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袁世凯在清末政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预备立宪的决策及其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政府为谋求宪政改革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即出自袁世凯建言,经费筹措、随员选拔、炸弹案侦破,袁世凯无不参与其中,颇能助力其事。然而,袁世凯对戴鸿慈、端方考察团在吴樾炸弹案后关于立宪期限的调查不置可否,而对于考察团归抵上海后的立宪期限调查则积极支持,随后更是与考政大臣互为奥援,共同推动清廷颁布仿行宪政上谕。当设置责任内阁的主张失败尤其是被清廷开缺后,袁世凯对宪政改革之难有了新的体认,转而对宪政改革趋向保守。袁世凯之所以在宪政改革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在于其既有通过政治革新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又有借宪政改革在政治漩涡中维护权势的意图。双重目的性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时期袁世凯对待宪政改革的态度,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清末变革时期政府高层官员的政治活动实态以及官场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2.
考察明朝万历皇帝时期党争的起源,应该从历史渊源和政治背景两个角度出发。一方面,中国政治传统里允许官员上书议政,此外,万历帝亲政之初也刻意开放言路,从而为党争提供了言论空间;另一方面,从明代中期就开始形成政治集团之间勾结言官的斗争,这种情况延续到万历朝,并且皇帝和内阁无力压制官员议政,皇帝怠政,不能及时解决争端,内阁拉拢分化言官,挑起党争。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纵横驰骋于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教育、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他在任直隶总督期间,所提出的师范教育思想及进行的实践活动对直隶省近代师范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影响。拟就袁世凯对直隶师范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纵横驰骋于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教育、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他在任直隶总督期间,所提出的师范教育思想及进行的实践活动对直隶省近代师范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影响。拟就袁世凯对直隶师范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政府(1912年3月---1916年6月)执政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袁世凯政府执政时期处于中国教育由传统逐步向近代化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在执政时期,袁世凯政府对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蔡锷作为护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并不是一开始对袁世凯的反动性就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而是通过现实逐渐认识其真正面目。这就使蔡锷从对袁世凯寄予厚望的幻想中解脱出来,最终举起护国的大旗开始讨伐袁世凯。蔡锷的转变是其自身认识的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促进了护国运动的爆发,并为此做出了不朽功勋和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内阁藏书目录》由孙能传、张萱等依据内阁藏书校录编成,其打破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并进行了一定的革新,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官修书目,其在目录学史与藏书史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内阁藏书目录》的类例划分、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从而来充分说明该书目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宋教仁的政党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但其最为重点强调和阐明的有:政党的地位是政治之中心势力;政党形成的条件在于庞大之结合力与有系统有条理真确不破之政见;政党制度是责任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宋教仁的政党思想也有许多积极意义:拨开了社会专制云雾,开启了中国进行政党政治运行的大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阻止了袁世凯帝制复辟的进程,启迪了民智,使政党思想开始融入民众之中。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错综复杂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从各种角度审视。分析和把握武昌起义爆发前后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革命派、清政府、袁世凯北洋集团三者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是客观评价段祺瑞在辛亥革命中活动的前提;全面考察段祺瑞在整个辛亥革命过程中的活动,并与北洋阵营中其它将领的政治表现进行比较,才能对其功过作出充分的评价;探究段祺瑞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与北洋阵营中其他将领有明显不同的原因,对于进一步认识段祺瑞其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黄兴是我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党思想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学者对黄兴政党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党政治思想即政党内阁思想方面,但为了实现政党控制内阁掌握国家权力,黄兴还十分重视政党建设,并形成了政党建设理论。黄兴的政党思想有道德主义、理想主义色彩重,政党思想与政党实践背离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对县知事的监督管理,袁世凯政府时期逐步建立了知事惩戒制度.本文拟从制度创立、主要内容、运作情况等方面,来探究袁世凯政府时期的知事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中心、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人机互动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但在进展过程中仍存在人机互动主体不均衡、互动内容形式化、互动方式狭隘化和互动反馈机制边缘化等现象。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还需要树立科学的人机互动观念,打造合理的人机互动过程,构建完善的人机互动反馈机制,以保持教学生态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甲取 《阅读》2016,(6):48-49
在明代波谲云诡、权力倾轧的官场中,出身寒微的士子张居正居然扶摇直上,成为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的首辅。那么,张居正运用了哪些纵横官场的职场谋略,从而攀上了官场生涯巅峰呢?一、善隐忍张居正入翰林院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夏言、严嵩二人争当首辅,结果夏言惨死,严嵩胜利。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上疏指陈时弊,阐述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决策者之一,周恩来在一般性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相继提出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三个具体原则。当中日关系因长崎国旗事件而陷入僵局时,他阐明政治三原则作为重开双向交往的条件和基础;针对岸信介政府政治上敌视中国、经济上又要与中国做生意以得实惠的所谓“经济外交”,他坚持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必须同时发展、不可分割的原则;借池田内阁调整对华政策之机,他又提出贸易三原则以推动中日经贸活动走向正常并在发展中呈现出良性循环。中日关系三原则对全面修复中日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自主性有所增强,但是大学生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政治参与呈现出层次的不均衡。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媒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媒行业几乎是以光速在发展。传媒行业的欣欣向荣有利有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利弊交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均衡发展、智商与情商齐头并进。在当今社会,传媒行业迅速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高速的信息传播对于大学生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现代传媒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制度的完善,文官集团早已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皇权的极端集中与专制、文官集团的双重性格、宦官专政、以伦理道德为规范的一元化政治体制等使得文官集团与皇权的冲突愈演愈烈,最终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落.《万历十五年》再现了皇权与文官集团的冲突这一微观政治图景,从中可以窥探明朝衰落之因.  相似文献   

18.
1.40卷本<古今小说>的版本为人周知的内阁文库本和前田尊经阁文库本以外还有法政大学图书馆所藏本.2.如上三本中最早出版的前田尊经阁文库本是与内阁文库本和法政大学图书馆本不同系统的版本.3.法政大学图书馆本不是完本(存34卷)而比内阁文库本早印的本子,但版木不同.24卷本<喻世明言>是用法政大学图书馆本版木后印的本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马基雅维利在政治思想史中是一位颇具争议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由于从小受到传统的古典文化教育,他在政治思想上怀有浓厚的古典共和主义色彩,但是却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古典共和主义者。本文旨将马基雅维利放置于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视域之下,提出马基雅维利共和主义思想的独到之处。他继承了古典共和主义的混合均衡思想,但是却打破了古典共和主义的美德观,建立了人性恶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20.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隆庆元年(1567)进入内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神宗即位,任内阁首辅。他是明朝后期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在执政的十多年间,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他的改革人们褒贬不一。称赞颂扬者有之;而底毁诽谤者也不乏其人。本文想就张居正的评价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