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学习社区的空间是一种社会空间。通常,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着三类社会空间,即个体空间、群体空间和公共空间。这三类社会空间在社会互动、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网络方面的特征各不相同,功能则相互补充。在群体空间的学生群体空间中,一种新型的学生群体——“课群”开始取代传统的班级群体,并且在互动媒介、学习方式、人口结构、社会网络、角色分工、群体意识以及群体规范等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学生网民的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个新的对象——网上虚拟群体。网上虚拟群体是指具有共同特质、归属感,并且维持着形成社会实体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群体。就其社会心理学的实质而言,网上虚拟群体是指一种心理群体,有条件地以虚拟的形式分化出来,相对独立地存在于网上的、与地域的和社会的群体相关的心理群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是近代中国众多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群体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把中国近代武术家作为专门群体来研究还是近代中国社会群体研究中的空白。从中国近代武术家群体与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视角,对近代中国武术家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艰难求索及其对社会发展、转型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无疑会深化武术家群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弱势状态,其思想和心理较为复杂。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社会心理失调的表现和这一群体的思想状态,为研究和把握该群体的思想动态,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成人教育以成人群体为直接现实对象,同时关照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口群体。是一项利于各个人口群体的全面有益的教育实践活动。着眼于现实社会的健康良性运行和未来发展,国家、社会、个人必须自觉地勇于担当,承担起各自对于成人教育的具体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城市是现实社会的一种存在形式,能够通过考察人的活动来认定群体的社会特征。通过剖析城市的要素和结构,认为城市就是由非农群体建立起来的社会群落。  相似文献   

8.
伴随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迅速转型,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的价值观念等都在变革。农村儿童群体的处境也因此明显改变,相应分化为留守儿童群体、流动儿童群体和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农村儿童群体三种类型,他们的具体境遇各不相同,新形势下的农村德育模式亟待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  相似文献   

9.
社会弱势群体是由他们在社会中的较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境遇来定义的,城市农民工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底层群体。本文对这一特殊群体所处的困境及其成因和对策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是大学校园内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即将告别校园,走向社会。在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双重洗礼下,高校毕业生群体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在价值观念、心理状况、行为表现等方面有着较高同质性的亚文化体系。研究高校毕业生群体文化关键在于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这一群体文化的优势,更好地引导毕业生调整心态,提升适应社会能力,同时反哺于毕业生群体文化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11.
群体心理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和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中介环节。过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专注于普通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心理研究,而忽视了群体心理这一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群体心理在社会意识当中层次关系出发,从分析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入手,仅就大学生群体心理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以整合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质性方法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群体身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一建构过程遵循社会表征过程范武,在歧视贫穷的主流话语中,这一群体不可避免地附带了社会对贫穷的属性认知,即具有污名化倾向.高校贫困生对社会所建构的群体身份认同与否主要依据群体间的比较,当比较结果有利于贫困生群体时,他们倾向于集体认同;当比较结果不利于本群体时,他们倾向于对集体的排斥.高校贫困生会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避免使自己处于群体比较的不利境地.研究结果为理解教育公平和贫困生事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高校资助方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群体中的德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些是我们社会以及德育工作者所要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先了解德育问题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影响。通过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将大学生进行了群体分类。具体分为学习型群体、实践型群体、创新型群体、玩乐型群体和综合型群体。再通过分析这些群体的特征来探究出大学生德育问题的应对策略,德育问题应对策略主要从三个角度提出,一是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和谐融洽氛围;二是注重家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定位;三是加强师生交流,拓展双向沟通;从而解决大学生群体分化中的德育问题,营造美丽校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心理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还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调查显示,这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社会公平问题是造成该群体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况,探讨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该研究运用卢谢峰(2003)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吉林省某高校878名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四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研究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三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本科生特殊群体;是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和生源地是影响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建立从社会、高校、到大学生特殊群体自身的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各个群体中经济承受力较弱的群体,成为社会结构的薄弱地带,一旦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经济压力和心理负荷累积到相当程度,影响到他们的生存,社会风险将首先从这一最脆弱的群体身上爆发。尤其是社会性弱势群体,相对生理性弱势群体容易产生更大的相对剥夺感,如果他们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一种折射,是社会发展的一盏信号灯,是反映个人和群体、个人和社会、个人和国家关系的一扇窗户。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其社会心态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总体上不容乐观,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达蕊 《考试周刊》2014,(14):29-30
社会中的群体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基本单位,对群体内个体实行群体主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而必不可少。但狭隘群体主义教育的狭隘性和自私性却带来了很多群体之间的冲突和问题,这种狭隘的群体自私成了新时代难以逾越的进步障碍,如何超越狭隘群体主义教育成了人类共同的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群体中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群体动力场。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活动方式及其对社会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各种社会力都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行为表现出来的。在社会中,人一旦组成群体,就会在社会互动、社会交往基础上形成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群体关系,这种相互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老化这一日益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体系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资源相对缺乏的老年群体中加强社会资本的建设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构建富含社会资本的社会支持体系来对我国老年群体进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