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那个时期,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负担重,爸爸不可能给我零花钱买小人书,小人书自然就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奢侈品。记得有一阵子,我特别喜欢打篮球,经常参加班级之间的业余篮球赛。有一次,在篮球赛中,我跟班里丁同学为小事吵了一架,结果谁也不理谁,关系闹得  相似文献   

2.
一在我识字到可以阅读的时代,可读的书相当少,而且越来越少,许多东西是不准阅读或者不提倡阅读的。因为可以阅读的东西不多,所以我少年时代就养成了什么都读的习惯,报纸、从百货大楼飘下来的传单、缝纫机的使用说明书、赤脚医生手册、新华字典、小人书、招牌、启事、标语、通  相似文献   

3.
在我小的时候,曾与小人书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书迷”。那时的我,一有空闲,就从暖暖的怀里、袖筒里、书包里、床头柜里、枕头底下摸出一本本心爱的小人书,如饥似渴地捧读着。让我如醉似痴忘记了孤独,忘记了时光,忘记了下地割草喂羊以及周围喧闹的世界。即便是课间十分钟,我的眼睛一刻也不想离开小人书。  相似文献   

4.
我小时候,曾与小人书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书迷”。那时的我,一有空闲,就从暖暖的怀中、书包里、枕头底下摸出一本本心爱的小人书,如饥似渴地捧读着。即便是课间10分钟,我的眼睛一刻也不  相似文献   

5.
<正>人生漫长,但少年时光就那几年。那是漫漫人生的起点,生命刚刚打开,一切正要展开,像朵蓓蕾,孕育着一切可能的金色的梦。“乱”读我少年时代,父母成天忙于生计,顾不上我们。我们就如风雨中一根草一棵树,恣意地生长。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有少年一样,我的阅读也是从翻阅小人书开始的。当然,如果“听”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算一种“读”,我的阅读就应该是从听故事开始的。这些完全不是大人的要求,也不是别人安排、下发的任务,一切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6.
小人书情结     
5月23日 晴 不知何故,我对书的痴迷与生俱来。没上学时,总盼着两个哥哥放学回来,然后翻他们书包,拿他们的书“阅览”。二哥抓住我的这个“软肋”,每每和我争抢东西而束手无策时,他便会迅速跑到灶台下,故意把一张纸翻得哗哗作响,然后装模作样地大声诵读。我踮着脚尖,站在炕台上,想看清楚他在看什么书,是不是我钟情的小人书?小人书有字,也有图画,我不识字,只能看图画,所以当时小人书便成了我的最爱。  相似文献   

7.
我的儿子萌萌,今年五岁了。象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每天从幼儿园一回来,就缠着大人给他讲故事。他爸爸总是不耐烦。我可不,这倒不完全是出于母爱,主要是我也喜欢看小人书。童年时,离我家不远处有个小人书摊。一块绿色的油布上,依次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小人书,周围散乱地放着些砖头和小木板,只要你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班上,有三个“小人书迷”,他们几乎一有空就看“小人书”,有时课下没看完。就在上课时偷着看,“神”都被书中的情节牵走了,哪顾得什么听课。有时被老师发现了,虽不敢再看,可也是心神不定,严重地影响了学习。为此,我大伤脑筋,一度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趁他们不备,将小人书没收。满以为这一着会灵,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他们从公开看转为秘密看了,还由一个人当“小岗哨”,一见我注意了他们,立即就把小人书藏起来。我的“偷袭”也不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9.
<正>迷上小人书我的童年绚丽多彩,因为有小人书陪伴我成长。那是一个贫寒的年代,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除了课本,只有作业本。幸运的是,家里有一个木箱子,里面满是小人书。小人书又叫连环画,老少皆宜。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不是背着筐去田里割草,就是去沟边放羊,这时我总会带上一本小人书,如痴如醉地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小人书。坐着,站着,蹲着,躺着,只要一拿到小人书,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如醉如痴地看起来,时常是一口气看完,才发觉已经坐得屁股麻木,站得腰酸腿疼,蹲得两眼发花。只有躺着看最好,头靠在软软的枕头上,手拿着书本,嗅着浓郁的墨香,躺到柔软的床上,心与书本便开始对话。  相似文献   

