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伴随着通信、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班主任常规工作中重要一环的特殊教育形式——家访,正在逐渐演变成为“电话访”、“短信访”或“网络聊天访”等形式。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于是很多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正在忽略和放弃面对面的家访形式。科技家访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家访变得更加快捷、直接和便利,但这种优势但背后带来的却是距离的产生、情感的疏远和冷淡,这对于新时期我们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学生问题的顺利解决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2.
家访,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当今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在学校和家长之间,如果没有形成家校“合力”,那么,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成。有些时候,家访更容易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难题,特别是针对一些问题学生、留守学生的及时家访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家访新花样     
一提起家访,很多学生就会惊慌失措,他们认为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所以总是以一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希望老师尽量不要家访。大多数教师家访时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家访的时问,学生的家庭背景,谈话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但这样的家访,有时会流于形式,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一定的负担,教师付出很多,效果却不一定明显。如果改变一下形式,使学生和老师解除误会,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振清  胡湘亭 《教师》2008,(24):24-24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家访,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访也要慎重“初战”,做好初次家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余慧娟 《贵州教育》2010,(11):23-24
“大家访”活动是全省教育系统开展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以上门走访、电话访谈、短信访谈(家校通)等多样化形式与学生及其家庭进行“零距离”沟通。2009年9月以来。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共有24.8万余名教师参与“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共家访学生107.9万余人次。“大家访”活动作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师德建设,借助家庭和社会力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我们编发以下文章。以馈读者。  相似文献   

6.
家访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但由于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又比较忙,给老师的家访带来诸多不便。班里召开家长会,越是差生,其家长越不参加。而家长会大多数都是要针对差生解决或说明一些问题的,往往形成“拉锯战”,老师越找家长越不来,家长越不来而老师越要上门找,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由“家访”变为“校访”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家访时机的选择“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到家。”一些学生常这样哼唱着,以表达老师家访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其实,教师家访是很必要的,学生们也不反对所有教师的家访,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时候去家访,家访时都向家长谈些什么。我们的体会是,在时间的选择上,最好防患...  相似文献   

8.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重要的“特殊群体”。大学生资助工作实行“精准资助”是高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政策,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标的科学管理方式。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可打通家校合力育人“最后一公里”,对提升高校精准资助和育人成效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赵辉 《陕西教育》2014,(7):78-7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我全程参与了“大家访”活动,从中也了解到更多翔实的学校期待解决的一手资料,特别是对家访在促进师生沟通、家校互动,创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可否认“大家访”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在让老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况的同时,也从看到的一些问题中,引发我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钱淑芳家访是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最终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本期推出这三篇文章,具体谈在家访时,如何采取恰当的形式,如何解决“报喜”与“报忧”以及农村学校教师如何进行家访等问题,希望能对广大班主任老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钱淑芳家访是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最终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本期推出这三篇文章,具体谈在家访时,如何采取恰当的形式,如何解决“报喜”与“报忧”以及农村学校教师如何进行家访等问题,希望能对广大班主任老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钱淑芳家访是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最终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本期推出这三篇文章,具体谈在家访时,如何采取恰当的形式,如何解决“报喜”与“报忧”以及农村学校教师如何进行家访等问题,希望能对广大班主任老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家访“四忌”宋建栋家访,是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是班主任实施个别帮助、因人施教的重要前提;是使“学校─—社会─—家庭”形成一条龙式全程教育、全方位督促学生进步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班主任不仅应重视家访、坚持家访,而且还应注意家访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学校地处偏远山村,学校和班级召开学生家长会的机会就很少,平时的家校互动主要靠班主任约上几个科任教师走村串户登门家访。自从我们这儿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后,我这个“老班”就找到了一种“快捷、高效”的家访方式——电话“家访”。  相似文献   

16.
家访的艺术     
随着现代化通讯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似乎已渐渐地被人忽视了,但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它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它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群聊家访     
《初中生》2011,(25)
不少家庭担心贫富状况、父母离婚等“隐私”外泄,成为婉拒老师家访这一不容忽视的新现象。随着手机、网络等通讯手段的日益便捷,一种叫做“群聊式”的新式家访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登门家访。这被认为“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能知 《湖南教育》2002,(14):29-29
家访有利于学校与家庭更深层次地沟通信息。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发现和搜集家庭教育的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开好家长会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实例。实践表明,有些问题不家访就不能发现和解决,家访往往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果。家访有利于加强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感。目前,不少家长因忙于工作而放松了对孩子管教。对此,班主任通过家访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一份责任,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访有利于增进老师、家长与学生情感的交流。班主任老师放弃业余时间和节假日休息走访学生家庭…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通讯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还要不要上门家访?怎样家访?这是新时期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对此,笔者所在的合肥市稻香村小学从去年开始,在全较大范围内开展家访活动,目前全校学生中教师家访面已达到80%。根据对家访过程结果的相关调查分析,笔者以为,新时期家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必要途径,而且应结合时代特点进一步改进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20.
家访三步曲     
家访是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和特征。但要使家访工作对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家访艺术,即通常要经历“三步曲”:一步曲:确定目的,充分准备。根据其目的不同,家访可分为新生家访、特殊幼儿家访、突发事件家访等不同类型,教师必须要明确每次家访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新生入园家访,教师可预先设计有关幼儿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兴趣、习惯等方面的调查表请家长填写;如果是针对个别幼儿特殊情况的家访,则需要事先对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