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纺锤树     
马勋 《科技文萃》2001,(11):164
纺锤树生长在美洲巴西荒漠地区,是一种大肚子树,高达30余米,树干两头尖,腰部粗大而圆形状像纺锤,因而叫做“纺锤树”.每逢下雨,它的大肚子便把雨水吸收进来,最大的树干能储存两吨水,像个小水塔,所以又有“储水树”之称.当久旱不雨时,许多树木因严重缺水而枯死,但纺锤树却仍然枝叶繁茂.人们在荒漠中旅行,水就是生命,口渴时只要用刀在纺锤树的肚子上切割一个小口,那甘甜的清水便缓缓地从切口流出来,接取便可直接饮用.  相似文献   

2.
沙漠因为缺水而让人望而生畏,不少旅行者或商人都因缺水而在沙漠中死亡。然而,沙漠并非生命的禁地,这里也有许多生存者。沙漠里的生命大多是甲质化,比如我们熟知的仙人掌,就是把叶子变成尖刺而生存下来。生命的甲质化是因为它们需要防止水的散发。  相似文献   

3.
王贞虎 《下一代》2014,(12):25-26
很久以来,人们就知道树木能够帮助降雨。树木通过冷却土地、减慢风速引起蒸发及通过树叶把水排到空中等方法来提高降雨量。据统计,1英亩成年的树林一天可以把20000加仑的水送到空中。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树木还能以另一个更独特的方式帮助降雨。原来,许多树种的身上都栖息着一种很特别的细菌——丁香假单胞菌。当这些细菌飘送到空中时,便会增大降雨或者飘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一棵树也会“说话”,你信吗?别不信,一棵柠檬树,栽在大木桶里,每当它缺水时,就会说出“我要喝水”的话来。决不止柠檬树会“说话”,许多树木缺水时,体积都会发生微小收缩,由于木质部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如果把这种声音送入微处理机处理,人们就可以听到它的语音信号。  相似文献   

5.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里所说的维系生命的水,指的是淡水。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地球表面有3/4被水覆盖着,但是真正能为人类饮用的淡水只占0.34%。地球上有许多地区,淡水藏在地下未被发现而被误认为是缺水区。直到人造卫星上天后,才找到了它们,从而揭开了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水,20亿生命之所系”,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从这点可以看出,水对人类是何等的重要!珍惜水,也就等于珍惜生命!虽然地球有70%被水覆盖,但是,地球上可以被陆地生命利用的淡水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而我国更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全国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然而,一方面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大量的雨水资源在白白地浪费。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最大问题是缺水,从历史上看,西北开发解决水资源的主要技术是修造水库和引水。由于没有从西北地区的气候风土的实际出发,过度地依靠粗放型的农耕技术进行屯田和垦荒,这虽然缓解了该地区缺水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缺水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发达地区进行水技术转移,消除水技术转移过程中文化摩擦。首先是要转变其观念,把培养节水新观念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其次是根据西北地区的环境需要,选择引进外来水技术和人才;最后根据西北地区的经济基础,通过政府投资,接受外援,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8.
“水”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也是一个含义多样化的意象:灾难与死亡象征、生命与希望象征、净罪与再生象征。在《荒原》中,艾略特把“水”意象植入了传统的这三方面含义;由于这三方面含义,有助于解释荒原“有水却缺水”的矛盾;同时这三个含义也紧密联结《荒原》的基本主题:“死亡-复活”意识,通过神恩和自救从死亡到复活。  相似文献   

9.
每到雨季,包括“极度缺水”的北京在内,我国许多城市转眼之间就呈现“水多”之怪状。多年来,许多城市都饱受内涝之苦,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近年,城市水涝灾害还呈加剧之势,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喝水的学问     
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物质之一,约占体重的65%。当人体缺水2%时,就会感到口渴,缺水20%,就会危及生命。所以,科学家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每天通过食物和喝水,应吸收2公斤~4公斤水来补充;在炎热的天气,还应多一点,以保证人体的生理需要。但是,你可知道喝水也得讲究科学,还有不少学问哩!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喝白开水最好。它能使人精神饱满,增强抵抗力。特别应当注意的是生水不能喝,因为生水里含有细菌和许多微生物。早晨起床后喝一杯凉开水,特别是在早锻炼之前,在水中加点盐或糖更好,这样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  相似文献   

