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丁零零” ,晚上吃饭时间 ,我家的电话骤然响起。我急忙拿起话筒 :“喂 ,你好!请问哪位?”“殷老师 ,我是函函的妈妈……”噢 ,打电话的是我班一位小朋友的妈妈 ,她在询问她的女儿函函近期在幼儿园的情况。我热情地介绍了函函小朋友的近况 ,函函妈听完 ,非常真诚地说了声“谢谢” ,并说一定要和老师密切配合把孩子教育好。放下电话 ,我默默地对电话说了声谢谢。电话 ,它是连接我和家长的纽带 ,有了它 ,我工作起来更加方便 ,更加得心应手。以前我和家长联系主要靠家长会或家访 ,但是家长会每学期召开一两次 ,家访也不太方便 ,这时若某个孩子…  相似文献   

2.
那天,几位同事闲聊时聊到家长会,不由让我也想起了开家长会的一些事情。小时候,我读书那会儿好像没有什么家长会。那时候老师有什么需要和家长交流沟通的事,一般都是个对个地上门家访。可现在,或许是市场经济使生活节奏加快了,老师已全然没了那份挨个上门家访的“闲情”。如今老师需要传达什么精神或与家长沟通什么事儿,便会向家长们统一发送一张三指宽的纸条儿——《家长会通知》。家长们接到这通知,便如同接到法院的传票一般,鲜  相似文献   

3.
左强 《教育》2009,(4):40-41
最近,薛女士有些事想不明白:她的女儿,就读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青园街小学的刘园园(化名),今年已经上5年级了,可是除了开家长会之外,就没见班主任露过面,也从没去她家坐进行过家访。薛女士有些疑惑:“记得以前我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去同学家里家访,可现在的老师好像都不来了,别人家里的孩子,也没听说老师来家访过的。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暴跳如雷地将他扯出教室,大声呵斥道:“去找你家长来!家长不来,休想进教室!”这个学生急忙哀求:“老师,你打我骂我都可以,千万不要找家长,我保证再也不犯了”。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找家长”真有魔力!据这位老帅说,对调皮的学生光靠说理根本不行,你说一句,他顶两句,教师既不能打又不能骂,只好“找家长”。因为家长听说孩子惹  相似文献   

5.
邓燕 《广西教育》2005,(11A):22-23
教育需要沟通,以往家校沟通的方式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常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现在信息时代,“家校通”为学校与家长们之间构建了及时沟通信息的网络平台,成为老师、家长、学生相互交流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6.
“讨论式家长会”是指针对教育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展开相互交流、探讨、对话的家长会形式。它与传统家长会的区别在于:1#传统家长会的内容由教师独自确定,内容单一“;讨论式家长会”的内容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确定,内容丰富。2#传统家长会中教师当主角唱独角戏,家长当配角被动听“;讨论式家长会”中,家长与教师同为主角,都带着问题有备而来,有话要说。3#传统家长会中,教师台上讲,家长台下听“;讨论式家长会”上,教师与家长相邻而坐,平等对话。“讨论式家长会”的具体步骤是:1#会前,教师根据平日观察、与家长的交流,找…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多是以家长会、成绩单、家访、个别电话联系等基本形式进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时间、地点的限制,家长往往不能及时地与老师沟通,也不能频繁地打老师的电话。从老师的角度讲,上班期间往往很难找到家长,而下班之后又要忙于备课和家务,要将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久而久之,家长与学校之间便会形成一片教育上的“真空地带”……  相似文献   

8.
七、八十年代,教我们的老师经常进行“家访”,老师、家长和学生常常在和谐、亲切的氛围中交换意见,教育效果很好。而今,随着自己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老师的家访也逐步被电话访问、网络访问、家长会、家长访校等形式所取代。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9.
变味的“家长会”黄彬,万荣林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其本意是加强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共同将学生培养成材。然而,不少中小学的家长会正在走调变味,使学生闻风丧胆,使家长望而生畏。家长会变为“告状会”在家长会上,老师...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家访,家长也需“校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家访是应尽的职责,但从实际情况看,往往力不从心。教师的工作十分繁忙: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组织课外活动等等,晚上不时还需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学校召开家长会,由于家长多,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与家长沟通主要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等形成。单纯进行这种“事后型”的传统家校沟通方式显然令家校双方感到力不从心。班主任要管理数十名学生,时间、精力都有限,很难做到适时与几十名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家长想要真正接触到孩子在校园里的成长“脉搏”,只能在晚上给老师打  相似文献   

12.
作为老师,我常对学生进行家访,而在家访中我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话——“孩子不怕我。”“不怕我”本该是好事,它体现了孩子与家长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可是,一些家长所说的“孩子不怕我”却是饱含了家教中的“无奈”。意思是孩  相似文献   

13.
高一年级安排家长会,每个班总有一部分家长对学校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看法和要求,尤其是涉及到老师工作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等问题时,有些家长会显得非常激动甚至冲动,这种情绪也会“自然地”感染其他成绩不好孩子的家长;孩子成绩的下降(哪怕是在应该接受的下降范围)总会让我们的家长非常敏感,甚至到“疯狂”的地步。家长因何为“分”而“狂”,如何回应他们,总是令不少班主任很是头疼。  相似文献   

14.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15.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协调好三方关系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家庭与学校的协调是通过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来实现的。家访、家长会、“家校通”都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又要召开家长会了”。听到领导布置任务,我的心里就打起了鼓:这家长会每个学期都要开,怎么开得有价值呢,怎么开才能有意义呢?我应该动脑筋才对。放学后,我细细回忆开学来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班级里组织的一些竞赛,孩子取得的一些成绩,平时与家长交流时遇到的问题。我为什么不征求一下家长的意思,家长会应该怎么开才好?主意有了,我开始联系家长。先找几个平时在与孩子沟通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家长:你认为平时家庭教育中有什么困惑吗?你需要老师提供什么帮助吗?小伟的家长实话实说:“老师呀,我们都没有什么文化,孩子学习又不自觉,晚上问他作业…  相似文献   

17.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18.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学生不欢迎教师家访,原因是惟恐教师在家长面前“告状”。由此,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了“报喜式”家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第一,出示“安民告示”。在每一学期初,我都告诉学生,老师这一学期会到你们家去家访,反映你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起为老师准备好家访的“礼物”,比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等。学生听后个个精神振奋,积极表现自己。第二,及时上门送“礼”。我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努力寻找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寒假开始了,我兴致勃勃地乘上了“家访”这次专列,穿梭于学生家长之间,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我的心里暖烘烘的。一天,我来到了“刺头”晓琪家。一提起他来,我的心里就有气,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努力,不守纪律,与同学关系紧张,常常为一点小事争吵打架,我们班经常因为他被政教处扣分。几次家长会,他的家长总是找理由回避,不是这儿忙就是那儿忙。这次家访,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要好好地教训一下这父子俩。一到他家,他爸爸就迫不及待地道歉:“老师,我都不好意思见您了,孩子净给您添麻烦,惹您生气,请您多多担待。”我一时变得“语无伦次”,不知从…  相似文献   

20.
徐卫 《四川教育》2012,(2):33-33
“家访”一般有i种情况:一是学生在近一段时间里出了什么问题,家长又没能到学校来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无奈之下老师只好亲自登门造访,这是一种被迫性的家访;二是学校有硬性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家访,于是,老师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孩子的家庭进行探访,这是一种半主动半被动的家访;三是教师出于对某位学生特别的关注,认为有必要与家长交流沟通.于是进行主动性的家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