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淑芸  徐艳夏 《教师》2008,(20):36-3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作文评改教学更是令语文老师头痛的一件大事。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目前,作文评改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绝大多数老师选择的教师评改,另一种是学生评改。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师评改,虽然教师付出的很多,但是收效甚微。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背着学生改作文是“徒劳无功”。而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文评改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问题,不少教师依然沿用"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殊不知,这种评改方法不仅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打击了学生参与作文教学活动的热情与兴趣。所以,改进作文评改的方式,提高作文评改的效率,迫在眉睫。我们不妨采用互评互改式作文评改方法,通过学生互评交流、教师再评、学生修改、学生再评交流、教师对比再评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去.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更对教师及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作文需要改进以往的评改思维,灵活创新,探索出更加适合新时代语文教学的策略.以往的语文评改策略都是老师单向评改,不能让学生充分领悟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改难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呼声。作文评改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本文不仅阐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还分析了"最优化原则的有关作文评改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作文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他们认识自然和社会,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作文教学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与低是他们语文素养的体现,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极其重视.作文教学中"写"是重要的一部分,但"评"和"改"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认为把评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文批改历来是语文教师头痛的事.语文教师头晕脑胀.改一次作文如搬一座山,疲于奔命.而学生只看分数,不看评改,更不对作文作修改,教师的批改徒劳无益.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个人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老师耗时最大而实效性低微的工作。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不仅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作文评改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学生的作文写完后,常常是笔一放、本一合,万事大吉,至于修改想都没想过,因为那是老师的事。作文上交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宇、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学生拿到被老师修改后的作文,一般只看分数,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不了了之了。“精批细改”的方法,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评改中,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作文修改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成不变的作文教学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由于农村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方法,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写作兴趣。同时教师应该正确运用作文评改这根杠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作文问题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梁彦 《成才之路》2012,(14):23-23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使其养成自觉与人友好相处,帮助别人、共同进步的习惯。一直以来,作文的评改都是让广大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班额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的评改带来了很大难度。教育相关部门又对作文评改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使语文教师不得不占用大量的时间,耗费大量的精力批阅、评改学生的习作。这种状况存在已久,却始终没有找到出路。笔者学习"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学改革理念,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效能,培养学生自主评改的能力,目前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叶桂玉 《师道》2009,(4):36-36
语文教师都有同感:作文批改的压力太大。教师每每要对几十篇习作进行认真阅读,从字词句段到布局谋篇都要精批细改,先眉批后总批,在作文评改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可学生拿到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在意老师的精雕细琢,教师的繁重劳动常常收效甚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主地评改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在努力探寻最优的作文评改方式,以便让自身减压,让学生减负。目前,作文评改的方式因网络的出现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最主要的是让教师和学生都以主体的角色参与进来,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曾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评改作文更难。多少年来,教师累死累活,朱批满篇,学生简单机械,敷衍塞责,作文教学难见起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站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审视,可以明显感到,许多教师的作文评改在策略上存在多方面的缺失。这种评改策略的缺失,实际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全过程,从更广的角度看,其影响甚至还要超出作文教学本身。科学调整评改策略,切实提高作文教学应该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一种理念、一种能力和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14.
快快乐乐教语文,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目标;快快乐乐学作文是所有学生的心愿。在作文教学中,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点睛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大多公式化、模式化,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僵化教条的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改必须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因此,教师应该在作文评改中,渗透人文性的内容,让学生在评改过程中,不仅提高写作水平,也享受到人情味的陶冶。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作文评改一直成为语文教师沉重的负担,虽然眉批、旁批加总批,环环相扣,却收效甚微,事倍功半。笔者认为,要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关键是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作文评改的主体,自己动手,评改作文。在评改中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领悟作文的写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步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教学中,作文批改往往都由教师包办,然而教学效果并不见得很好。其实,作文的批改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由此可见,作文的评改不能忽略学生这个主体,教师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更是让老师们有苦难言。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唱主角。但教师的评改往往耗时费神却收效甚微,而且易受教师主观性的约束而导致千文一面。显然,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作文评改,已成为促进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机会,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温霞 《山东教育》2021,(11):23-23
作文评改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的批阅、点评和修改,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评改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它是作文写作的向导、旗帜和方向。教师作文评改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学生的作文评改呢?笔者的体会感悟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件事。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只强调教师的精批细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新课程强调要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使学生真正受益的作文能力。近几年,我对作文评改进行了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评改的研究和实践,使评改成为学生作文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成为了主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