关史籍记载,石姓主要有四个来源,三个出自姬姓,分别为春秋卫国大夫石诺;晋国大臣杨食我及郑国公孙段之后;一个出自子姓,为宋国公子段之后。  相似文献   

8.
郑金洪  郑俊娅 《寻根》2014,(6):137-139
胡姓溯源胡姓源出有三:一是出自妫氏:《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虞舜妫氏后裔33世孙胡公满,封于陈(在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胡公满子二,长申公以父满公谥号姓胡,次日公以国号姓陈,胡陈同祖同宗。二是出自姬、归姓。《通志·氏族略》载:周朝有一支姬姓人建立胡国(在今河南郾城),又有一支归姓建胡国(在今安徽阜阳),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及国人都以胡为姓,世代相沿。  相似文献   

9.
郑清森 《寻根》2014,(6):134-136
中国姓氏,各有其源,或以国名为姓,或以封地名称为姓等。宋国为周代十二诸侯国之一,始封于西周初年,殷帝乙之长子启为宋国的开国君主,公元前286年宋国为齐、楚、魏三国所灭。宋国共经历了26世,32位国君,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延续近760年。  相似文献   

10.
李欢欢 《寻根》2022,(2):127-128
叶姓,是中国古老姓氏之一.楚庄王之孙、左司马沈尹戌在与吴国作战时阵亡,楚昭王封其子沈诸梁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后裔以封邑为姓.这是叶姓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叶、沈同源,而后又世代繁衍,多有徙居,因而支派繁多.明清时期,叶姓向各地分迁,逐渐形成了现代叶姓的分布格局.在历史上有诸多闻名的叶姓家族,例如宋代叶梦得后裔吴中叶氏...  相似文献   

11.
袁仲一 《寻根》2002,(4):88-95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姓赢名政。公元前246年庄襄王去世,赢政继立为秦王,22岁(前238年)亲理朝政。当时,秦国已是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赢政发动了兼并战争,至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相似文献   

12.
郑金洪 《寻根》2011,(2):138-141
连姓溯源据《姓氏考略》载:"连姓出自黄帝裔孙颛顼的曾孙陆终三子惠连之后。"其后裔就以他的字为姓。《姓氏考略》又载:"楚连尹、连敖,皆官名,以官为氏,望出上党。"上党,秦置郡,今山西沁水以东地区,即连姓上党郡望由来。  相似文献   

13.
是姓探源     
苏慎 《寻根》2005,(5):96-97
是姓,是已有1800年历史的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将其列为“罕见姓”。据统计,目前全国是姓人口约有8000余人,许多县、市没有此姓,而在常州及其邻近的无锡、江阴、宜兴等地,是姓人口约有4000多人,可见常州的是姓为全国是姓人口的50%。  相似文献   

14.
丰富多彩的楚文化,是我国酉周至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楚艺术,又是楚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回顾楚艺术的研究历程,是在考古资料不断丰富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以及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资料,多学科相互结合进行研究,使楚艺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向前推进。因此,今后的楚艺术研究,仍然应当加强楚艺术的基础研究工作,并着重注意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楚文物的问题什么是楚文物!简单而言,楚文物就是楚国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遗留下…  相似文献   

15.
杨学勇 《寻根》2005,(4):19-22
我们一般所认为的“百家姓”中的诸姓,如赵、钱、孙、李等姓,实质上按姓的本意来说只能叫作“氏”,而不能称为“姓”。姓的成因只有一种,即“女生为姓”(郑樵《通志》)。真正意义上的姓(古姓)是不多的,见于《春秋》的有22个,顾炎武说:“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  相似文献   

16.
“覃”字读音考辨覃承勤覃,本古字。作姓,当读秦(qn)。在中国姓氏中,覃氏并非偏姓。覃氏现有苗裔400万,广播国内9省(区)、海外15国,涉国内13个民族。按人口计,在全国5660个姓中,占第193位。中国习惯称前列之500个姓为大姓,覃氏亦在大姓之...  相似文献   

17.
应重视楚艺术中的原逻辑思维邵学海我们对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审美观念的认识,在楚艺术面世以前,都是从《庄子》、《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抽绎、归纳出来的。甚至,自本世纪30年代起,楚文物作为一种文化的形态逐渐引起世人注目以后,《庄子》、《楚辞》仍然是诠释楚艺术的...  相似文献   

18.
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永君 《寻根》2008,(2):48-55
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在我国古籍中现身频频。前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年号则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现就所知,将四者来龙去脉略加辨析考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我国从古到今一共用过四千多个姓,可以说是不少。但比起日本来,就不足为奇了。日本仅现在使用的姓就有11万之多,其中常用的有400多个。在全世界,日本是姓最多的国家之一。有趣的是,日本又是使用姓最晚的国家,算起来,日本人真正有姓不过一百多年。古代日本,只有贵族有姓,叫做氏、姓、苗字,严格地说这些算不上真正的姓,只是贵族的家号,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血缘远近。到了7世纪中叶,大化改革废除了世袭的贵族称号,武士、商人和村里有权势的人都可以向政府申请取姓。这算是有了真正意义的姓。但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  相似文献   

20.
郑金洪 《寻根》2003,(3):133-135
《左传·襄公廿五年》记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说的是阏父为周的陶正即主管制陶之官,有功得到周文王赏识,把长女大姬下嫁给阏父子胡公为妻,“以备三恪”。恪为客异文,古制灭国不灭祭祀,周武王克殷后,分封虞、夏、殷之后为三恪,封阏父子妫满于陈,建立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以奉虞舜之祀。妫满去世后谥胡公,传至20代公廿三年(前479年)为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是为陈姓由来,妫满为陈姓始祖。陈国后裔有的以首任国君妫满谥号胡公为胡姓。此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