11.
诱导     
当我在江阴师范附小四甲班实习的时候,第一节课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上课不到五分钟,一个名叫吴正生的小朋友,拿出小人书放在桌上看,嘴里还不停的叽哩咕噜着:“武松呀,鲁智深呀!”坐在他附近的同学见了,个个不满。有的大喊:“黄老师,吴正生看小人书。”有的高声叫:“把他看的小人书没收!”“拖他出去!”一时教室里闹翻了。面对这个情况,我是多么着急呀!把  相似文献   

12.
我小时侯最迷恋两样东西:一是电影,二是小人书。那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还没有电视,电影也不是想看就能看的,即便看也是翻来覆去的几部老片子。小人书便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我的童年就是看小人书度过的。看小人书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借,二是买。县城的新华书店离我家十多里路。每到星期天,我和伙伴们都要步行赶到那里去看一下。也仅仅是“看一下”,买书对我们这些穷孩子来说是很奢侈的。书店的格局是柜台式的,售货员们站在柜台里面,一边守着那些书一边扯闲篇儿。记得有个麻脸男售货员总有讲不完的笑话,直惹得那几个女售货员整天唧唧咯咯地笑…  相似文献   

13.
财富     
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10多年来订阅的100多本《四川教育》.这10多年,我四次搬家、三次易地,把儿时的玩具、小人书、过时家具……  相似文献   

14.
一天,鹏鹏哭着从学校里跑回家,正在忙碌的爸爸急忙问他:“鹏鹏,为什么哭?是谁欺负你了?”“明华打我了!”“他为什么打你,你说!”爸爸一听就急了,厉声问道。”我和方易、明华在一起看方易的小人书,最后方易说他不要那本小人书了,他仍在地上让我和明华抢,谁抢  相似文献   

15.
朱桂金 《江苏教育》2012,(16):26-27
小人书因小又便于携带,图文并茂,深受儿童的喜爱。早在2001年,我就开始进行小人书阅读教学的尝试,把自己收藏的一万本小人书作为丰富的阅读资源,去改变和充实孩子们的生活,用小人书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搭建起一个阅读与表达的平台,把孩子们引进书的世界。一、读故事——阅读主题的开启读小人书,先从封面看起。一本小  相似文献   

16.
郑文庆 《新教师》2019,(6):78-79
告别学生时代已经进入第31个年头,许多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然而,回眸读书记忆经行处,却是历历在目,飘着书香,暖我心扉。小人书,萌芽阅读兴趣相对于枯燥抽象的语言文字,儿童更乐意亲近色彩纷呈的光影世界,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形象思维所决定的。带领我走进阅读殿堂的,就是一本本画着黑白图画的“小人书”。  相似文献   

17.
星期天去朋友家串门,见屋里地板上零乱地摊放着汽车、飞机等电动玩具,积木、插塑散得满地都是。我小心地举步,仿佛跳着芭蕾,刚想坐进沙发,只见沙发上也是一堆小人书,无奈只好原地站立。朋友不无歉意,忙整理沙发让坐。“冰冰,看你老是把玩具、小人书摊得满屋子都是。”他抱怨着,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卫建民在其《难忘“小人书”》一文中写道:“‘小人书’是用简约的文字,连续的画面,将一部长篇小说或一个长故事浓缩在掌上,用形象诠释原著。这是美术走向儿童和大众的一条重要途径。我现在想,儿时读过的‘小人书’,后来都读了原著,但人物形象,尤其是古典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模样,在我的印象中,仍是‘小人书’中的样子。因此,从小读优秀的‘小人书’,实际是在接受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教育。”下面,我们请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来谈谈“小人书”在他和他那一代人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绝大部分的女孩子童年都会是一个或者很多布娃娃的妈妈,男孩子则无一例外地举着枪。而我从来没有布娃娃,虽然我是那么渴望。每次在小人书与玩具面前我次次选择的是书,妈妈也一直告诉我:孩子,你要学会取舍。  相似文献   

20.
王云霞 《家长》2014,(Z1):86-87
正从那天起,拥有一本自己的小人书,成了我最大的愿望。前几天收拾书橱,翻出几本发黄的小人书,是一套《红楼梦》的连环画。这些巴掌大的小人书,曾陪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小时候的文化生活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家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看小人书就是我最大的乐趣。记得那天哥哥放学回来,一脸神秘的样子,书包也不放下,就钻进里屋去了。我将布帘掀开一条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