11.
动物虚拟水概念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水是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的水资源。缺水国家虚拟水的净进口能够缓解自身水资源紧缺的压力。虚拟水可被认为是一种可选择性水资源,使用这种额外的资源能够确保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虚拟水贸易可被认为是真实水资源转移的选择性战略。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水和活体动物虚拟水的概念,并通过计算,分析了缺水省区动物的虚拟水含量。最后给出了一些关于动物的种类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20亿生命之所系",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从这点可以看出,水对人类是何等的重要!珍惜水,也就等于珍惜生命!虽然地球有70%被水覆盖,但是,地球上可以被陆地生命利用的淡水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而我国更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全国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然而,一方面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大量的雨水资源在白白地浪费.  相似文献   

13.
喝水的学问     
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物质之一,约占体重的65%。当人体缺水2%时,就会感到口渴;缺水20%时,就会危及生命。所以,科学家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每天通过食物和喝水,应吸收2—4千克水来补充,炎热的天气,还应多一点,以保证人体的生理需求。但是,小朋友们知道喝水有什么学问吗?  相似文献   

14.
《真正的愤怒》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由于文中叙述的事发生在我国西北的缺水地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因缺水而惜水如命,甚至为一碗水翻倒而愤怒。教学中首先要突破的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这“一碗水”的含义,再者就是如何基于这样的理解推波助澜,让学生感受课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李耕拓 《初中生》2008,(3):119-120
地球上的水虽然非常丰富,但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加之水的分布很不均匀,人口急增和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增大,以及受到污染等,使得许多地区缺水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18,(1):33-35
在蒙古象征的法则中,树是有生命的、生长繁殖的象征,所以活的树木生长、倒下,就表示人的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蒙古人把折断树枝、毁坏树木看成是造孽,他们相信如果谁毁坏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大自然中的树木,谁就等于使自己的生命完结或残缺不全。  相似文献   

17.
植树造林     
春天是植树造林的好季节。我国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民植树节。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废气被排放到空气中。树木是天然的“氧气工厂”,它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还可以释放氧气,因此被称为自然界的“绿肺”。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沙漠化,有效预防风沙的产生,还可以土壤更加肥沃,让沙漠变为绿洲。植树造林可以美化城市。把繁华的城市融入到绿色的“海洋”之中,是我们每个人所期望的。树木是空气的“监测器”,如女贞树对剧毒汞特别敏感,如果它接触到汞或感觉到空气中汞的含量偏高时,它的叶、茎、花就会变成棕…  相似文献   

18.
李耕拓 《初中生》2008,(1):119-120
地球上的水虽然非常丰富,但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加之水的分布很不均匀,人口急增和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增大,以及受到污染等,使得许多地区缺水现象十分严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相当一部分地区地下水的开采已经过量。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淡水紧缺是人类在2l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联合国水资源委员会早在1977年3月就向世界各国发出警报:供水不足将成为一介深刻的社会危机。世界上在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的危机。到2050年,地球上将发生水荒! 我国的淡水资源不仅人均拥有量偏低,而且在时空分布上严重不均。其中最缺水的地区是西北和华北地区,而华北沿海城市的缺水形势更为严峻。但这些地区却有着丰富的海水或苦咸水。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各种自然资源中,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就是“生命之源”——水。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可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1%,而人类可利用的江湖水和地下水仅占这1%的0.34%。目前,全球有26个国家面临水资源匮乏问题。在水资源匮乏的中东、北非地区,水已不只是一个危机,它已成了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天然贫水国,城市缺水频频告急。目前,全国日趋饥渴的城市也由1990年的270个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个。解决水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